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对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
背景技术:
2.轮对是指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轮对的作用是保证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把它传递给钢轨,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车车辆各零部件。轮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便需要从机车上拆卸下来,然后经过处理再重新安装在机车上(例如:更换轮对两端被损坏的轮对或者检测轮对尺寸是否满足要求等)。
3.而在轮对在被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一个工位运动通过轮对运输线到达另一个工位。而当轮对在轮对运输线中运输时,轮对在某些工位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或者有太多的轮对进入到轮对运输线中,轮对都需要能够暂时停止在轮对运输线中。
4.现有的轮对挡停机构通常由阻挡件以及驱动阻挡件运动的驱动装置共同组成,同时阻挡件与驱动装置直接连接。因此,现有的轮对阻挡机构在阻挡轮对时,阻挡件会直接承受轮对的冲击,长时间使用后,就会导致阻挡件与驱动装置的连接处断裂,进而使得轮对阻挡机构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轮对阻挡机构的阻挡件容易断裂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包括阻挡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阻挡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于是当阻挡件进入到轮对运输线后,阻挡件便可将轮对的冲击力传递到连接组件处,进而避免阻挡件与驱动件之间发生分离。
7.所述阻挡件设置在轮对运输线侧面,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阻挡件进入轮对运输线而阻挡轮对。
8.通过在阻挡件与驱动件之间设置连接组件,进而使得阻挡件与驱动件连接的更加牢固,避免了阻挡件与驱动件之间分离。
9.所述阻挡件侧面为倾斜面,于是当轮对接触到轮对时,阻挡件便会沿着倾斜面从上阻挡件,之后再由于重力的作用下滑。通过设置倾斜面,可以进一步的降低轮对最阻挡件的冲击,同时避免了轮对与阻挡件发生硬碰撞。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处于重叠设置,于是上下两层的连接组件便都可以承受轮对的冲击力,进而使得阻挡件与驱动件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
11.同时由于阻挡件的侧面为倾斜面,于是位于上层的连接组件长度小于位于下层的连接组件长度。
12.进一步的,方案一中的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轴和连接件,所述固定轴分别设置在阻挡件和驱动件。固定轴用于将连接件进行固定,进而使得连接件不会与阻挡件和驱动件分
离。
13.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固定轴之间,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轴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固定孔内。
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互相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于是连接件处于水平状态,连接件侧面便可以承受轮对的冲击,连接组件更加牢固。
15.因为轮对是垂直于接触阻挡件,于是为了使得固定轴受力效果更好,于是固定轴平行于所述阻挡件设置。
1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与固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于是当阻挡件带动固定件运动时,固定件便便可以与固定孔之间发生错位,从而进一步减缓轮对冲击。
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橡胶件,所述橡胶件两端分别与所述阻挡件和所述驱动件相连。橡胶件可以在轮对冲击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得轮对的冲击力被减缓,避免阻挡件和驱动件之间发生分离。
18.进一步的,所述阻挡件和所述驱动件分别设置有连接部与橡胶件相连,所述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橡胶件,从而避免橡胶件与驱动件或阻挡件的连接部断裂。
19.所述连接部为连接口,橡胶件可以嵌入进连接口内,进而使得橡胶件与驱动件或阻挡件连接牢固。
20.进一步的,方案三中的连接组件为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两端分别与阻挡件和驱动件相连,所述阻挡件表面设置有连接卡口;连接卡扣水平设置,其侧面可以用于承受轮对的冲击。
21.所述连接扣与所述连接卡口互相配合,所述连接扣和连接卡口之间设置有间隙,从而使得连接扣与连接卡口之间发生位移,进而进一步减缓轮对冲击力。
2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通过齿条与驱动电机相连,于是驱动电机便可以齿轮的啮合带动阻挡件运动。同时也由于齿轮齿条啮合是,齿轮与齿条之间存在一定的活动间隙。因此,当阻挡件受到轮对冲击后,通过连接组件的传递,齿轮与齿条便可进行轻微移动,进而减缓轮对的冲击。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阻挡件和驱动件直接连接,阻挡件与驱动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便可将轮对的冲击减缓,进而使得阻挡件和驱动件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的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实施例1的连接组件的俯视图。
26.图3为实施例1的连接组件的侧视图。
27.图4为实施例2的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28.图5为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包括:阻挡件1、驱动件2、连接组件3、固定轴31、连接件32、橡胶件33、连接部34、连接扣35、连接卡口36、倾斜面4、驱动电机5。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包括阻挡件1和驱动件2,阻挡件1用于阻挡轮对,驱动件2用于驱动所述阻挡件1进入和退出轮对运输线。
32.所述驱动件2与阻挡件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因此,当轮对撞击到阻挡件1时,位于阻挡件1与驱动件2之间的连接组件3便可承受该冲击,进而避免阻挡件1和驱动件2之间断裂。
33.所述阻挡件1设置在轮对运输线侧面,且垂直于轮对运输线设置。轮对运输线内用于运输轮对,轮对运输线内的轮对在经过阻挡件1的区域时,阻挡件1 便可伸入轮对运输线内,进而将轮对挡停,避免轮对继续运动。
34.所述阻挡件1侧面为倾斜面4,并且是从中部向边缘向下倾斜。因此,当轮对接触到阻挡件1时,阻挡件1和轮对之间不会发生碰撞,而是轮对会直接从倾斜面4冲上阻挡件1,之后再由于自重向下滚回到轮对运输线中。
35.通过设置倾斜面4,避免了轮对与阻挡件1直接发生碰撞,避免了轮对和阻挡件1损坏。
36.连接组件3可以直接设置为铰链。使用铰链来承担轮对的冲击。
37.或者连接组件3包括固定轴31和连接件32。固定轴31分别固定在阻挡件 1和驱动件2的安装件上,从而使得固定轴31承分别与阻挡件1和驱动件2连接在一起。
38.连接件32为椭圆形件,其可以为钢、铁或者铜等金属制成,也可以由橡胶或者塑料等材质制成。连接件32位于两个固定轴31之间,同时通过设置在连接件32两端的固定孔与固定轴31连接。
39.所述固定轴31互相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因此,当连接件32连接到两个固定轴31之间时,连接件32也处于水平状态。于是驱动件2在驱动阻挡件1运动的过程中,驱动件2能够稳定驱动阻挡件1按轨迹水平运动。
40.同时所述固定轴31平行于所述阻挡件1设置,于是轮对对阻挡件1的冲击力便会直接从阻挡件1传递到固定轴31和固定孔内,固定轴31和固定孔可以发生一些错位,从而使得轮对的冲击力减缓。同时在固定轴31与固定孔发生错位后,固定轴31与连接件32再通过承受轮对的冲击,于是便使得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
41.同时所述固定轴31与固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的宽度为1-3mm。于是当阻挡件1被轮对冲击而发生位移时,阻挡件1便会带动与阻挡件1相连的固定轴31一起位移,而同时固定轴31和固定孔之间的间隙便可供固定轴31移动,进而减缓冲击力。
42.所述连接组件3设置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为两个,且上下重叠设置。但连接组件3并不局限为两个。通过两个连接组件3共同配合,使得阻挡件1和驱动件2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同时由于阻挡件1的侧面为倾斜面4,于是位于上层的连接组件3的宽度要小于位于下层的连接组件3的宽度,上下两层的连接组件3之间不会互相造成干扰。
43.所述驱动件2上连接有齿条,齿条与驱动件2平行。同时在滑动件两侧设置了支撑件,支撑件上固定设置了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输出端设置了齿轮,当驱动电机5转动,即可
带动驱动件2运动。
44.同时,由于驱动件2的左右两侧都分别设置有支撑件,驱动件2只能够在两个支撑件之间的间隙中运动。而再由于支撑件都是垂直于轮对运输线安装的,且两个支撑件都是相互平行的。于是驱动件2便可沿着支撑件之间的间隙垂直于轮对运输线进入阻挡轮对。
45.实施例2:
4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基本如附图4所示。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橡胶件33,橡胶件33呈长方形,其两端分别连接到阻挡件1和驱动件2上。于是,当轮对冲击到阻挡件1时,阻挡件1便可带动橡胶件33发生轻微形变,进而使得冲击力减缓。
47.而为了使得橡胶件33与阻挡件1和驱动件2固定牢固,于是阻挡件1和驱动件2上设置了连接部34与橡胶件33相连,从而使得阻挡件1和驱动件2与橡胶件33不会分离。
48.连接部34具体为连接口,橡胶件33直接嵌入进连接口内。在连接口内可以设置固定杆将橡胶件33卡死,或者也可以使用粘合剂将橡胶件33粘合在连接口内。
49.实施例3:
5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具体如附图5所示。所述连接组件3为连接扣35,连接扣35两端分别与阻挡件1和驱动件2相连。连接扣 35与阻挡件1相连的一端为圆弧形,其嵌入进阻挡件1上设置的连接卡口36内。同时连接扣35呈水平状态,于是连接扣35侧面承受冲击。
51.同时连接扣35和连接卡口36之间设置有间隙,当阻挡件1被冲击时,连接扣35便可在连接卡口36内发生一些位移,进而进一步减缓轮对的冲击力。
5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阻挡件1在驱动件2的作用下进入轮对运输线中,并与轮对进行接触。
53.当轮对接触到阻挡件1时,便会冲击到阻挡件1。阻挡件1可以将轮对的冲击力传递到连接组件3上,从而避免阻挡件1和驱动件2分离。
5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挡件(1)和驱动件(2),所述驱动件(2)与阻挡件(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所述驱动件(2)用于带动所述阻挡件(1)阻挡轮对;所述阻挡件(1)侧面为倾斜面(4),且沿着所述阻挡件(1)中部至边缘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倾斜面(4)用于供轮对滚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处于重叠设置;和/或,所述连接组件(3)为铰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固定轴(31)和连接件(32),所述固定轴(31)分别设置在阻挡件(1)和驱动件(2);所述连接件(32)位于所述固定轴(31)之间,所述连接件(32)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轴(31)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固定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31)互相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和/或,所述固定轴(31)平行于所述阻挡件(1)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31)与固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橡胶件(33),所述橡胶件(33)两端分别与所述阻挡件(1)和所述驱动件(2)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1)和所述驱动件(2)分别设置有连接部(34)与橡胶件(33)相连,所述连接部(34)用于固定所述橡胶件(33);和/或,所述连接部(34)为连接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为连接扣(35),所述连接扣(35)两端分别与阻挡件(1)和驱动件(2)相连,所述阻挡件(1)表面设置有连接卡口(36);所述连接扣(35)与所述连接卡口(36)互相配合,所述连接扣(35)和连接卡口(36)之间设置有间隙。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通过齿条与驱动电机(5)相连,所述驱动电机(5)用于带动所述驱动件(2)运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对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包括阻挡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阻挡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阻挡件设置在轮对运输线侧面,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阻挡件进入轮对运输线而阻挡轴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轮对挡停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轮对阻挡机构的阻挡件容易断裂的问题。断裂的问题。断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 魏双全 梁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国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