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6  1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秤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


    背景技术:

    2.电子秤是一种对物体进行称重的工具,在对物体称量之前需要将待称量的物体放置于称量用的电子秤的承载平台上。
    3.一般的电子秤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通过将待称重的物体放置在台面上进行称重,台面通常为平面,但是对于圆桶类的待称重的物体,放置在平面上就会滚动,不能对该圆桶类的待称重的物体进行准确的称重。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称在称量圆桶类物体时不能对该圆桶类的待称重的物体进行准确的称重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用于圆桶的称重与搬运,其中,电子秤包括:支撑底座;
    8.下限位组件,所述下限位组件包括下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支撑部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径向两侧的下限位部,所述圆桶位于两侧所述下限位部之间;
    9.上限位组件,所述上限位组件可翻转设置在所述下限位组件上,所述上限位组件包括上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径向两侧的上限位部;
    10.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
    11.进一步,所述下限位部与所述上限位部结构相同;
    12.所述下限位部与所述上限位部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下限位部和多个所述上限位部沿所述圆桶的轴向间隔设置。
    13.进一步,所述下限位部包括:左支架,以及与所述左支架镜像对称设置的右支架;
    14.所述左支架包括:支架框,所述支架框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下支撑部上;以及
    15.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支架框朝向所述右支架的一侧上,所述倾斜面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右支架。
    16.进一步,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垫片。
    17.进一步,所述电子秤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18.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限位组件;
    19.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所述下限位组件。
    20.进一步,所述电子秤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的径向两侧;
    21.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22.插接卡扣,所述插接卡扣连接在所述上限位组件上;
    23.插接卡头,所述插接卡头连接在所述下限位组件上,并与所述卡扣配合卡接。
    24.进一步,所述上限位组件包括上卡接架,所述下限位组件包括下卡接架;
    25.所述上卡接架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插接卡扣,所述下卡接架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插接卡头。
    26.进一步,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沿所述圆桶轴向并排设置的支撑底板,连接在支撑底板一侧的侧支撑板,所述称重传感器一端连接在所述侧支撑板上且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支撑部上。
    2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通过在支撑底座上设置下限位组件,当要对圆桶进行称量时,将圆桶置于下限位组件的两侧的下限位部之间,通过两侧的下限位部对圆桶进行限位,使圆桶在下限位组件上的下支撑部上不移动。这样通过称重传感器进行称重,并能得到圆桶的重量。另外当要对圆桶进行运输时,通过将上限位组件翻转到圆桶的上方,并通过上限位组件的两侧上限位部对圆桶的上方两侧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圆桶上方的固定,这样圆桶就不易从上限位组件和下限位组件之间移动。保证在移动过程中对圆桶的稳定固定,且能实现检测圆桶的重量。采用本电子称,更加方便圆桶的称重与运输。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的实施例在搬运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的实施例在搬运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各标号:100、圆桶;200、支撑底座;210、支撑底板;220、侧支撑板;300、下限位组件;310、下支撑部;320、下限位部;321、左支架;322、右支架;323、支架框;324、倾斜面;325、垫片;326、下卡接架;400、上限位组件;410、上支撑部;420、上限位部;421、上卡接架;500、称重传感器;600、第一连接组件;610、连接杆;620、铰接件;700、第二连接组件;710、插接卡扣;720、插接卡头。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34.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用于圆桶100的称重与搬运,其中,所述电子秤包括:支撑底座200,下限位组件300,上限位组件400,以及称重传感器500。为方便结构描述,以圆桶100的中轴为轴向,以在水平方向上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为左右两侧,即侧向。所述支撑底座200包括:沿所述圆桶100轴向并排设置的支撑底板210,连接在支撑底板210一侧的侧支撑板220,所述称重传感器500一端连接在所述侧支撑板220上。通过侧支撑板220为称重传感器500提供安装位置,并对称重传感器500进行支撑。所述支撑底板210并排设置可以使底座更稳定。另外,所述支撑底板210还可以设置为带内腔结构,所述称重传感器500可直接设置在支撑底板210的内腔中。
    37.所述下限位组件300包括下支撑部310,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支撑部310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径向两侧的下限位部320,所述圆桶位于两侧所述下限位部320之间。所述称重传感器500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支撑部310上,通常下支撑部310与支撑底板210之间会由于称重传感器500的顶起而形成一段间隙,这样当下限位组件300上承受压力时,能使压力通过下支撑部310直接传导到称重传感器500上,从而实现称重传感器500对压力的准确感应,便于实现准确测量。
    38.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下限位部320包括:左支架321,以及与所述左支架321镜像对称设置的右支架322。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左支架321和所述右支架322结构相同,所述左支架321和所述右支架322之间用于卡嵌圆桶100。以左支架321为例进行结构说明,所述左支架321包括:支架框323,以及倾斜面324。所述支架框323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下支撑部310上,上支架框323可设置为方形框,本实施例中的方形框朝向圆桶100的一侧设置成所述倾斜面324,所述倾斜面324位于所述支架框323朝向所述右支架322的一侧上,所述倾斜面324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右支架322。这样左支架321的倾斜面324与右支架322的倾斜面324形成一个类似“v”形。通过叉形开口内壁与圆桶100的外壁相抵靠限位,从而实现对圆桶100的有效卡嵌。
    39.如果圆桶100比较重,在所述倾斜面324上设置有垫片325。垫片325采用柔性垫片325,通过垫片325对圆桶100进行缓冲,有效避免圆桶100与支架框323进行刚性接触,碰伤圆桶100表面。
    40.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上限位组件400可翻转设置在所述下限位组件300上,所述上限位组件400包括上支撑部410,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410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径向两侧的上限位部420。所述下限位部320与所述上限位部420结构相同,其工作原理类似,从圆桶100的上方通过两侧的上限位部420对圆桶100进行限位。
    41.所述下限位部320与所述上限位部420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下限位部320和多个所述上限位部420沿所述圆桶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下限位部320与所述上限位部420可上下对应设置,也可错位设置。多个所述下限位部320与所述上限位部420能对圆桶
    100轴向的各段进行限位卡嵌。实现为圆桶100的稳定限位或固定。
    42.如图1、图3所示,为实现上限位组件400和所述下限位组件300的铰接,所述电子秤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600,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00包括:连接杆610,以及铰接件620。所述连接杆6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限位组件400,所述铰接件620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610,另一端连接所述下限位组件300。这样就能实现上限位组件400绕铰接位置翻转。
    43.如图1、图2所示,为进一步增加在移动过程中圆桶100在电子称上保持稳定,所述电子秤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700,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00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00分别位于所述圆桶的径向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00包括:插接卡扣710,和插接卡头720。所述插接卡扣710连接在所述上限位组件400上,所述插接卡头720连接在所述下限位组件300上,并与所述插接卡扣710配合卡接。插接卡扣710和插接卡头720可采用汽车安全带的卡扣,实现快速卡接与脱离。
    44.所述上限位组件400包括上卡接架421,所述下限位组件300包括下卡接架326,下卡接架326焊接固定在支架框323上。所述上卡接架421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插接卡扣710,所述下卡接架326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插接卡头。
    4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通过在支撑底座200上设置下限位组件300,当要对圆桶100进行称量时,将圆桶100置于下限位组件300的两侧的下限位部320之间,通过两侧的下限位部320对圆桶100进行限位,使圆桶100在下限位组件300上的下支撑部310上不移动。这样通过称重传感器500进行称重,并能得到圆桶100的重量。另外当要对圆桶100进行运输时,通过将上限位组件400翻转到圆桶100的上方,并通过上限位组件400的两侧上限位部420对圆桶100的上方两侧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圆桶100上方的固定,这样圆桶100就不易从上限位组件400和下限位组件300之间移动。保证在移动过程中对圆桶100的稳定固定,且能实现检测圆桶100的重量。采用本电子称,更加方便圆桶100的称重与运输。
    46.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用于圆桶的称重与搬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下限位组件,所述下限位组件包括下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支撑部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径向两侧的下限位部,所述圆桶位于两侧所述下限位部之间;上限位组件,所述上限位组件可翻转设置在所述下限位组件上,所述上限位组件包括上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径向两侧的上限位部;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搬运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部与所述上限位部结构相同;所述下限位部与所述上限位部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下限位部和多个所述上限位部沿所述圆桶的轴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搬运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部包括:左支架,以及与所述左支架镜像对称设置的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包括:支架框,所述支架框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下支撑部上;以及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支架框朝向所述右支架的一侧上,所述倾斜面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右支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搬运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垫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搬运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秤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限位组件;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所述下限位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搬运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秤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的径向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插接卡扣,所述插接卡扣连接在所述上限位组件上;插接卡头,所述插接卡头连接在所述下限位组件上,并与所述插接卡扣配合卡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搬运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组件包括上卡接架,所述下限位组件包括下卡接架;所述上卡接架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插接卡扣,所述下卡接架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插接卡头。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搬运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沿所述圆桶轴向并排设置的支撑底板,连接在支撑底板一侧的侧支撑板,所述称重传感器一端连接在所述侧支撑板上且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支撑部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子秤,用于圆桶的称重与搬运,其中,包括:支撑底座;下限位组件,所述下限位组件包括下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支撑部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径向两侧的下限位部,所述圆桶位于两侧所述下限位部之间;上限位组件,所述上限位组件可翻转设置在所述下限位组件上,所述上限位组件包括上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圆桶径向两侧的上限位部;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称在称量圆桶类物体时不能对该圆桶类的待称重的物体进行准确的称重的问题。体进行准确的称重的问题。体进行准确的称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冯淑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鼎衡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3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