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
背景技术:
2.大圆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机器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中,机器零部件之间存在着滑动摩擦,需要通过加油装置添加润滑油,进行润滑。
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858738.0公开了一种针织大圆机的架构,包括储油罐,储油罐的内部设置有针织油,储油罐的顶部设置有油罐盖,储油罐的内部设置有导油管,导油管的一端伸入储油罐的底部,导油管的另一端穿过油罐盖与输油软管的一端连接,输油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漏油管,漏油管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漏油孔,漏油管的一端连接有油量控制塞,油量控制塞的内圈设置有油孔垫;通过设置的油量控制塞可以控制润滑油的加油量,一方面可以对机器零部件充分给油,消除机器零部件之间的摩擦。该技术方案需要使用气管对储油罐的罐体内补充气压,避免因抽出润滑油产生负压。
4.如果对储油罐采用通气孔的方式避免负压产生,由于针织生产车间毛絮较多,容易对润滑油产生污染,堵塞软管、油路。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避免负压、避免堵塞油路的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
6.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润滑油泵出的输油管、用于向储油罐内注入润滑油的导油管,所述储油罐位于壳体内竖直方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储油罐分割成左侧的第一储油腔、右侧的第二储油腔,所述隔板中部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连通第一储油腔、第二储油腔;所述透气孔与第一储油腔连通,所述输油管与第二储油腔连通。
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隔板位于第一通孔位置设置有过滤装置。
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透气孔开设于壳体的侧端面,透气孔由外向内向上倾斜开设。
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壳体位于第一储油腔的底部开设有方便清洁的开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启闭所述开头的盖板。
1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壳体内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所述壳体内位于透气孔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
1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壳体上可转动设置有可与外部大圆机固定连接的连接架。
12.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输油管为软管,且与外部管件通过快拆头可拆装连接。
13.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将灰层、毛絮与第一通孔错层,避免进入到第二储油腔从而进入油路中;2、对壳体内的清洗方便,清洁效率高。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可转动设置有可与外部大圆机固定连接的连接架5。通过连接架5,将壳体1与外部大圆机相连接。
17.所述储油罐位于壳体1内竖直方向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储油罐分割成左侧的第一储油腔、右侧的第二储油腔,所述隔板2中部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1连通第一储油腔、第二储油腔。
18.所述壳体1的左端部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3,为了减少灰尘、毛絮进入壳体1内,透气孔13开设于壳体1的侧端面,透气孔13由外向内向上倾斜开设。所述透气孔13与第一储油腔相连通。
19.所述壳体1的右端部上设置有用于将润滑油泵出的输油管12、用于向储油罐内注入润滑油的导油管11,所述输油管12、导油管11与第二储油腔连通。
20.为了方便对壳体1内的灰层、毛絮进行清理,所述壳体1位于第一储油腔的底部开设有方便清洁的开口,所述壳体1上通过螺栓可拆装设置有可启闭所述开头的盖板3。
21.储油罐内的润滑油的液面保持在透气孔13与第一通孔21之间,如果灰层、毛絮进入到第一储油腔,密度较高的灰层会沉入壳体1底部,密度较低的毛絮会漂浮在液面上,与第一通孔21产生了错层,避免进入第二储油腔。
22.为了进一步减少灰层、毛絮进入第二储油腔,所述隔板2位于第一通孔21位置设置有过滤海绵22。
23.当需要对壳体1内部进行清理,拆除盖板3,通过导油管11或者输油管12向壳体1内注入清洗剂,清洗剂可以通过第一通孔21从第二储油腔流向第一储油腔,此时可以将过滤海绵22上及第一通孔21内的污物冲出,提高了清洗效果及耐用性。
24.为了方便向储油罐内添加适量的润滑油,并且进一步避免灰层、毛絮进入第二储油腔。所述壳体1内位于第一通孔2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41,所述壳体1内位于透气孔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42。
25.当润滑油液面低于第一液位感应器41,可以发送信号,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添加润滑油,直到润滑油液面到达第二液位感应器42。
26.为了方便操作,所述输油管12为软管,且与外部管件通过快拆头可拆装连接。
27.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润滑油泵出的输油管、用于向储油罐内注入润滑油的导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位于壳体内竖直方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储油罐分割成左侧的第一储油腔、右侧的第二储油腔,所述隔板中部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连通第一储油腔、第二储油腔;所述透气孔与第一储油腔连通,所述输油管与第二储油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位于第一通孔位置设置有过滤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开设于壳体的侧端面,透气孔由外向内向上倾斜开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位于第一储油腔的底部开设有方便清洁的开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启闭所述开口的盖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所述壳体内位于透气孔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可转动设置有可与外部大圆机固定连接的连接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为软管,且与外部管件通过快拆头可拆装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避免负压、避免堵塞油路的一种大圆机注油机构,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润滑油泵出的输油管、用于向储油罐内注入润滑油的导油管,所述储油罐位于壳体内竖直方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储油罐分割成左侧的第一储油腔、右侧的第二储油腔,所述隔板中部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连通第一储油腔、第二储油腔;所述透气孔与第一储油腔连通,所述输油管与第二储油腔连通。储油腔连通。储油腔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吴灵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狮市益盛化纤织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