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不粘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
背景技术:
2.不粘锅即做饭不会粘锅底的锅,是因为锅底采用了不粘涂层,常见的、不粘性能最好的有特氟龙涂层和陶瓷涂层,其次还有特殊工艺的铁锅和不锈钢锅,不粘锅克服了传统锅的所有缺点,易清洗,轻轻一擦即干干净净,不粘锅可轻松煎、炒食物而不粘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油,厨房干净少油烟;
3.现有的不粘锅把手通常采用紧固件与不粘锅的锅体相连接,紧固件大多为铆接或螺丝连接,而铆接或螺丝连接的结构较为复杂,当把手发生损坏时,不便将其取下进行维修替换,进而会给用户的操作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拆装较为繁琐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包括不粘锅主体,所述不粘锅主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套,且连接套远离不粘锅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把手主体外部远离连接套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机构。
6.优选的,所述连接套靠近把手主体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底端均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把手主体靠近连接套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均与连接块活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把手主体外侧的底端安装有下防护垫,所述把手主体外侧的顶端安装有上防护垫,所述下防护垫和上防护垫的内侧皆均匀安装有夹持弹簧,且夹持弹簧的内侧之间均安装有夹持套。
8.优选的,所述下防护垫内部的顶端均匀安装有第二磁贴,所述上防护垫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一磁贴。第一磁贴与第二磁贴通过磁性连接相互吸引。
9.优选的,所述容纳槽内部的顶端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底端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安装有螺纹套,且螺纹套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销。螺纹杆通过与螺纹套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带动定位销在竖直方向进行升降。
10.优选的,所述防滑机构包括防滑套,且防滑套安装在把手主体的外侧,所述防滑套的外侧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防滑凸起。
11.优选的,所述防滑凸起的剖面均呈半圆形设计,所述防滑凸起均在凹槽的外侧呈等间距排列分布。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不仅
实现了便于拆装的功能,而且实现了防油溅的功能,同时实现了防滑的功能;
13.(1)通过在需要对把手主体进行拆卸时,首先通过工具从底部置入进转动槽中带动转动座和螺纹杆旋转,螺纹杆通过与螺纹套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带动定位销下降与定位槽相分离,使得在取消对连接块的限位固定后,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之间的分离以便能够快速将把手主体从连接套中抽离,操作简单使用便捷,降低把手主体拆装的难度,提高了维修的快捷性和效率,通过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槽可为矩形或带有棱角的形状,以方便带动转动座旋转;
14.(2)通过上防护垫和下防护垫的作用可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避免不粘锅主体内的热油沸腾溅射到手部,以提高对握取把手主体的手部保护效果,同时通过第一磁贴和第二磁贴之间的磁性连接作用可方便上防护垫和下防护垫间的快速安装拆卸操作,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通过设置有夹持弹簧和夹持套,使得通过夹持弹簧的伸缩作用可带动夹持套与把手主体外表面贴合,进而可适用于不同带下直径的把手主体,进一步提高其适用范围;
15.(3)通过设置有防滑机构,在不粘锅主体使用过程中,通过防滑套和防滑凸起的作用便于增大使用者手掌与把手主体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配合凹槽的作用可起到一定限位功能,进而提高手掌握取把手主体时的稳定性,使其不易因滑动而造成不粘锅脱手摔落现象,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主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垫三维结构示意图。
22.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不粘锅主体;2、连接套;3、把手主体;4、容纳槽;5、下防护垫;6、防滑机构;601、防滑套;602、凹槽;603、防滑凸起;7、上防护垫;8、连接槽;9、定位槽;10、连接块;11、第一磁贴;12、第二磁贴;13、夹持弹簧;14、夹持套;15、螺纹杆;16、转动槽;17、转动座;18、螺纹套;19、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
包括不粘锅主体1,不粘锅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套2;
25.连接套2靠近把手主体3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块10,且连接块10的底端均设置有定位槽9,把手主体3靠近连接套2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槽8,且连接槽8均与连接块10活动连接,容纳槽4内部的顶端安装有螺纹杆15,且螺纹杆15的底端安装有转动座17,转动座17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槽16,螺纹杆15的外侧安装有螺纹套18,且螺纹套18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销19;
26.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时,通过工具从底部置入进转动槽16中带动转动座17和螺纹杆15旋转,螺纹杆15通过与螺纹套18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带动定位销19下降与定位槽9相分离,使得在取消对连接块10的限位固定后,通过连接块10和连接槽8之间的分离以便能够快速将把手主体3从连接套2中抽离,操作简单使用便捷,降低把手主体3拆装的难度,提高了维修的快捷性和效率;
27.且连接套2远离不粘锅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把手主体3;
28.把手主体3外侧的底端安装有下防护垫5,把手主体3外侧的顶端安装有上防护垫7,下防护垫5和上防护垫7的内侧皆均匀安装有夹持弹簧13,且夹持弹簧13的内侧之间均安装有夹持套14,下防护垫5内部的顶端均匀安装有第二磁贴12,上防护垫7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一磁贴11;
29.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通过上防护垫7和下防护垫5的作用可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避免不粘锅主体1内的热油沸腾溅射到手部,以提高对握取把手主体3的手部保护效果,同时通过第一磁贴11和第二磁贴12之间的磁性连接作用可方便上防护垫7和下防护垫5间的快速安装拆卸操作,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通过设置有夹持弹簧13和夹持套14,使得通过夹持弹簧13的伸缩作用可带动夹持套14与把手主体3外表面贴合,进而可适用于不同带下直径的把手主体3,进一步提高其适用范围;
30.把手主体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容纳槽4,把手主体3外部远离连接套2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机构6;
31.防滑机构6包括防滑套601,且防滑套601安装在把手主体3的外侧,防滑套601的外侧设置有凹槽602,且凹槽60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防滑凸起603,防滑凸起603的剖面均呈半圆形设计,防滑凸起603均在凹槽602的外侧呈等间距排列分布;
32.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防滑套601和防滑凸起603的作用便于增大使用者手掌与把手主体3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配合凹槽602的作用可起到一定限位功能,进而提高手掌握取把手主体3时的稳定性,使其不易因滑动而造成不粘锅脱手摔落现象,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
3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使用不粘锅主体1时,可通过第一磁贴11和第二磁贴12的磁性连接将上防护垫7和下防护垫5安装在把手主体3的外侧,从而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避免不粘锅主体1内的热油沸腾溅射到手部,提高对手部的保护效果;
34.其次,在不粘锅主体1使用过程中,通过防滑套601和防滑凸起603的作用便于增大使用者手掌与把手主体3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配合凹槽602的作用可起到一定限位功能,进而提高手掌握取把手主体3时的稳定性,使其不易因滑动而造成不粘锅脱手摔落现象;
35.最后,当需要对把手主体3进行拆卸维修时,首先通过工具从底部置入进转动槽16中带动转动座17和螺纹杆15旋转,在螺纹连接作用下定位销19下降与定位槽9分离,使得在
取消对连接块10的限位固定后,通过连接块10和连接槽8之间的分离以便能够快速将把手主体3从连接套2中抽离,降低了把手主体3拆装的难度,提高了维修的快捷性和效率。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包括不粘锅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锅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套(2),且连接套(2)远离不粘锅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把手主体(3),所述把手主体(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容纳槽(4),所述把手主体(3)外部远离连接套(2)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2)靠近把手主体(3)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块(10),且连接块(10)的底端均设置有定位槽(9),所述把手主体(3)靠近连接套(2)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槽(8),且连接槽(8)均与连接块(10)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主体(3)外侧的底端安装有下防护垫(5),所述把手主体(3)外侧的顶端安装有上防护垫(7),所述下防护垫(5)和上防护垫(7)的内侧皆均匀安装有夹持弹簧(13),且夹持弹簧(13)的内侧之间均安装有夹持套(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护垫(5)内部的顶端均匀安装有第二磁贴(12),所述上防护垫(7)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一磁贴(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4)内部的顶端安装有螺纹杆(15),且螺纹杆(15)的底端安装有转动座(17),所述转动座(17)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槽(16),所述螺纹杆(15)的外侧安装有螺纹套(18),且螺纹套(18)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销(1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机构(6)包括防滑套(601),且防滑套(601)安装在把手主体(3)的外侧,所述防滑套(601)的外侧设置有凹槽(602),且凹槽(60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防滑凸起(6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603)的剖面均呈半圆形设计,所述防滑凸起(603)均在凹槽(602)的外侧呈等间距排列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不粘锅的可拆式锅把手,包括不粘锅主体,所述不粘锅主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套,且连接套远离不粘锅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把手主体外部远离连接套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需要对把手主体进行拆卸时,首先通过工具从底部置入进转动槽中带动转动座和螺纹杆旋转,螺纹杆通过与螺纹套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带动定位销下降与定位槽相分离,使得在取消对连接块的限位固定后,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之间的分离以便能够快速将把手主体从连接套中抽离,操作简单使用便捷,降低把手主体拆装的难度,提高了维修的快捷性和效率。的快捷性和效率。的快捷性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峰 冯健远 郑子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禹创不粘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