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的板式换热器,属换热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动力电池组为电动工程车提供运行能量,是电动工程车的动力源。动力如何解决电池组在运行中发热的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首先,动力电池组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和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组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在过低的温度下(如低于0℃)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起瞬间的电压过充现象,造成电池内部析锂并进而引发短路。其次,电池的热相关问题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可能造成电池局部过热,并引起连锁发热反应,造成自燃、爆炸等安全事件,威胁到车辆及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少,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处,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度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的衰减,缩短电池寿命,增加用户的成本。因此,尽可能创造恒温下的使用环境,同时保持动力电池组良好的通风和散热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给动力电池组创造一个尽可能恒温的使用环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的板式换热器。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电池组的板式换热器,由电池组、换热器、膨胀阀、泵和管道构成,电池组包括冷却液、冷却液输出口和冷却液输入口;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并包括换热端、冷媒端和上盖板,换热端内还有换热流道并上盖板上有冷却液输入接口、冷却液输出接口,冷却液输入接口和冷却液输出接口与换热流道联通,冷媒端内还有冷媒流道并上盖板有冷媒输入口和冷媒输出口,冷媒输入口和冷媒输出口与冷媒流道联通;膨胀阀为双通道结构并安装在上盖板冷媒端的上面,膨胀阀的一端连接在冷媒输入口和冷媒输出口并另一端连接制冷机;管道连接在冷却液输出口和泵的输入端之间、泵的输出端和冷却液输入接口之间、冷却液输出接口和冷却液输入口之间;电池组内的冷却液由泵经管道从冷却液输出口被抽出再经管道、冷却液输入接口后进入换热器的换热流道与冷媒流道的冷媒换热冷却后,再由冷却液输出接口经管道由冷却液输入口被送回电池组。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主要是利用车载空调机在蒸发时吸热的原理,将膨胀阀安装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端,让制冷剂吸热的过程,从换热器的冷媒流道带走电池冷却液的热量,以达到保持电池冷却液恒温的目的,避免重复设置制冷机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附图说明
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上平面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媒端的侧截面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端的侧截面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电池组,2、换热器,3、膨胀阀,4、泵,5、管道,6、输出口,7、输入口,8、换热端,9、冷媒端,10、上盖板,11、换热流道,12、输入接口,13、输出接口,14、冷媒流道,15、冷媒输入口,16、冷媒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2.在图1、2、3、4的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组的板式换热器,由电池组1、换热器2、膨胀阀3、泵4和管道5构成,电池组1包括冷却液、冷却液输出口6和冷却液输入口7;换热器2为板式换热器并包括换热端8、冷媒端9和上盖板10,换热端8内还有换热流道11并上盖板10上有冷却液输入接口12、冷却液输出接口13,冷却液输入接口12和冷却液输出接口13与换热流道11联通,冷媒端9内还有冷媒流道14并上盖板10有冷媒输入口15和冷媒输出口16,冷媒输入口15和冷媒输出口16与冷媒流道14联通;膨胀阀3为双通道结构并安装在上盖板10冷媒端9的上面,膨胀阀3的一端连接在冷媒输入口15和冷媒输出口16并另一端连接制冷机;管道5连接在冷却液输出口6和泵4的输入端之间、泵4的输出端和冷却液输入接口12之间、冷却液输出接口13和冷却液输入口7之间;电池组1内的冷却液由泵4经管道5从冷却液输出口7被抽出再经管道5、冷却液输入接口12后进入换热器2的换热流道11与冷媒流道14的冷媒换热冷却后,再由冷却液输出接口13经管道5由冷却液输入口7被送回电池组1。
13.实施例1:当膨胀阀3的闸门打开,制冷剂由制冷机的管道经膨胀阀3进入换热器2冷媒端9的冷媒流道14;另一方面,当启动泵4,泵4的吸入端经管道5从冷却液输出口7抽出电池组1内已经发热的冷却液,再经泵4的输出口、管道5、冷却液输入接口12后进入换热器2的换热流道11与,此时热的冷却液与冷媒流道14的冷媒进行换热冷却,当冷却液到达冷却液输出接口13时已经冷却。
14.实施例2:完成换热的冷媒和冷却液分别到达膨胀阀3的冷媒输出口16和冷却液输出接口13,换热后的冷媒被送回制冷机,换热后的冷却液由冷却液输出接口13经管道5、冷却液输入口7进入电池组1内,降低了动力电池组1的温度,并且稳定保持在10~30℃之间,最大限度的确保了动力电池组1在最佳环境温度下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组的板式换热器,由电池组、换热器、膨胀阀、泵和管道构成,其特征是:电池组包括冷却液、冷却液输出口和冷却液输入口;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并包括换热端、冷媒端和上盖板,换热端内还有换热流道并上盖板上有冷却液输入接口、冷却液输出接口,冷却液输入接口和冷却液输出接口与换热流道联通,冷媒端内还有冷媒流道并上盖板有冷媒输入口和冷媒输出口,冷媒输入口和冷媒输出口与冷媒流道联通;膨胀阀为双通道结构并安装在上盖板冷媒端的上面,膨胀阀的一端连接在冷媒输入口和冷媒输出口并另一端连接制冷机;管道连接在冷却液输出口和泵的输入端之间、泵的输出端和冷却液输入接口之间、冷却液输出接口和冷却液输入口之间;电池组内的冷却液由泵经管道从冷却液输出口被抽出再经管道、冷却液输入接口后进入换热器的换热流道与冷媒流道的冷媒换热冷却后,再由冷却液输出接口经管道由冷却液输入口被送回电池组。
技术总结
一种动力电池组的板式换热器,属换热工程技术领域并由电池组、换热器、膨胀阀、泵和管道构成,电池组包括冷却液、冷却液输出口和冷却液输入口;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并包括换热端、冷媒端和上盖板,换热端内还有换热流道并上盖板上有接入口、接出口,接入口和接出口与换热流道联通,冷媒端内还有冷媒流道并对应侧的上盖板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与冷媒流道联通;膨胀阀为双通道结构并安装在上盖板上面,膨胀阀的一端连接在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并另一端连接制冷机;管道连接在输出口和泵的输入端之间、泵的输出端和接入口之间、接出口和输入口之间。接出口和输入口之间。接出口和输入口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黄景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劲能(福建)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