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s205a系列走心机机床,品质较高,深受客户的喜爱,但是,其清洗刀头的油压较高,在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油烟雾(刀头切削时高温所产生的油烟和高压喷油时所产生的油雾),如果不安装油烟雾处理装置,油烟雾的外逸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现在,环保的监管的力度会越来越大,今后,冒烟的设备必定会纳入监管范围,不少环保方面的条列已经上升至法律层面,这些冒烟的设备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约,为此,本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提供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该油烟雾处理器针对的是s205a系列走心机机床而配套设计的,而生产s205a系列走心机机床的公司要求不能改变原机床(图1)的结构,加装上去的油烟雾处理器的主体高度不能超出原机床的最高值,也不能改变原机床的结构,在视觉上要求与原机床溶为一体,不准在原机床上打孔或开口,只能利用机床现有的孔洞和螺孔安装,而且,加装的空气处理器既要有外排口还要有内循环口,并且必须是除油雾效果良好,这些要求对设计方来说是苛刻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在不改变原机床的结构,只利用原机床现有的开口和螺孔进行设计,其主体高度也不超出原机床的最高值,外观上做到与原机床溶为一体,整台油烟雾处理器安装在机床上面,该油烟雾处理器既有外排口也有内循环口,由于,机床的排出口其纵向位置并不确定,为此,设计了叠层气流通道,叠层气流通道的底板开气口,气口设置成长孔,可方便对准机床位置不确定的气口,既保证了净化通道的长度,又能选择对机床所产生的油烟雾作内循环处理。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油烟雾处理器的主体设计成卧式,主体用金属板制成长方形的箱体,主体的前端连接电源控制箱,主体的后端封闭,主体的上平面设盖,盖面通过螺栓与主体固定,盖上盖的主体内部作为油烟雾处理器内腔,所述内腔靠近后端设四边形的隔档,隔档上安装支撑板,将内腔分为净化腔室和排气室,净化腔室内安装集电极和射电极,排气室内可容纳风机;所述盖的后端上平面对应排气室的位置设外排口,排气室中安装风机,风机的出口与盖上的外排口衔接,风机的吸入口对准净化腔室。
5.在净化腔室中通过支撑板和绝缘子悬挂安装射电极,金属板制成的主体内壁作为集电极,射电极与集电极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是油烟雾处理器的净化通道,所述射电极和集电极之间设定统一的射电间距,接通电源后,射电极向集电极放电,在净化通道中形成电场。
6.所述主体底部的前端开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对准机床原有的第一孔(排出口),该第一孔作为净化腔室的进气口,气流从机床加工腔室出来通过第一孔拐弯进入净化腔室,
并延着净化腔室内的净化通道平行推进,到达净化通道的后端,通过支撑板进入风机的吸入口,气流通过风机向上,从盖上的外排口排出,实现对机床油烟雾气净化的过程。
7.进一步的是在净化腔室内设置纵向隔板作为集电极之一,所述纵向隔板按等分分隔净化腔室,将净化腔室纵向隔出若干个相同比例的净化通道,以增加净化通道的数量,提高单台净化装置的容量。在纵向隔板上开孔,使相邻的净化通道中的空气可相互流通,以扰动气流,起到相邻通道气流互补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
8.所述射电极包括齿条、固定齿条的螺杆、连接螺杆的绝缘子以及固定绝缘子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共前后两块,前支撑板安装在电源控制箱与主体连接端并与纵向隔板端部接触,安装时支撑板与电源控制箱连接处用密封条封闭,确保电源控制箱与主体的净化腔室隔绝,后支撑板安装在净化腔室与排气室之间隔档上,并与净化腔室的纵向隔板的另一头接触,安装后,前后支撑板相对应;在支撑板上开圆孔,上下各一个圆孔为一组,每组圆孔的中心线与相对应的支撑板上的圆孔中心线一致,而且,每组圆孔的中心线与每个净化通道的纵向中心线相吻合,以确保射电间距相等;在支撑板的圆孔中安装绝缘子,每个净化通道内安装上下两根螺杆,螺杆的两端连接两块支撑板上的绝缘子;所述齿条的上下两端开孔,两端上下孔正好穿过净化通道内的上下螺杆,螺杆上串上若干片相隔一定距离的齿条,齿条的齿尖作为射电端,通电时射电端可对准集电极放电;在后支撑板上开若干个形状不同的排气孔,这些孔开在绝缘子孔附近,并直通排气室,以便净化通道中的气流经过这些孔直接进入排气室的风机中。
9.进一步的是主体箱底设计成双层,成为主体的叠层,第一层底板上方的空间作为净化腔室,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空间作为循环气流通道,循环气流通道中段用挡板隔成前部和后部,前部为进气通道,后部为排气通道,所述挡板可按照机床气口位置来前后移动,以便油烟雾处理器与机床的进出气口错位对口,所述进气通道的底板开气口与机床的第一孔相通,并沟通第一层底板的气口,作为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排气通道的底板开排气口,该排气口与机床第二孔相通,并沟通在第一层底板所开的气口,第一层底板排气口作为气流内循环的预留孔,备用时封闭,当气流需要内循环时打开该排气孔,并封闭盖上的外排口,使净化后的气流通过排气通道流回到机床内部的工作腔中,以实现内循环。
10.所述电源控制箱的底板上开孔,该孔对准机床的吊运螺孔,在主体的后端上平面安装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腰子孔,腰子孔对准机床上的网板螺孔。安装时通过电源控制箱底板上的孔和主体后端连接板上的腰子孔,用螺栓机床与油烟雾处理器固定,使油烟雾处理器的前后两头都被固定在机床上,这样,即利用了机床原有的螺孔,还方便且牢固。
11.所述电源控制箱中安装电源开关、指示灯和高压电源装置(现有技术),开关控制整机电源,高压电源装置(现有技术)为电场供电。
12.当安装有油烟雾处理器的机床工作时,所产生的烟雾通过第一孔(排出口),被油烟雾处理器吸入,通过净化通道时,在电场的大量电子作用下,使通过净化器的废气有机分子转化成各种活性粒子,与空气中的o2结合生成h2o、co2等低分子无害物质,净化后的废气从盖上的外排口排出,实现对机床油烟雾气体吸入
→
净化
→
排出的过程。
13.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原机床的结构,只利用原机床现有的开口和螺孔进行设计,油烟雾处理器的主体高度也不超出原机床的最高值;该油烟雾处理器既有外排口也有内循环口,而且,设计的叠层气流通道,其进出口的位置可多位选择,方便对准机床上位置不确
定的气孔,避免了机床气孔与油烟雾处理器气孔难以对位的缺陷,做到净化的气流即可外排又能内循环处理,从而在不改变原机床结构来达到有效处理油烟雾的目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配套的油烟雾处理器除油雾效果良好,在视觉上与原机床溶为一体,附合s205a系列走心机机床的设计要求,并利用了机床原有的螺孔和气孔,还方便且牢固。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s205a系列走心机机床壳体部分的示意图。
17.图2是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的示意图。
18.图3是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支撑板的示意图。
19.图4是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射电极的示意图。
20.图5是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纵向隔板的示意图。
21.图中,1、机床, 2、第一孔,3、第二孔,4、吊装螺孔,5、网板,6、网板螺孔,7、工作腔室门,8、油烟雾处理器,9、主体,9-1、主体后端,10、电源控制箱,11、盖,12、隔档,13、净化腔室,14、排气室,15、集电极,16、射电极,17、风机,18、外排口,19、进气孔,20、前支撑板,20-1、后支撑板,21、绝缘子,22、纵向隔板,23、长腰孔,24、挡板,25、进气通道,26、排气通道,27、气口,28、气口,29、内循环口,30、孔,31、连接板,32、腰子孔,33、圆孔,34、排气孔,35、支撑绝缘子,36、接线绝缘子,37、齿条,38、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图1中,在原机床1的壳体上开有第一孔2(排出口),第二孔3(维修孔)和机床的吊装孔4,在机床另一端的凸台上装有网板5和网板螺孔6,机床的前侧设工作腔门7,虚线围成的是设计方案中的油烟雾处理器8,整台油烟雾处理器安装在机床上面。
23.在图2中,主体9的前端连接电源控制箱10,主体后端9-1封闭,主体上面设盖11,盖面通过螺栓与主体固定,盖上盖的主体内部作为油烟雾处理器内腔,所述内腔近后端设四边形的隔档12,将内腔分为净化腔室13和排气室14,净化腔室内有集电极15和射电极16,排气室内可容纳风机17;
24.所述盖的后端上平面对应排气室的位置设外排口18,排气室中安装风机17,风机的出口与盖上的外排口衔接,风机的吸入口对准净化腔室;
25.所述主体底部的前端开进气孔19,所述进气孔对应机床原有的第一孔(排出口),该排出口作为净化腔室的进气口;
26.在净化腔室13中通过前支撑板20 、后支撑板20-1和绝缘子21以及螺杆21-1悬挂安装射电极16,金属板制成的主体内壁作为集电极15,射电极与集电极之间形成空间。在净化腔室13内设纵向隔板22作为集电极之一,纵向隔板按等分分隔净化腔室,将净化腔室纵向隔出若干个相同比例的净化通道,并在纵向隔板上开长腰孔23,使相邻的净化通道中的空气相互流通,以起到扰动气流的作用;前支撑板20安装在电源控制箱与主体连接端并与纵向隔板端部接触,安装时支撑板与电源控制箱连接处用密封条封闭,确保电源控制箱与主体的净化腔室隔绝,后支撑板20-1安装在净化腔室与排气室之间档条12上;
27.在主体的底面设计叠层气流通道,叠层气流通道的第一层底板上方的空间作为净化腔室,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空间作为循环气流通道,循环气流通道用挡板24隔开,气流通道的前部为进气通道25,循环气流通道的后部为排气通道26,进气通道开气口27与机床的第一孔相通,并沟通第一层底板进气口19,作为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排气通道开气口28,该排气口与机床第二孔相通;在排气室的底板(第一层底板)上开排气孔29,该排气孔与排气口28相通,排气孔29作为气流内循环的预留孔,备用时封闭;进气通道的气口27和排气通道的气口28开成长孔;
28.所述电源控制箱的底板上开孔30,该孔对准机床的吊运螺孔4,在主体的后端上平面安装连接板31,连接板上开腰子孔32,腰子孔对准机床上的网板螺孔6。安装时通过电源控制箱底板上的孔和主体后端连接板上的腰子孔,用螺栓连接机床与油烟雾处理器。
29.在图3中,支撑板20和20-1设前后两块,在支撑板上各开安装绝缘子的圆孔33,每组圆孔上下各一个,每组圆孔的中心线与另一块支撑板上的每组圆孔的中心线相对应,在后端的支撑板上开若干个形状不同的排气孔34,这些孔开在绝缘子孔附近,该排气孔直通排气室,以便净化通道中的气流经这些孔直接进入排气室。
30.在图4中,射电极包括支撑板、齿条、螺杆、绝缘子,绝缘子21设为两个品种,其一是支撑绝缘子35,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结合而成,小直径的圆柱体可穿过前支撑板20和后支撑板20-1上的圆孔,小直径的圆柱体的前端设螺孔,该螺孔可旋入螺杆38;其二是接线绝缘子36,由两个内外直径不同的圆管结合而成,小直径的圆管可穿过支撑板20和20-1上的圆孔,螺杆38.的一端可穿过小直径的圆管的内孔到达大直径圆管的内孔中,螺杆38的端头作为电源线的接线柱;每组射电极安装上下两根螺杆;齿条37的上下两端开孔,两端上下孔正好穿过净化通道内的上下螺杆,螺杆上串上若干片相隔一定距离的齿条。
31.在图5中,是纵向隔板22,并在纵向隔板上开多个长腰孔23。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其特征是:主体设计成卧式,主体用金属板制成长方形的箱体,主体的前端连接电源控制箱,主体的后端封闭,主体的上平面设盖,盖面通过螺栓与主体固定,盖上盖的主体内部作为油烟雾处理器内腔,所述内腔靠近后端设四边形的隔档,隔档上安装支撑板,将内腔分为净化腔室和排气室,净化腔室内设集电极和射电极,排气室内可容纳风机,所述盖的后端上平面对应排气室的位置设外排口,排气室中安装风机,风机的出口与盖上的外排口衔接,风机的吸入口对准净化腔室;在净化腔室中通过支撑板和绝缘子悬挂安装射电极,金属板制成的主体内壁作为集电极,所述射电极和集电极之间设定统一的射电间距;所述主体底部的前端开进气孔;所述电源控制箱的底板上开孔,该孔对准机床的吊运螺孔,在主体的后端上平面安装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腰子孔,腰子孔对准机床上的网板螺孔,进气孔对准机床原有的第一孔,该第一孔作为净化腔室的进气口,整台油烟雾处理器安装在机床上面;所述电源控制箱中安装电源开关、指示灯和高压电源装置,开关控制整个油烟雾处理器的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其特征是:在净化腔室内设置纵向隔板,作为集电极之一,所述纵向隔板按等分分隔净化腔室,将净化腔室纵向隔出若干个相同比例的净化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射电极包括齿条、固定齿条的螺杆、连接螺杆的绝缘子以及固定绝缘子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共前后两块,前支撑板安装在电源控制箱与主体连接端并与纵向隔板端部接触,安装时支撑板与电源控制箱连接处用密封条封闭,后支撑板安装在净化腔室与排气室之间隔档上,并与净化腔室的纵向隔板的另一头接触,安装后,前后支撑板相对应;在支撑板上开圆孔,上下各一个圆孔为一组,每组圆孔的中心线与相对应的支撑板上的圆孔中心线一致,而且,每组圆孔的中心线与每个净化通道的纵向中心线相吻合;在支撑板的圆孔中安装绝缘子,每个净化通道内安装上下两根螺杆,螺杆的两端连接两块支撑板上的绝缘子;所述齿条的上下两端开孔,两端上下孔正好穿过净化通道内的上下螺杆,螺杆上串上若干片相隔一定距离的齿条,齿条的齿尖作为射电端;在后支撑板上开若干个形状不同的排气孔,这些孔开在绝缘子孔附近,并直通排气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主体箱底设计成双层,成为主体的叠层,第一层底板上方的空间作为净化腔室,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空间作为循环气流通道,循环气流通道中段用挡板隔成前部和后部,前部为进气通道,后部为排气通道,所述挡板可按照机床气口位置来前后移动,所述进气通道的底板开气口与机床的第一孔相通,并沟通第一层底板的气口,作为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排气通道的底板开排气口,该排气口与机床第二孔相通,并沟通在第一层底板所开的气口,第一层底板排气口作为气流内循环的预留孔,备用时封闭。
技术总结
一种机床油烟雾处理器,根据用户要求,在不改变原机床的结构,只利用原机床现有的开口和螺孔进行设计,油烟雾处理器的主体高度也不超出原机床的最高值;该油烟雾处理器既有外排口也有内循环口,而且,设计的叠层气流通道,其进出口的位置可多位选择,方便对准机床上位置不确定的气孔,避免了机床气孔与油烟雾处理器气孔难以对位的缺陷,整台油烟雾处理器安装在机床上面,做到净化的气流即可外排又能内循环处理,从而在不改变原机床结构来达到有效处理油烟雾的目的。油烟雾的目的。油烟雾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陈际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镇海西门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