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及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5  111


    1.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及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据国际昆虫生理生态研究中心认定,白蚁与须舌蝇、 蜱、蚊子、粘虫并称为五大害虫。白蚁的危害极具隐蔽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白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房屋建筑、农林、水利、通讯、交通等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如不及时防范,容易导致房屋倒塌、水利溃坝等危险事故发生,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3.长期以来,预防白蚁主要采用土壤化学屏障方法,即将杀虫药剂施在土壤中,但是采用杀虫药剂会带来环境的污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为了实现无药物预防,设计了白蚁监测装置,即在有开孔的壳体内放置白蚁喜食的饵料条作为诱饵,并在壳体内设计监测白蚁所需的结构装置,从而来监测是否有白蚁。
    4.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白蚁监测装置在以往使用时会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其上的供白蚁进入的孔洞为通孔结构,因此,在白蚁进入的同时,土壤、流水、草根、树根、以及一些其他的昆虫都容易进入白蚁监测装置中;这样不仅会侵占白蚁的监测空间,而且还会对饵料以及装置内部造成污染,若是污染严重的话,还会进一步影响白蚁对饵料的喜食度,严重影响监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壳体采用特殊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植物、土壤等其他物质进入监测装置内部,保证饵料的干净以及装置内部的整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含有所述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的监测装置,以提高整体白蚁监测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7.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放置饵料,所述壳体的壳体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通孔;还包括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遮挡地设置于土壤流入所述通孔的横向路径上,以构成所述通孔的横向遮挡结构;且所述通孔的外缘处设置有供白蚁爬入的通道。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埋设或取出时,所述防护挡板的挡面顺应于埋设或取出的方向。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道位于所述壳体壁与所述防护挡板之间,并构成尺寸上适配白蚁进出的让位通道,所述让位通道构成所述通孔与土壤之间的隔断空间。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至少包括顶层监测部和底层监测部,且沿着所述顶层监测部至所述底层监测部的方向上,所述壳体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为阶梯型的多层结构,上层壳体的大于下层壳体的部分构成下层壳体的顶部遮挡结构。
    12.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适配遮盖在所述顶层监测部上,以构成所述顶层监测部的顶部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盖的朝向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防护围板,所述防护围板构成所述顶层监测部上所述所述通孔的横向遮挡结构。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遮挡盖上可拆卸地装设有检修盖,所述检修盖上设有通气孔。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中设有用于饵料夹持定位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构成阶层之间的隔断结构。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导水槽,以及导水孔。
    16.一种白蚁监测装置,采用了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通过防护挡板形成通孔的横向遮挡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土壤、流水等杂质侵蚀、流入壳体的内部,以保证壳体内部饵料的清洁。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顺应于壳体埋设或取出方向的防护挡板,可以避免土壤在竖直方向上挤压壳体结构,方便壳体从土壤中取出,方便实际操作。
    19.2、根据白蚁监测装置安装环境,同时结合白蚁的分布特点,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为上大下小的、多层的阶梯型结构,一方面方便在土壤中取出适宜安装的安装槽,优化白蚁监测装置的安装;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对白蚁分布的监测效果。
    20.进一步地或者更细节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埋装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倾斜结构防护挡板的埋装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所示:壳体1、壳体壁101、通孔102、防护挡板103、通道104、顶层监测部105、底层监测部106、中间层监测部107、导水孔108、遮挡盖2、检修盖安装孔201、防护围板202、检修盖3、通气孔301、支撑架4、土壤层5、陷槽501。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竖直”、“水平”、“顶”、“底”、“前”、“后”、“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描述中

    ꢀ“
    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参考附图1至附图5,包括有用于放置饵料的壳体1,所述壳体壁101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通孔102,还包括有防护挡板103,所述防护挡板103遮挡地设置于土壤流入所述通孔102的横向路径上,以构成所述通孔102的横向遮挡结构,其中,所述土壤并不单指土壤本体,还包括细沙、草根、碎石等容易随土壤一同流入所述通孔102的物质;当白蚁监测装置埋入地面后,可以避免泥土等物质进入到外壳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装置的一体化程度,所述防护挡板103优选地连接在壳体1上,但是也可以通过外设分离的防护挡板103来实现相同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通孔102的外缘处设置有供白蚁爬入的通道104,所述通道104构成适配白蚁进出的让位通道,确切的说,所述通道104的尺寸是适配白蚁尺寸的,太小的话会造成堵塞,使白蚁不易进入;太大的话则会对土壤坑洞提出更大的尺寸要求,增大安装的难度。
    31.作为优选,所述壳体1埋装或脱离时,所述防护挡板103的挡面顺应于埋装或脱离的方向;所述顺应于是指:防护挡板103的挡面,即其用于挡住土壤进入通孔102那一面,应该尽量与监测装置的埋设或取出的方向相平行,来避免土壤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卡住防护挡板103的陷槽50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壳体1优选采用竖直埋装在土壤中的形式,参考附图5,因此,所述防护挡板103也是竖直,可以保证土壤不会在竖直方向上对所述壳体1造成挤压。所述挤压的情况参考附图6中所示,向下斜的所述防护挡板103被局限地卡在了土壤中的陷槽501,当壳体需要向上脱离土壤时,土壤会卡住壳体,增加了壳体取出的难度;进一步地,当所述防护挡板103倾斜的设置在通孔102的上端时,越靠近防护挡板103的顶端,白蚁的可进入空间a也就越小,因此需要增大防护挡板103倾斜角度,而倾斜角度越大,其遮挡土壤以及杂质的效果就越差。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壁101所在平面、防护挡板103的挡面以及壳体1埋设的方向均为竖直的,进而使所述壳体壁101与所述防护挡板103夹持构成竖直方向的白蚁行进通道,便于白蚁进入的同时,确保阻碍土壤、杂质等侵入。
    32.作为优选,所述通道104位于所述壳体壁101与所述防护挡板103之间,且构成尺寸上适配白蚁进出的让位通道,所述让位通道构成所述通孔102与土壤之间的隔断空间。所述隔断空间是指:当白蚁监测装置参考图5所示进行埋装时,所述通孔102与土壤层5之间存在着间隔空间,包括横向的间隔以及纵向的间隔,横向间隔是通过控制所述壳体壁101与所述防护挡板103之间的间隔大小进行控制的,纵向间隔主要是通过控制防护挡板103的高度进行控制的。通过形成这个隔断空间可以增大土壤侵入的难度,也可以使白蚁在进入通孔102前,在隔断空间中就将身体上的一些土壤落掉,进一步地提升壳体1内部的清洁度。
    33.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安装白蚁监测装置时,一方面越往土壤的下方,土壤越实,挖掘的难度也越大,另一方面,对于土木两栖性白蚁群体,负责取食的工蚁大多在近地表层修筑蚁路;而且白蚁是生活在半封闭的巢穴系统中的群体生物,巢穴系统要与外界发生联系,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空气中的氧气,因此,越往土壤下方白蚁的数量也就越少。因此,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考虑,发明人进一步提出了更加适配白蚁监测的监测装置的壳体。
    34.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至少包括顶层监测部105和底层监测部106,且
    沿着所述顶层监测部105至所述底层监测部106的方向上,所述壳体1的横截面逐渐减小;通过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设计,一方面越往下所需要挖的孔洞也就越小,降低了整体的安装难度,另一方面越往上,能容置白蚁的空间也越大,来适配容置更多的白蚁,在监测白蚁数量得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体现白蚁的纵向分层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为阶梯型的多层结构,上层壳体的大于下层壳体的部分构成下层壳体的顶部遮挡结构,来避免雨水从上方侵入下层壳体中;实施例中,主要为三层结构的壳体,包括顶层监测部105、底层监测部106以及中间层监测部107,且所述中间层监测部107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35.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遮挡盖2,所述遮挡盖2适配遮盖在所述顶层监测部105上,以构成所述顶层监测部105的顶部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盖2的防护围板202构成所述顶层监测部105上通孔102的横向遮挡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盖2上设置有检修盖安装孔201,检修盖3卡装于所述检修盖安装孔201中,所述检修盖3上设有通气孔301。
    36.作为优选,所述壳体1中设有用于饵料夹持定位的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构成阶层之间的隔断结构,在支撑饵料的同时,避免白蚁在阶梯层之间移动,来进一步地体现白蚁的纵向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4有两个,一个卡装于顶层监测部105中,另一个卡装于中间层监测部107中。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导水槽以及导水孔108,用以对壳体内部的水分进行疏导。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参考附图1至5,包含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通过将监测装置以及饵料放置在所述壳体中,以形成整体的白蚁监测装置。所述饵料以及监测装置均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内容,故此处不再详述,附图中也未显示。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所述壳体(1)用于放置饵料,所述壳体(1)的壳体壁(101)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通孔(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防护挡板(103),所述防护挡板(103)遮挡地设置于土壤流入所述通孔(102)的横向路径上,以构成所述通孔(102)的横向遮挡结构;且所述通孔(102)的外缘处设置有供白蚁爬入的通道(104)。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埋设或取出时,所述防护挡板(103)的挡面顺应于埋设或取出的方向。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04)位于所述壳体壁(101)与所述防护挡板(103)之间,并构成尺寸上适配白蚁进出的让位通道,所述让位通道构成所述通孔(102)与土壤之间的隔断空间。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至少包括顶层监测部(105)和底层监测部(106),且沿着所述顶层监测部(105)至所述底层监测部(106)的方向上,所述壳体(1)的横截面逐渐减小。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阶梯型的多层结构,上层壳体的大于下层壳体的部分构成下层壳体的顶部遮挡结构。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遮挡盖(2),所述遮挡盖(2)适配遮盖在所述顶层监测部(105)上,以构成所述顶层监测部(105)的顶部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盖(2)的朝向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有防护围板(202),所述防护围板(202)构成所述顶层监测部(105)上所述通孔(102)的横向遮挡结构。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盖(2)上可拆卸地装设有检修盖(3),所述检修盖(3)上设有通气孔(301)。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设有用于饵料夹持定位的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构成阶层之间的隔断结构。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条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导水孔(108)。10.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条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及监测装置,所述壳体用于放置饵料,所述壳体的壳体壁上设有供白蚁取食进出的通孔;还包括有防护挡板设计,所述防护挡板遮挡地设置于土壤流入所述通孔的横向路径上,以构成所述通孔的横向遮挡结构;且所述通孔的外缘处设置有供白蚁爬入的通道。所述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壳体可以有效避免土壤、树根、草根等其他杂质进入监测装置内部,保证饵料的干净以及装置内部的整洁。证饵料的干净以及装置内部的整洁。证饵料的干净以及装置内部的整洁。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瑞邦病媒生物防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8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