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驱动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电机的冷却方式一般分为风冷、水冷、油冷和自然冷却,其中小型汽车驱动电机一般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的方式,但是由于防护等级的限值,采用风冷方式的电机一般需要使用独立供电的风扇为其散热,导致提高了电机的成本并降低了电机的可靠性,而采用自然冷却散热方式的电机由于其周围空气对流速度较慢,散热效果差,造成电机所能达到的功率密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散热效果好、工作可靠性高,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电机、风扇叶片和导风外壳,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转轴、电机端盖和电机机壳,所述电机转轴贯穿整个电机机壳,所述风扇叶片设于电机转轴的一端,所述导风外壳固定在电机端盖上,所述电机位于导风外壳的内部。
6.所述风扇叶片上设有凸台。
7.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转轴的末端设有沟槽。
8.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叶片通过键槽、沟槽和凸台固定在电机转轴的末端,通过键槽防止风扇叶片在电机转轴上径向跳动,通过沟槽和凸台防止风扇叶片在电机转轴上轴向跳动。
9.所述导风外壳的材质具体为尼龙材质。
10.所述导风外壳的结构为圆柱形结构。
11.所述导风外壳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网状孔洞,作为风扇的进风口。
12.所述电机端盖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导风外壳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机端盖上。
13.所述导风外壳将电机端盖和电机机壳包围在其中,并在导风外壳、电机机壳以及电机端盖之间形成固定的风路。
14.所述电机机壳的外表面上设有散热筋板。
15.所述导风外壳和电机机壳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10mm,以满足电机机壳上散热筋板的布置。
16.所述导风外壳的厚度不小于1mm。
17.所述导风外壳和电机端盖之间的间隙较小,以增加风路的流通阻力,增加散热效
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风冷散热结构相比,取消了风扇的驱动马达,不需要为风扇独立供电,通过将风扇叶片与电机转轴连接,通过电机带动风扇转动,大大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20.2.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自然冷却散热电机的基础上仅增加了一个风扇叶片和一个导风机壳即完成了对电机的散热要求,有效提高了对电机的散热效率,同时提升了电机所能达到的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爆炸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叶片和电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风扇叶片;2-导风外壳;3-电机转轴;4-电机端盖;5-电机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7.实施例
2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电机、风扇叶片1和导风外壳2,电机包括电机转轴3、电机端盖4和电机机壳5,电机转轴3贯穿整个电机机壳5,风扇叶片1设于电机转轴3的一端,导风外壳2固定在电机端盖4上,电机位于导风外壳2的内部。
29.风扇叶片1上设有凸台。
30.电机转轴3的末端设有沟槽。
31.如图3所示,风扇叶片1通过键槽、沟槽和凸台固定在电机转轴3的末端,通过键槽防止风扇叶片1在电机转轴3径向跳动,通过沟槽和凸台防止风扇叶片1在电机转轴3轴向跳动。
32.导风外壳2的材质具体为尼龙材质。
33.导风外壳2的结构为圆柱形结构。
34.导风外壳2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网状孔洞,作为风扇的进风口。
35.电机端盖4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导风外壳2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机端盖4上。
36.导风外壳2将电机端盖4和电机机壳5包围在其中,并在导风外壳2、电机机壳5以及电机端盖4之间形成固定的风路。
37.电机机壳5的外表面上设有散热筋板。
38.导风外壳2和电机机壳5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10mm,以满足电机机壳5上散热筋板的布置。
39.导风外壳2的厚度不小于1mm。
40.导风外壳2和电机端盖4之间的间隙较小,以增加风路的流通阻力,增加散热效果。
41.具体实施时,在电机运行后,电机转轴3带动风扇叶片1一起转动,形成的气流通过电机机壳5、导风外壳2和电机端盖4之间的风路,从而达到对电机散热的效果。
4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做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法,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风扇叶片(1)和导风外壳(2),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转轴(3)、电机端盖(4)和电机机壳(5),所述电机转轴(3)贯穿整个电机机壳(5),所述风扇叶片(1)设于电机转轴(3)的一端,所述导风外壳(2)固定在电机端盖(4)上,所述电机位于导风外壳(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1)上设有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轴(3)的末端设有沟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1)通过键槽、沟槽和凸台固定在电机转轴(3)的末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外壳(2)的结构为圆柱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外壳(2)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网状孔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4)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导风外壳(2)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机端盖(4)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5)的外表面上设有散热筋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外壳(2)和电机机壳(5)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1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外壳(2)的厚度不小于1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车用驱动电机的轴向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电机、风扇叶片和导风外壳,电机包括电机转轴、电机端盖和电机机壳,电机转轴贯穿整个电机机壳,风扇叶片设于电机转轴的一端,导风外壳固定在电机端盖上,电机位于导风外壳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对电机的散热效率,提升了电机所能达到的功率密度等优点。功率密度等优点。功率密度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 王冬 张德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致控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