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光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
背景技术:
2.增光片,简称bef,是在透明性非常好的pet表面,使用丙烯酸树脂,精密成型一层均一的棱镜图案的光学薄膜,常用的增光片为反射型增光片,其顶角为90读,将两个增光片按照棱镜线路垂直交合的组装在背光源前面(有模竖bef),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使用者方向聚集,使得正面亮度大幅度提高,但是这样设置仍会有一部分光线从侧边漏出,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光源浪费,而且这种设置比较麻烦,在背光源模组中,除了必要的光源以及背光板之外,还要在增光片下侧需要设置一个扩散膜片来调整入射光线的角度,最终使得增光片射出的光线角度符合所需范围,这样就使得组装更为繁琐,而且在组装时,增光片上的棱镜容易受到损坏,从而影响使用性能;
3.因此设计一种可以将导光板发射的光线完全利用、其安装更简单、安装时也不易受损的增光片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它更改了增光片中的棱镜顶角的角度,且将顶角一侧朝下放置,并且该顶角角度与纵向透镜以及带有纵向透镜的导光板相互配合,使得由该导光板射出的带有一定角度的光线完全折射,而不会像原来的那样会有一部分光线折射回导光板,并且从该棱镜射出的光线垂直于基材的表面,即垂直于显示屏。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包括胶框,胶框下层设有导光板且导光板一侧设有光源以及灯光反射器、导光板下侧设有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楔形导光板且楔面朝下设置,所述导光板上侧复合有增光片,增光片包括透光的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下侧锯齿形棱镜,且棱镜的顶角角度符合:可使从导光板入射的光线垂直与基材表面射出。
7.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带有纵向透镜。
8.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片与导光板之间夹合有薄透镜。
9.优选的,其特征在于,薄透镜四周与增光片侧壁胶合。
10.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片的尺寸大于导光板。
11.优选的,所述胶框内位于增光片上方设有扩散膜片且扩散膜片与增光片相吻合。
12.优选的,所述基材由透光性好的pet材质制成。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它更改了增光片中的棱镜顶角的角度,且将顶角一侧朝下放置,并且该顶角角度与纵向透镜以及带有纵向透镜的导光板相互配合,使得由该导光板射出的带有一定角度的光线完全折射,而不会像原来的那样会有一部分光线折射回导光板,并且从该棱镜射出的光线垂直于基材
的表面,即垂直于显示屏;
14.并且该棱镜在生产出来后,我们有多增加一道工序,也就是在增光片带有棱镜一侧设置一个保护件(薄透镜),这样就避免了棱镜在组装以及转运时出现损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增光片安装位置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增光片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增光片工作原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统的双层增光片及其安装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统的增光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5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21.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2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遗漏部分光线、安装复杂、棱镜4容易受损,在本实施例中,我们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已知,背光模组包括用于承载导光板1等部件的胶框,导光板1就设置在胶框内,胶框在附图中未展示,而光源7设置在导光板1一侧,另外为了使得光源7发射的光线全都射入导光板1,参照附图1所示,我们在光源7周围设置有一个开口的灯光反射器8,其开口朝向导光板1侧壁,使得光源7散发的光线全都可以射入导光板1,为了使得从导光板1射出的光线能够全部射向显示屏,会在导光板1的上侧设置增光片2,而为了增强增光板的折射率,传统的方式一般是设置两个相互正交的发射型增光片2,也就是两个增光片2上的棱镜4相互垂直,该类型的增光片2的棱镜4的顶角角度为90
°
,而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增光片2与导光板1之间增加一个扩散膜片5来进一步收束导光板1射出的光线角度,然后才能实现我们所要的需求,但是即使这样,仍会有一部分射向四周而造成浪费,还有一部分光线会折射回导光板1,然后在反射片的作用下,重新射向增光片2,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增光片2的使用性能,因此,我们将增光片2进行调整,将增光片2的棱镜4的顶角修改,但仍为等边形态,并且将增光片2带有棱镜4一侧朝着导光板1设置,同时导光板1选用带有纵向透镜的楔形导光板1,此时光线从该导光板1射出后,其角度在导光板1斜面角度以及纵向透镜、反射片的影响下而在一定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等的设置,可以使得从导光板1射出的光线的角度在65
°
~70
°
范围内,然后射入修改过顶角角度的增光片2,在此棱镜4顶角设置在60
°
~70
°
,这样再从增光片2射出后,光线就会垂直于基材3的表面,而基材3是平行于显示屏设置的,并且选用透光性好的pet材料制成,因此,光线就会垂直于显示屏,为了增加显示屏的亮度,我们还可以在增光片2之上复合一层扩散膜片5(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并且增光片2的尺寸大于导光板1,而扩散膜片5却与增光片2的尺寸相互吻合,综上,就实现了光线经过增光片2之后能够完全射向显示屏的目的。
23.而为了避免在转运或者安装过程中,增光片2的棱镜4表面出现破损而影响使用性能,我们在增光片2生产出来后在增加一道工序,也即是在增光片2设有棱镜4一侧设有一个
薄透镜6,并且薄透镜6的四周与增光片2边界胶合,如此也避免了异物进入棱镜4间隙,从而影响折射率,薄透镜6也是可以将光线折射,但是随着薄透镜6的厚度逐渐减小,射入薄透镜6的光线与射出薄透镜6的光线会趋于平行,也就是说,经过薄透镜6的光线的角度不会发生变化,当然,另一种方式是将光线经过薄透镜6时改变的角度也折算进去从而修改棱镜4顶角的角度,保证光线通过增光片2后始终会垂直于显示屏,当然除了加薄透镜6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整个增光片2的表层增加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由透光的材料制成,但是要保证棱镜4处的保护层与棱镜4边界平行,即保证此时顶角的角度。
24.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5.光源7散发的光线被灯光反射器8全部射向导光板1,然后经过导光板1射向增光片2,而在反射片、带有纵向透镜的楔形导光板1以及设置指定范围内角度的棱镜4顶角的作用下,从导光板1射出的光线会完全射出棱镜4且会垂直射向基材3,然后射向扩散膜片5,之后射向显示屏,另外,增光片2上设有防护措施,如在增光片2上带有棱镜4一侧胶合一个薄透镜6,或是将增光片2整个包裹一层保护层,从而避免增光片2受损。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2,它更改了增光片2中的棱镜4顶角的角度,且将顶角一侧朝下放置,并且该顶角角度与纵向透镜以及带有纵向透镜的导光板1相互配合,使得由该导光板1射出的带有一定角度的光线完全折射,而不会像原来的那样会有一部分光线折射回导光板1,并且从该棱镜4射出的光线垂直于基材3的表面,即垂直于显示屏;
27.并且该棱镜4在生产出来后,我们有多增加一道工序,也就是在增光片2带有棱镜4一侧设置一个保护件(薄透镜6),这样就避免了棱镜4在组装以及转运时出现损坏。
28.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包括胶框,胶框下层设有导光板(1)且导光板(1)一侧设有光源(7)以及灯光反射器(8)、导光板(1)下侧设有反射片(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为楔形导光板(1)且楔面朝下设置,所述导光板(1)上侧复合有增光片(2),增光片(2)包括透光的基材(3)和设置在基材(3)下侧锯齿形棱镜(4),且棱镜(4)的顶角角度与导光板(1)、反射片(9)配合,可使从导光板(1)入射的光线垂直与基材(3)表面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带有纵向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4)片与导光板(1)之间夹合有薄透镜(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其特征在于,薄透镜(6)四周与棱镜(4)片侧壁胶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4)片的尺寸大于导光板(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内位于棱镜(4)片上方设有扩散膜片(5)且扩散膜片(5)与棱镜(4)片相吻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3)由透光性好的pet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光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用复合式增光片,它更改了增光片中的棱镜顶角的角度,且将顶角朝下放置,并且该顶角角度与纵向透镜以及带有纵向透镜的导光板相互配合,使得由该导光板射出的带有一定角度的光线完全折射,而不会像原来的那样会有一部分光线折射回导光板,并且从该棱镜射出的光线垂直于基材的表面,即垂直于显示屏。即垂直于显示屏。即垂直于显示屏。
技术研发人员:陈本亮 张诺寒 陈明波 吴宪军 陈照涛 杨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阳中部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