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座椅角度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
背景技术:
2.调角器是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上,实现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的装置。该装置一般由椅背联接板、椅座联接板、核心件、手轮或调节手柄、回复弹簧等部分组成(在一些低成本座椅中,一般将椅背联接板,椅座联接板整合到靠背骨架和座椅骨架上)。按角度调节的连续性可分为有级调节调角器和无级调节调角器。
3.车内乘员在相对狭促的空间里经过长程时奔波,通常会感到枯燥无聊、疲惫不堪、昏昏欲睡,特别希望能够伸开腿脚平躺休息。然而,目前国内多数商务车的后排座椅结构一体、朝向固定且座椅靠背的俯仰角度有限,难以让人放平仰卧。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包括:制动器和旋转中轴,旋转中轴的两侧均设有制动器,旋转中轴外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器内壳,角度调节器内壳外部设有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所述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外壳、制动器内壳、制动器旋转板、磁头组、压缩弹簧、制动块和连接细柱,制动器旋转板减少制动器内壳与制动器外壳之间的摩擦;所述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包括角度调节器外壳、连接板、连接轴、行星齿轮、中心齿轮;所述角度调节器内壳设有连接轴孔,且与制动器内壳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器外壳与角度调节器内壳通过连接轴连接,角度调节器外壳内设有内齿轮、中心齿轮和行星齿轮组成的行星轮系;所述旋转中轴与制动器、角度调节器内壳连接固定。
7.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中上部设有空腔,空腔与角度调节器外壳中上部空腔同心,旋转中轴两端设有键槽,键槽与连接轴配合。
8.可选地,所述制动块、磁头组与旋转中轴固定并呈六边形形状环绕旋转中轴分布,制动块与磁头组叠为两层,两层夹角为30
°
,磁头组每组设有六个磁头,磁头通过连接细柱和压缩弹簧与制动块连接,旋转中轴上设有角速度位移传感器,避免中轴角速度激增。
9.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器外壳外侧中下部设有限位孔,连接轴穿过限位孔并确定安装位置,所述连接板中部设有凹槽,角度调节器外壳与凹槽嵌入装配。
10.可选地,所述中心齿轮中心设有键槽并与连接轴配合,且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所述角度调节器外壳内侧中下部设有内齿轮,内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
11.可选地,所述旋转中轴外壳与角度调节器内壳通过连接轴上连接,角度调节器外壳内侧设有齿轮凹槽,用于放置行星齿轮,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空腔,用于通过螺栓与座椅连
接。
12.可选地,所述制动器内壳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与连接轴确定安装位置,将角度调节器外壳、中心齿轮、角度调节器内壳、旋转中轴固定安装,制动器内壳设有制动器内壳连接位,制动器内壳连接位与键槽通过键进行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制动块随旋转中轴和磁头组的转动与制动器内壳进行抱死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采用了行星轮结构,角度调节器由行星齿轮驱动调节开合角度,具体为由三个行星齿轮环绕中心齿轮啮合,外有内壳齿轮槽同时啮合,其结构简单、紧凑,其所承受载荷被分配到数量众多的齿上,强度大,齿轮始终相互啮合,磨损小,寿命长,不易损坏,齿轮传动平衡稳定,抗冲击振动能力强,传动比大,可实现一些强度较高的运动合成,相较传统调角器,运行效率高,运行效率高,功率损失少。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调角器连接板与靠背固定,调角器连接板中上部所设空腔同时与制动器外壳中上部空腔同心,以添加紧固件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制动器进行角度调节时,调角器连接板通过固定角度调节器外壳与靠背的方式,实现靠背的调节作业。
1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四个磁头组进行制动固定作业,每组含有六个磁头,每个制动器设有两组磁头,制动块向径侧以弹簧和连接细柱连接对应的磁头,制动器外壳与制动器内壳通过一块环形旋转板相接触连接,接触位置通过槽进行固定,以实现内壳与外壳相对位置的固定功能,采用制动块与制动器内壳抱死的方式实现旋转中轴的制动固定,角器安装在旋转中轴两端与座椅固定,制动器在旋转中轴两端与角度调节器内壳相接触,制动器内壳与角度调节器内壳通过制动器内壳连接位进行键固定连接,旋转中轴穿过制动器中心处,与调角器的连接轴固定,旋转中轴表面与制动器的制动块相接触,在制动时,所有制动快同时与制动器内壳接触抱死,达到制动固定目的,制动器内部磁头通电时,使得制动块做通电松闸向径压缩弹簧运动,同时松开制动器内壳,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旋转中轴同中心齿轮做旋转运动,然后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传动,行星齿轮与内齿轮啮合传动,实现角度调节器全角度旋转作业,磁头断电时,制动块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做失电抱闸离径方向运动,抱死制动器内壳,调角器关闭伺服电机后,旋转中轴同中心齿轮停止旋转运动,同时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停止啮合传动,行星齿轮与内齿轮停止啮合传动,实现角度调节器任意角度停止作业,安装在旋转中轴两端的制动器对旋转中轴起制动固定作用,提高角度调节器稳定性与瞬时停止运动有效性,采用伺服电机,利用电机内部的自身阻尼实现均匀低速的角度调节作业,在旋转中轴上安装角速度位移传感器且采用机械机构实现失电抱闸功能,避免当角速度激增时因制动不及时产生意外损伤。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整体结构示
意图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调角器结构示意图二;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制动器结构示意图四;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旋转中轴结构示意图五;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角度调节器内壳结构示意图六。
25.图中:
26.1-制动器;
27.11-制动器外壳;
28.12-制动器内壳;
29.13-制动器旋转板;
30.14-磁头组;
31.15-压缩弹簧;
32.16-制动块;
33.17-连接细柱;
34.2-旋转中轴;
35.21-键槽;
36.3-角度调节器内壳;
37.31-连接轴孔;
38.4-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
39.41-角度调节器外壳;
40.42-调角器连接板;
41.421-空腔;
42.43-连接轴;
43.44-行星齿轮;
44.45-中心齿轮;
45.46-内齿轮;
46.47-齿轮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调角器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制动器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旋转中轴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的角度调节器内壳结构示意图六;参见图1-6,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包括:包括制动器1、角度调节器外壳2、旋转中轴3、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4,所述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外壳14、制动器内壳33、连接外壳与内壳的旋转板12,所述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4,包括连接装置外壳44、调角器连接板41、连接轴42、行星齿轮46、小齿轮45,所述小齿轮中心设有键槽并与连接轴42配合,且中心齿轮45与行星齿轮46 啮合,所述连接装置外壳44内侧中下部设有内齿轮47,内齿轮47与行星齿轮46啮合;所述角度调节器外壳2外侧中下部设有连接轴孔21,连接轴42穿过连接轴孔21并确定安装位置,所述调角器连接板41中部设有凹槽,连接装置外壳44与凹槽嵌入装配;所述调角器连接板41中上部设有空腔43,空腔43与角度调节器外壳2中上部空腔同心,所述旋转中轴包括磁头组31、压缩弹簧32、制动块33,所述磁头组31每组设有六个磁头,磁头通过连接细柱34与制动块33连接,所述制动块33向径侧设有细柱通过磁头限位孔与旋转中轴3进行配合,所述制动器内壳13设有制动器内壳连接位22,制动器内壳连接位22与凹槽11通过键进行连接;所述制动器内壳设有连接轴限位孔21,连接轴限位孔21与连接轴42确定安装位置,将连接装置外壳44、中心齿轮小齿轮45、旋转中轴3固定安装。
4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42中上部设有空腔421,空腔421与角度调节器外壳41中上部空腔421同心,旋转中轴2两端设有键槽21,键槽21与连接轴43 配合。
5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块16、磁头组14与旋转中轴2固定并呈六边形形状环绕旋转中轴2分布,制动块16与磁头组14叠为两层,两层夹角为30
°
,磁头组14每组设有六个磁头,磁头通过连接细柱17和压缩弹簧15与制动块16连接,旋转中轴2上设有角速度位移传感器,避免中轴角速度激增。
5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调节器外壳41外侧中下部设有限位孔,连接轴43 穿过限位孔并确定安装位置,所述连接板42中部设有凹槽,角度调节器外壳41与凹槽嵌入装配。
5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齿轮45中心设有键槽21并与连接轴43配合,且中心齿轮45与行星齿轮44啮合,所述角度调节器外壳41内侧中下部设有内齿轮46,内齿轮46与行星齿轮44啮合。
5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中轴2外壳与角度调节器内壳3通过连接轴43 上连接,角度调节器外壳41内侧设有齿轮凹槽47,用于放置行星齿轮44,所述连接板 42上设有空腔421,用于通过螺栓与座椅连接。
5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器内壳12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与连接轴43确定安装位置,将角度调节器外壳41、中心齿轮45、角度调节器内壳3、旋转中轴2固定安装,制动器内壳12设有制动器内壳12连接位,制动器内壳12连接位与键槽21通过键进行连接。
5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块16随旋转中轴2和磁头组14的转动与制动
器内壳12进行抱死固定。
56.本实施例中,采用了行星轮结构,角度调节器由行星齿轮44驱动调节开合角度,具体为由三个行星齿轮44环绕中心齿轮45啮合,外有内壳齿轮槽同时啮合,其结构简单、紧凑,其所承受载荷被分配到数量众多的齿上,强度大,齿轮始终相互啮合,磨损小,寿命长,不易损坏,齿轮传动平衡稳定,抗冲击振动能力强,传动比大,可实现一些强度较高的运动合成,相较传统调角器,运行效率高,运行效率高,功率损失少;调角器连接板42与靠背固定,调角器连接板42中上部所设空腔421同时与制动器外壳11中上部空腔421同心,以添加紧固件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制动器1进行角度调节时,调角器连接板42通过固定角度调节器外壳41与靠背的方式,实现靠背的调节作业;四个磁头组14进行制动固定作业,每组含有六个磁头,每个制动器1设有两组磁头,制动块16 向径侧以弹簧和连接细柱17连接对应的磁头,制动器外壳11与制动器内壳12通过一块环形旋转板相接触连接,接触位置通过槽进行固定,以实现内壳与外壳相对位置的固定功能,采用制动块16与制动器内壳12抱死的方式实现旋转中轴2的制动固定,角器安装在旋转中轴2两端与座椅固定,制动器1在旋转中轴2两端与角度调节器内壳3相接触,制动器内壳12与角度调节器内壳3通过制动器内壳12连接位进行键固定连接,旋转中轴2穿过制动器1中心处,与调角器的连接轴固定,旋转中轴2表面与制动器1 的制动块16相接触,在制动时,所有制动快同时与制动器内壳12接触抱死,达到制动固定目的,制动器1内部磁头通电时,使得制动块16做通电松闸向径压缩弹簧15运动,同时松开制动器内壳12,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旋转中轴2同中心齿轮45做旋转运动,然后中心齿轮45与行星齿轮44啮合传动,行星齿轮44与内齿轮46啮合传动,实现角度调节器全角度旋转作业,磁头断电时,制动块16在压缩弹簧15的作用下做失电抱闸离径方向运动,抱死制动器内壳12,调角器关闭伺服电机后,旋转中轴2同中心齿轮45停止旋转运动,同时中心齿轮45与行星齿轮44停止啮合传动,行星齿轮44与内齿轮46停止啮合传动,实现角度调节器任意角度停止作业,安装在旋转中轴2两端的制动器1对旋转中轴2起制动固定作用,提高角度调节器稳定性与瞬时停止运动有效性,采用伺服电机,利用电机内部的自身阻尼实现均匀低速的角度调节作业,在旋转中轴2上安装角速度位移传感器且采用机械机构实现失电抱闸功能,避免当角速度激增时因制动不及时产生意外损伤。
5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器(1)和旋转中轴(2),旋转中轴(2)的两侧均设有制动器(1),旋转中轴(2)外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器内壳(3),角度调节器内壳(3)外部设有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4);所述制动器(1)包括制动器外壳(11)、制动器内壳(12)、制动器旋转板(13)、磁头组(14)、压缩弹簧(15)、制动块(16)和连接细柱(17),制动器旋转板(13)减少制动器内壳(12)与制动器外壳(11)之间的摩擦;所述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4)包括角度调节器外壳(41)、连接板(42)、连接轴(43)、行星齿轮(44)、中心齿轮(45);所述角度调节器内壳(3)设有连接轴孔(31),且与制动器内壳(12)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器外壳(41)与角度调节器内壳(3)通过连接轴(43)连接,角度调节器外壳(41)内设有内齿轮(46)、中心齿轮(45)和行星齿轮(44)组成的行星轮系;所述旋转中轴(2)与制动器(1)、角度调节器内壳(3)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2)中上部设有空腔(421),空腔(421)与角度调节器外壳(41)中上部空腔(421)同心,旋转中轴(2)两端设有键槽(21),键槽(21)与连接轴(43)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块(16)、磁头组(14)与旋转中轴(2)固定并呈六边形形状环绕旋转中轴(2)分布,制动块(16)与磁头组(14)叠为两层,两层夹角为30
°
,磁头组(14)每组设有六个磁头,磁头通过连接细柱(17)和压缩弹簧(15)与制动块(16)连接,旋转中轴(2)上设有角速度位移传感器,避免中轴角速度激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器外壳(41)外侧中下部设有限位孔,连接轴(43)穿过限位孔并确定安装位置,所述连接板(42)中部设有凹槽,角度调节器外壳(41)与凹槽嵌入装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齿轮(45)中心设有键槽(21)并与连接轴(43)配合,且中心齿轮(45)与行星齿轮(44)啮合,所述角度调节器外壳(41)内侧中下部设有内齿轮(46),内齿轮(46)与行星齿轮(44)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中轴(2)外壳与角度调节器内壳(3)通过连接轴(43)上连接,角度调节器外壳(41)内侧设有齿轮凹槽(47),用于放置行星齿轮(44),所述连接板(42)上设有空腔(421),用于通过螺栓与座椅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内壳(12)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与连接轴(43)确定安装位置,将角度调节器外壳(41)、中心齿轮(45)、角度调节器内壳(3)、旋转中轴(2)固定安装,制动器内壳(12)设有制动器内壳(12)连接位,制动器内壳(12)连接位与键槽(21)通过键进行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块(16)随旋转中轴(2)和磁头组(14)的转动与制动器内壳(12)进行抱死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全角度旋转功能的座椅调角器,包括:制动器(1)和旋转中轴(2),旋转中轴(2)的两侧均设有制动器(1),旋转中轴(2)外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器内壳(3),角度调节器内壳(3)外部设有角度调节器外部装置(4);采用了行星轮结构,角度调节器由行星齿轮驱动调节开合角度,具体为由三个行星齿轮环绕中心齿轮啮合,外有内壳齿轮槽同时啮合,其结构简单、紧凑,其所承受载荷被分配到数量众多的齿上,强度大,齿轮始终相互啮合,磨损小,寿命长,不易损坏,齿轮传动平衡稳定,抗冲击振动能力强,传动比大,可实现一些强度较高的运动合成,相较传统调角器,运行效率高,运行效率高,功率损失少。功率损失少。功率损失少。
技术研发人员:侯天朋 文萌萌 王文晓 于志强 王耀邦 杨涛 沈群杭 王宏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