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称重和翻身功能的医用床垫。
背景技术:
2.在计算住院患者的用药剂量、所需能量,评价其营养状态与治疗效果时,体重的称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住院期间,患者的机体状态可能存在动态变化,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才能针对性地计算用药剂量、每日所需能量以及评价其营养状况。然而,目前医院病房常用的体重测量秤适用于能够行动自如、无需他人辅助站立的患者,对于病情危重、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患者,往往因不能站立而无法准确测量体重,仅靠医护人员通过询问患者近期体重以进行模糊评估,因此存在体重监测不准确与难以动态评估患者体重变化等问题。
3.此外,患者长期卧床时,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会导致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出现损伤和坏死。为避免患者长期采取某一种体位,导致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目前临床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变换体位。针对病情较重且难以独自完成翻身动作的患者,由护士按时协助翻身以更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护士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称重和翻身功能的医用床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垫床无法提供辅助完成翻身以及准确称量体重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称重和翻身功能的医用床垫,包括床架,在所述床架上固定安装有称重计,在所述床架上设置有支撑床板,所述支撑床板上设置有用于辅助病人翻身的功能性气垫机构,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上设置有配合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支撑的上层气垫,所述床架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和所述上层气垫充气的气垫充气装置;
7.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包括垂直所述床架中心轴线的床头支撑气垫和平行于所述床架中心轴线的侧面支撑气垫,且所述床头支撑气垫安装在所述床头床板上,所述床头支撑气垫和侧面支撑气垫均由多个并列设置的且相互独立的条形气囊组成。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床板由处于床头区域的床头床板和处于床尾区域的床尾床板组成,所述床头床板和所述床尾床板通过托架连接,且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称重计上以测量病人的体重。
9.进一步地,所述称重计连接有设置在所述床架上便于医护人员读取体重数值的显示屏。
10.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气垫包括沿着所述床架中心轴线分布的两个上层侧面气垫,且两个所述上层侧面气垫关于所述床架的中心轴线对称,两个所述上层侧面气垫之间设置
有一体成型的上层气垫连接边,所述上层气垫连接边设置在所述床架的中心轴线上。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功能性气垫机构,通过功能性气垫机构的充气或放气来辅助病人翻身等工作,并通过设置的上层气垫提高充、放气过程中的舒适性,另外在支撑床板底部设置称重计来实现病人体重的称量,简单快捷,且称量结果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功能性气垫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17.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8.1-床架;2-支撑床板;3-功能性气垫机构;4-上层气垫;5-气垫充气装置;
19.201-床头床板;202-床尾床板;
20.301-床头支撑气垫;302-侧面支撑气垫;
21.401-上层侧面气垫;402-上层气垫连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称重和翻身功能的医用床垫,包括床架1,床架1上安装有用于支撑并检测承重数值的支撑床板2,支撑床板2上设置有选择侧面或是床头支撑的功能性气垫机构3,功能性气垫机构3 上设置有配合功能性气垫机构3支撑的上层气垫4,床架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对功能性气垫机构3和上层气垫4充气的气垫充气装置5。
24.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是通过功能性气垫机构3的充放气来实现对患者体位变换的,其中,上层气垫4内的充有适量的气体,主要是为了减弱功能性气垫机构3过量充气或过量放气导致的不平整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躺卧的舒适性。
25.其中,所述支撑床板2由处于床头区域的床头床板201和处于床尾区域的床尾床板202组成,所述床头床板201和所述床尾床板202通过托架连接,且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称重计上以测量病人的体重。
26.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床板2均由托架支撑,为了保证病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中,称重计与托架的接触面可以做的较大,以提高病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7.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床板2分为两个部分,从而方便整个病床的活动,如当需要
支撑起头部时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架实现升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是,床头床板201和床尾床板202均通过托架连接,并且托架也是支撑结构,托架固定在床架1上,从而实现对整个床板和床垫的支撑,以便于整体的称重。
2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床板和床垫的自重是固定的,即使是充气后其质量变化也不大,因此在进行称重时,将床板和床垫等自身作为皮重去除,在每次称量时获得即为患者的体重。
29.在这种称量方式中,患者无需下床,也无需使用常规的称重计即可获得准确的体重。所述称重计连接有设置在所述床架1上便于医护人员读取体重数值的显示屏。
30.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3包括垂直所述床架1中心轴线的床头支撑气垫301 和平行于所述床架1中心轴线的侧面支撑气垫302,且所述床头支撑气垫301安装在所述床头床板201上。
31.气垫充气装置5通过控制床头支撑气垫301充气实现床头支撑,气垫充气装置5通过任一侧面支撑气垫302充气实现相应侧面支撑。
32.当对床头支撑气垫301充气时实现平卧位的调整;
33.当对侧面支撑气垫302充气时实现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的调整。
3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是通过对床头支撑气垫301和侧面支撑气垫 302的充气与否来实现对卧位的调整。
3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床头支撑气垫301和侧面支撑气垫302均由多个并列设置的且相互独立的条形气囊组成,即气垫充气装置5可以实现对不同条形气囊的充气,从而调整不同条形气囊的高度,来进一步帮助患者实现翻身以及卧位的调整。
36.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床头支撑气垫301和侧面支撑气垫302均由多个并列设置的且相互独立的条形气囊组成,且在其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单个条形气囊进行充气的,因此,气垫充气装置5通过单根导气管对每一个条形气囊独立充气或者放气。
37.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每个条形气囊的充气量和条形气囊的形变量是具有映射关系的,设定充气量为q,条形气囊的形变量为y,则y=f(q),其中f 为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表征的是条形气囊的自身属性,如跟条形气囊的材质和大小等有关。
38.为了更好的说明前述功能性气垫机构3的工作原理,以下将结合床头支撑气垫301和侧面支撑气垫302做具体的说明。
39.如图2所示,在床头支撑气垫301中,以患者仰面平躺确定方位,图2中的左边为床头,右边为床尾(该方位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其工作原理而设定的)。在床头支撑气垫301中,假设位于图中床头的条形气囊标号为1,图中由床头至床尾顺次标记为2、3、4、5、
……
、10。当患者需要起身时,此时通过气垫充气装置5向床头支撑气垫301进行充气,由于单个条形气囊均为独立的,因此,其可以独立进行充气,充气的顺序为1
→
10,使得床头支撑气垫301由 1
→
10顺次进行充气,使得床头支撑气垫301表面始终具有一个由1
→
10的斜度,从而达到依据床头支撑气垫301的充气支撑作用来帮助患者起身。
4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条形气囊的充气量和形变量是具有映射关系的,因此,在设计时,可以依据该映射关系将充气量(形变量)和实际的起身角度确定出来,如起身角度为30
°
(即床头支撑气垫301表面由1
→
10的斜度为30
°
)时,床头支撑气垫301的每个条形气囊的充气量集合为{q
11
、q
12 q
13
……q15
},当患者在使用时,只需要直接选择相应的角度,
气垫充气装置5 自动完成相应的充气操作。
41.如图3所示,在侧面支撑气垫302中,以患者仰面平躺确定方位,图3中的上方为左边,下方为右边(该方位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其工作原理而设定的),在侧面支撑气垫302中,设定由左至右的条形气囊标号为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
⑩
。当患者平躺时,需要向右侧翻身形成侧卧位时,此时通过气垫充气装置5向侧面支撑气垫302进行充气,由于单个条形气囊均为独立的,因此,其可以独立进行充气,充气的顺序为
①→⑩
,使得侧面支撑气垫302由
①→⑩
顺次进行充气,使得侧面支撑气垫302表面始终具有一个由
①→⑩
的斜度,从而达到依据侧面支撑气垫302的充气支撑作用来帮助患者翻身。
42.当平躺时需要向左侧翻身形成侧卧位时,此时通过气垫充气装置5向侧面支撑气垫302进行充气,由于单个条形气囊均为独立的,因此,其可以独立进行充气,充气的顺序为
⑩→①
,使得侧面支撑气垫302由
⑩→①
顺次进行充气,使得侧面支撑气垫302表面始终具有一个由
⑩→①
的斜度,从而达到依据侧面支撑气垫302的充气支撑作用来帮助患者翻身。
43.同前述相同,由于条形气囊的充气量和形变量是具有映射关系的,因此,在设计时,可以依据该映射关系将充气量(形变量)和实际的翻身角度确定出来,如起身角度为30
°
(即侧面支撑气垫302表面由
①→⑩
或者由
⑩→①
的斜度为30
°
)时,床头支撑气垫301的每个条形气囊的充气量集合为{q
11
、q
12 q
13
……q15
},当患者在使用时,只需要直接选择相应的角度,气垫充气装置5 自动完成相应的充气操作。
4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映射关系需要通过多次试验进行确定,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有限次的实验获得相应的经验公式来确定。
45.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气垫充气装置5的控制过程为充气量的选择性控制,该控制过程可以通过相应的控制器依据指令来实现,是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因此对其具体实施过程不做进一步的解释。
46.所述上层气垫4包括沿着所述床架1中心轴线分布的两个上层侧面气垫 401,且两个所述上层侧面气垫401关于所述床架1的中心轴线对称,两个所述上层侧面气垫401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上层气垫连接边402,所述上层气垫连接边402设置在所述床架1的中心轴线上。
47.气垫充气装置5通过控制床头支撑气垫301充气实现床头支撑,气垫充气装置5通过任一侧面支撑气垫302充气实现相应侧面支撑。
48.本装置在使用时,根据需求选择水平支撑、头部辅助支撑以及侧面支撑;
49.其中,水平支撑是通过气垫充气装置5对上层气垫4的两个上层侧面气垫 401进行充气,通过两个充满气的上层侧面气垫401对患者进行水平的支撑,适用于患者平躺使用。
50.其中,头部辅助支撑是通过气垫充气装置5对床头支撑气垫301进行充气,对患者背部以及头部提供支撑,适用于辅助患者坐起。
51.其中,侧面支撑是通过气垫充气装置5抽出床头支撑气垫301后对任一个侧面支撑气垫302内充气,例如对左侧的侧面支撑气垫302充气则会导致左侧的侧面支撑气垫302倾斜面为患者提供支撑,适用于辅助患者翻身。
52.由于两个上层侧面气垫401之间通过设有上层气垫连接边402连接,因此在任一个侧面支撑气垫302充气后会连带相应的上层侧面气垫401沿上层气垫连接边402处折叠,不易造成气囊装置的损坏。
53.通过在上层气垫4的下方设置功能性气垫机构3,并根据使用需求使用气垫充气装置5对功能性气垫机构3进行充气或是放气,实现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辅助坐起或是对任一侧面进行支撑辅助翻身,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无需人工翻身。
54.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称重和翻身功能的医用床垫,包括床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架(1)上固定安装有称重计,在所述床架(1)上设置有支撑床板(2),所述支撑床板(2)上设置有用于辅助病人翻身的功能性气垫机构(3),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3)上设置有配合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3)支撑的上层气垫(4),所述床架(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3)和所述上层气垫(4)充气的气垫充气装置(5);所述支撑床板(2)由处于床头区域的床头床板(201)和处于床尾区域的床尾床板(202)组成,所述床头床板(201)和所述床尾床板(202)通过托架连接,且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称重计上以测量病人的体重;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3)包括垂直所述床架(1)中心轴线的床头支撑气垫(301)和平行于所述床架(1)中心轴线的侧面支撑气垫(302),且所述床头支撑气垫(301)安装在所述床头床板(201)上,所述床头支撑气垫(301)和侧面支撑气垫(302)均由多个并列设置的且相互独立的条形气囊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称重和翻身功能的医用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计连接有设置在所述床架(1)上便于医护人员读取体重数值的显示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称重和翻身功能的医用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气垫(4)包括沿着所述床架(1)中心轴线分布的两个上层侧面气垫(401),且两个所述上层侧面气垫(401)关于所述床架(1)的中心轴线对称,两个所述上层侧面气垫(401)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上层气垫连接边(402),所述上层气垫连接边(402)设置在所述床架(1)的中心轴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称重和翻身功能的医用床垫,包括床架,在所述床架上固定安装有称重计,在所述床架上设置有支撑床板,所述支撑床板上设置有用于辅助病人翻身的功能性气垫机构,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上设置有配合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支撑的上层气垫,所述床架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功能性气垫机构和所述上层气垫充气的气垫充气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功能性气垫机构,通过功能性气垫机构的充气或放气来辅助病人翻身等工作,并通过设置的上层气垫提高充、放气过程中的舒适性,另外在支撑床板底部设置称重计来实现病人体重的称量,简单快捷,且称量结果更为准确。且称量结果更为准确。且称量结果更为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燕 王国平 吴玲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