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

    专利查询2022-08-14  118



    1.本发明涉及电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2.自行车是一种适用于单人出行的便捷式交通工具,相较于容易受到路况条件影响的众多机动车,自行车不仅可以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还能够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对于一些减震性能较好的自行车还能够在山地中骑行。虽然自行车出行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人们在骑行自行车的过程中会将双手暴露在室外,如果骑行时间稍长,低温将会对骑行者的双手造成伤害,而且就算通过佩戴手套进行保暖,但是在散热速度较快的冬季双手也还是容易存在被冻伤的危险。
    3.因此,为了增强对双手的保护,人们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发热的自行车车把,通过自动发热,能够在骑行的过程中对骑行者的双手进行供暖以抵挡冬季的低温环境对骑行者双手的伤害。而且现有的能够自动发热的自行车车把手多是利用新能源进行供电,摒弃了传统的锂电池作为电源的方式,新能源电池能够在零下20℃条件下使容量保持率大于70%;无论南国酷暑还是北方极寒,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电池内部都可以“四季如春”,发挥最佳性能。
    4.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应用于自行车的电热把手,在加热的过程中多是利用电热丝或者加热棒等加热元器件进行加热,由于该加热元器件的加热区域比较集中且单一,所以只有与该加热元器件直接接触的区域才会受热,而且长时间加热之后还会出现该区域温度过高、周围区域温度较低的情况,从而容易影响该电热把手的供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通过在空心握把内部安装能够发热的发热螺线管使其能够在通电的状态下产生热量对骑行者的双手进行供暖,以防止骑行者的双手被冻伤,并通过空心握把内部的搅拌机构对用以传递热量的导热油进行搅拌使其能够均匀受热并且能够将热量均匀地传递给骑行者的双手,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本发明的供暖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自行车电热把手供暖不均导致的影响供暖效果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安装有三个发热螺线管,每个所述发热螺线管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线,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线一端连接有同一个新能源电池,所述新能源电池后侧与连接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发热螺线管另一端设有温度控制机构,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和新能源电池分别与每个发热螺线管、每个第一连接线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三个所述发热螺线管之间并联,所述连接杆外端设有空心握把,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环形板的一端与空心握把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
    空心握把与连接杆之间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导热油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延伸出空心握把一侧;
    7.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套设在连接杆外端,所述第一环形板与连接杆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板一侧固定设有多个圆形杆,多个所述圆形杆环形围绕在连接杆外部,所述第一环形板另一侧固定设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设在空心握把与连接杆之间,所述空心杆一端与空心握把侧壁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空心杆设在空心握把内部并穿过空心握把延伸到空心握把一侧,所述空心杆一端固定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底部设有传动机构。
    8.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所述蜗杆设在蜗轮底部,所述蜗杆与蜗轮相啮合,所述蜗杆前端和后端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在空心杆一侧,所述连接板套设在连接杆外端并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位于后侧的所述安装板后侧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端与蜗杆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后端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第一转轴之间通过阻尼转轴活动连接,所述阻尼转轴后侧固定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后端固定设有塑料风车。
    9.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包括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固定设在空心握把一侧,所述绝缘底座内部底端固定设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部底端固定设有三个导电板,每个所述导电板一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发热螺线管一端相连接,所述导电板顶部固定设有导电触头,所述导电触头顶部设有绝缘触头,所述绝缘触头一端与控制盒内部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绝缘触头与导电触头之间设有移动触头,所述移动触头串联在电路中,所述移动触头顶部固定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顶端贯穿绝缘触头并延伸到绝缘底座内部顶端,所述移动杆顶端固定设有按钮,所述按钮设在绝缘底座内部并延伸出绝缘底座顶部,所述按钮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移动杆外部,所述绝缘底座顶部开设有三个第二空腔,所述按钮和第一弹簧均设在第二空腔内部。
    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按钮内部均开设有插孔,所述绝缘底座内部设有限位插杆,所述限位插杆与插孔相适配,所述限位插杆设在按钮一侧,所述限位插杆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绝缘底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插杆顶部一侧固定设有把手,所述把手设在按钮一侧,所述绝缘底座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把手在滑槽内部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底座一侧设有半球形底座,所述半球形底座一端插接在绝缘底座内部,所述半球形底座一端与绝缘底座通过螺纹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一端外壁加工有螺纹。
    13.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握把顶部一侧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空心握把内部相连通,所述注油孔内部插接有橡胶塞。
    14.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圆形杆一端固定设有同一个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套设在连接杆外端,所述第二环形板在连接杆外端转动。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顶部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插接在连接杆内部,所述第一盖板设在新能源电池顶部,所述第一盖板顶部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镶嵌在空心杆顶部,所述第二盖板与空心杆通过合页活动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握把外端固定设有多个防滑橡胶条。
    17.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发明通过在连接杆的一端加工外螺纹并利用连接杆将本发明安装在自行车把手上,利用控制机构打开连接杆内部的发热螺线管并使其通电发热对骑行者的双手进行供暖,以防止双手被冻伤,由于发热螺线管并不是均匀覆盖在连接杆内部的,所以可能存在局部区域加热不均匀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手动转动蜗轮,利用蜗轮带动空心杆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空心握把内部的多个圆形杆转动,使得圆形杆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空心握把内部的导热油进行搅拌,使得导热油能够均匀受热,以避免出现局部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在骑行的过程中对手部进行供暖,而且通过内部的搅拌机构还能够使手部受热均匀,以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本发明的供暖效果;
    19.2、本发明通过在蜗轮的底部啮合有蜗杆,并在蜗杆的前端安装第一转轴、连接座、第二转轴和塑料风车,利用骑行过程中的风带动塑料风车转动,使得塑料风车能够带动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蜗杆转动,进而能够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得蜗轮能够自动转动而无需人工转动,以方便在骑行的过程中带动搅拌机构转动,从而能够实时对空心握把内部的导热油进行搅拌,使得骑行者的手部能够均匀受热;
    20.3、本发明通过在空心握把的一端安装绝缘底座,并在绝缘底座顶部安装三个按钮,通过按下按钮来控制发热螺线管中电路的通断,当三个发热螺线管均通电时,此时产生的温度值最高,当只有一个发热螺线管通电时,此时的温度值最低,通过控制通电的发热螺线管的数量就能够控制加热的温度值,使得本发明能够为骑行者提供合适的温度值,以满足不同骑行者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需要,进而能够扩大本发明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2.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握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剖视图;
    26.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a的放大图;
    27.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绝缘底座和半球形底座的爆炸图;
    28.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绝缘底座和半球形底座的剖视图;
    29.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三个发热螺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塑料风车的转动示意图;
    31.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仰视图。
    32.图中:1连接杆、2第一空腔、3发热螺线管、4第一连接线、5新能源电池、6第二连接
    线、7第一环形板、8空心杆、9蜗轮、10蜗杆、11安装板、12连接板、13第一转轴、14连接座、15阻尼转轴、16第二转轴、17塑料风车、18橡胶塞、19注油孔、20圆形杆、21第二环形板、22第一盖板、23空心握把、24防滑橡胶条、25绝缘底座、26控制盒、27导电板、28导电触头、29绝缘触头、30移动触头、31移动杆、32按钮、33第一弹簧、34第二空腔、35限位插杆、36第二弹簧、37插孔、38把手、39半球形底座、40第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参照说明书附图1-9,该实施例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包括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一端外壁加工有螺纹,便于通过连接杆1将本发明安装在自行车车把上,所述连接杆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所述第一空腔2内部安装有三个发热螺线管3,每个所述发热螺线管3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线4,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线4一端连接有同一个新能源电池5,所述新能源电池5后侧与连接杆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发热螺线管3另一端设有温度控制机构,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和新能源电池5分别与每个发热螺线管3、每个第一连接线4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三个所述发热螺线管3之间并联,通过温度控制机构能够使本发明为骑行者提供合适的温度值,以满足不同骑行者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需要,进而能够扩大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所述连接杆1外端设有空心握把23,所述空心握把23外端固定设有多个防滑橡胶条24,防滑橡胶条24由橡胶制成,能够增大骑行者手部与空心握把2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防止骑行的过程中产生滑动,所述连接杆1远离第一环形板7的一端与空心握把23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空心握把23顶部一侧开设有注油孔19,所述注油孔19与空心握把23内部相连通,所述注油孔19内部插接有橡胶塞18,便于通过注油孔19向空心握把23内部注入导热油,所述空心握把23与连接杆1之间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导热油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延伸出空心握把23一侧;
    35.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环形板7,所述第一环形板7套设在连接杆1外端,所述第一环形板7与连接杆1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板7一侧固定设有多个圆形杆20,多个所述圆形杆20环形围绕在连接杆1外部,多个所述圆形杆20一端固定设有同一个第二环形板21,所述第二环形板21套设在连接杆1外端,所述第二环形板21在连接杆1外端转动,通过第二环形板21能够支撑圆形杆20的另一端,提高圆形杆20在空心握把23内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第一环形板7另一侧固定设有空心杆8,所述空心杆8设在空心握把23与连接杆1之间,所述空心杆8一端与空心握把23侧壁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空心杆8设在空心握把23内部并穿过空心握把23延伸到空心握把23一侧,所述空心杆8一端固定设有蜗轮9,所述蜗轮9底部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能够在骑行的过程中带动搅拌机构自行转动,使得发热螺线管3产生的热量能够在导热油内部均匀分布,进而能够通过导热油对骑行者的手部进行均匀加热供暖;
    36.所述连接杆1顶部设有第一盖板22,所述第一盖板22插接在连接杆1内部,所述第一盖板22设在新能源电池5顶部,所述第一盖板22顶部设有第二盖板40,所述第二盖板40镶
    嵌在空心杆8顶部,所述第二盖板40与空心杆8通过合页活动连接,通过打开第二盖板40和第一盖板22能够对新能源电池5进行检查和充电,从而能够保证新能源电池5的续航能力。
    37.实施场景具体为:通过将连接杆1的一端拧入自行车把手上以将本发明安装在自行车把手上,在安装之前,需要先从注油孔19内部拔出橡胶塞18,然后通过注油孔19向空心握把23内部注入适量的导热油,然后再将橡胶塞18塞入注油孔19内部以防止导热油泄露,平常的时间也可通过注油孔19进行导热油的添加。当需要供暖时,可以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启动发热螺线管3,利用发热螺线管3产生热量对空心握把23与连接杆1之间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并通过该导热油将热量传递给空心握把23,使得空心握把23能够对骑行者的双手进行加热供暖,而且在加热的过程中,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手动转动蜗轮9,利用蜗轮9带动空心杆8转动,从而能够通过空心杆8带动第一环形板7和多个圆形杆20转动,使得圆形杆20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搅拌导热油,使得导热油能够均匀受热,进而能够通过空心握把23对骑行者的双手进行均匀供暖,以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本发明的供暖效果,避免出现冻伤骑行者双手的情况。
    38.参照说明书附图1-3、8和9,该实施例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10,所述蜗杆10设在蜗轮9底部,所述蜗杆10与蜗轮9相啮合,所述蜗杆10前端和后端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设在空心杆8一侧,所述连接板12套设在连接杆1外端并与连接杆1固定连接,位于后侧的所述安装板11后侧设有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前端与蜗杆10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3后端设有连接座14,所述连接座14与第一转轴13之间通过阻尼转轴15活动连接,所述阻尼转轴15后侧固定设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后端固定设有塑料风车17。
    39.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加热的过程中,如果骑行者的时间不够充足,通过传动机构本发明还可以在骑行的过程中自动对导热油进行搅拌。在骑行的过程中,自行车移动产生的风会吹动塑料风车17转动,然后塑料风车17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转轴16转动,然后通过第二转轴16还能够带动连接座14、阻尼转轴15和第一转轴13转动,并能够通过第一转轴13带动蜗杆10转动,由于蜗杆10与蜗轮9啮合,所以蜗杆10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蜗轮9转动,使得蜗轮9能够带动空心杆8转动,进而能够带动整个搅拌机构转动,使得搅拌机构能够在骑行的过程中对空心握把23与连接杆1之间的导热油进行搅拌,而无需人工进行搅拌,而且当需要调节塑料风车17方向的时候还可以沿着阻尼转轴15转动连接座14,使得连接座14能够带动第二转轴16进行转动,进而能够通过第二转轴16带动塑料风车17转动,以改变塑料风车17的角度,如图8所示。
    40.参照说明书附图1-8,该实施例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还包括温度控制机构,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包括绝缘底座25,所述绝缘底座25固定设在空心握把23一侧,所述绝缘底座25内部底端固定设有控制盒26,所述控制盒26内部底端固定设有三个导电板27,每个所述导电板27一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接线6,所述第二连接线6与发热螺线管3一端相连接,所述导电板27顶部固定设有导电触头28,所述导电触头28顶部设有绝缘触头29,所述绝缘触头29一端与控制盒26内部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绝缘触头29与导电触头28之间设有移动触头30,所述移动触头30串联在电路中,所述移动触头30顶部固定设有移动杆31,所述移动杆31顶端贯穿绝缘触头29并延伸到绝缘底座25内部顶端,所述移动杆
    31顶端固定设有按钮32,所述按钮32设在绝缘底座25内部并延伸出绝缘底座25顶部,所述按钮32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弹簧33,所述第一弹簧33套设在移动杆31外部,所述绝缘底座25顶部开设有三个第二空腔34,所述按钮32和第一弹簧33均设在第二空腔34内部。
    41.每个所述按钮32内部均开设有插孔37,所述绝缘底座25内部设有限位插杆35,所述限位插杆35与插孔37相适配,所述限位插杆35设在按钮32一侧,所述限位插杆35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弹簧36,所述第二弹簧36与绝缘底座2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插杆35顶部一侧固定设有把手38,所述把手38设在按钮32一侧,所述绝缘底座25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把手38在滑槽内部移动,在第二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将限位插杆35插入插孔37内部,从而能够固定按钮32的位置,使得移动触头30能够与底部的导电触头28接触而使电路通电,通过沿着滑槽移动把手38,以将限位插杆35从插孔37内部抽出使得按钮32能够在底部第一弹簧33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而断开移动触头30与导电触头28的连接,并使得移动触头30能够与绝缘触头29接触,进一步使得移动触头30所在的串联电路断电,以减少通电的发热螺线管3的数量,从而能够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42.所述绝缘底座25一侧设有半球形底座39,所述半球形底座39一端插接在绝缘底座25内部,所述半球形底座39一端与绝缘底座25通过螺纹连接。利用半球形底座39将绝缘底座25一侧堵住能够防止灰尘进入,而且绝缘底座25由橡胶制成半球形底座39还能够在发生意外摔倒的情况下减缓对绝缘底座25的冲击,从而能够对绝缘底座25及其内部的结构进行保护。
    43.实施场景具体为:启动温度控制机构时,可以先将三个按钮32都按下,使得三个按钮32能够通过底端的移动杆31带动三个移动触头30向下移动,并使得移动触头30能够与导电触头28接触,从而能够为三个发热螺线管3进行供电。按钮32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插孔37会与限位插杆35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限位插杆35会在压缩的第二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插接到插孔37内部,以阻止按钮32在第一弹簧33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当空心握把23表面能够具有一定的温度时,骑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的调节通电的发热螺线管3的数量,当需要将部分发热螺线管3断电时,可以沿着滑槽移动把手38,利用把手38带动限位插杆35反向移动,从而能够将限位插杆35从插孔37内部抽出,使得按钮32能够在压缩的第二空腔34的自身弹力下自动复位,按钮32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移动杆31和移动触头30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使移动触头30与导电触头28不再接触,并使移动触头30与顶部的绝缘触头29相接触,从而能够断开该电路对发热螺线管3的供电。在本发明中,当三个发热螺线管3均通电时,此时产生的温度值最高,当只有一个发热螺线管3通电时,此时的温度值最低,通过控制通电的发热螺线管3的数量就能够控制加热的温度值,使得本发明能够为骑行者提供合适的温度值,以满足不同骑行者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需要,进而能够扩大本发明的使用范围。
    44.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包括连接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所述第一空腔(2)内部安装有三个发热螺线管(3),每个所述发热螺线管(3)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线(4),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线(4)一端连接有同一个新能源电池(5),所述新能源电池(5)后侧与连接杆(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发热螺线管(3)另一端设有温度控制机构,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和新能源电池(5)分别与每个发热螺线管(3)、每个第一连接线(4)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三个所述发热螺线管(3)之间并联,所述连接杆(1)外端设有空心握把(23),所述连接杆(1)远离第一环形板(7)的一端与空心握把(23)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空心握把(23)与连接杆(1)之间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导热油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延伸出空心握把(23)一侧;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环形板(7),所述第一环形板(7)套设在连接杆(1)外端,所述第一环形板(7)与连接杆(1)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板(7)一侧固定设有多个圆形杆(20),多个所述圆形杆(20)环形围绕在连接杆(1)外部,所述第一环形板(7)另一侧固定设有空心杆(8),所述空心杆(8)设在空心握把(23)与连接杆(1)之间,所述空心杆(8)一端与空心握把(23)侧壁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空心杆(8)设在空心握把(23)内部并穿过空心握把(23)延伸到空心握把(23)一侧,所述空心杆(8)一端固定设有蜗轮(9),所述蜗轮(9)底部设有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10),所述蜗杆(10)设在蜗轮(9)底部,所述蜗杆(10)与蜗轮(9)相啮合,所述蜗杆(10)前端和后端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设在空心杆(8)一侧,所述连接板(12)套设在连接杆(1)外端并与连接杆(1)固定连接,位于后侧的所述安装板(11)后侧设有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前端与蜗杆(10)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3)后端设有连接座(14),所述连接座(14)与第一转轴(13)之间通过阻尼转轴(15)活动连接,所述阻尼转轴(15)后侧固定设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后端固定设有塑料风车(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包括绝缘底座(25),所述绝缘底座(25)固定设在空心握把(23)一侧,所述绝缘底座(25)内部底端固定设有控制盒(26),所述控制盒(26)内部底端固定设有三个导电板(27),每个所述导电板(27)一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接线(6),所述第二连接线(6)与发热螺线管(3)一端相连接,所述导电板(27)顶部固定设有导电触头(28),所述导电触头(28)顶部设有绝缘触头(29),所述绝缘触头(29)一端与控制盒(26)内部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绝缘触头(29)与导电触头(28)之间设有移动触头(30),所述移动触头(30)串联在电路中,所述移动触头(30)顶部固定设有移动杆(31),所述移动杆(31)顶端贯穿绝缘触头(29)并延伸到绝缘底座(25)内部顶端,所述移动杆(31)顶端固定设有按钮(32),所述按钮(32)设在绝缘底座(25)内部并延伸出绝缘底座(25)顶部,所述按钮(32)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弹簧(33),所述第一弹簧(33)套设在移动杆(31)外部,所述绝缘底座(25)顶部开设有三个第二空腔(34),所述按钮(32)和第一弹簧(33)均设在第二空腔(34)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按钮(32)内部均开设有插孔(37),所述绝缘底座(25)内部设有限位插杆(35),所述限位插杆(35)与插孔(37)相适配,所述限位插杆(35)设在按钮(32)一侧,所述限位插杆
    (35)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弹簧(36),所述第二弹簧(36)与绝缘底座(2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插杆(35)顶部一侧固定设有把手(38),所述把手(38)设在按钮(32)一侧,所述绝缘底座(25)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把手(38)在滑槽内部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25)一侧设有半球形底座(39),所述半球形底座(39)一端插接在绝缘底座(25)内部,所述半球形底座(39)一端与绝缘底座(25)通过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一端外壁加工有螺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握把(23)顶部一侧开设有注油孔(19),所述注油孔(19)与空心握把(23)内部相连通,所述注油孔(19)内部插接有橡胶塞(1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圆形杆(20)一端固定设有同一个第二环形板(21),所述第二环形板(21)套设在连接杆(1)外端,所述第二环形板(21)在连接杆(1)外端转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顶部设有第一盖板(22),所述第一盖板(22)插接在连接杆(1)内部,所述第一盖板(22)设在新能源电池(5)顶部,所述第一盖板(22)顶部设有第二盖板(40),所述第二盖板(40)镶嵌在空心杆(8)顶部,所述第二盖板(40)与空心杆(8)通过合页活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握把(23)外端固定设有多个防滑橡胶条(2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新能源供能的自行车电热把手结构,具体涉及电热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安装有三个发热螺线管,每个所述发热螺线管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线,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线一端连接有同一个新能源电池,所述新能源电池后侧与连接杆内壁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在空心握把内部安装能够发热的发热螺线管使其能够在通电的状态下产生热量对骑行者的双手进行供暖,以防止骑行者的双手被冻伤,并通过空心握把内部的搅拌机构对用以传递热量的导热油进行搅拌使其能够均匀受热并且能够将热量均匀地传递给骑行者的双手,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本发明的供暖效果。明的供暖效果。明的供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吕华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华商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2.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7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