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动开关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6  108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速动开关机构。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速动开关是一种需要外部驱动的电子元器件,因此为了更好地配合外部驱动,速动开关机构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开关本体和驱动辅助机构。驱动辅助机构铰接在开关本体上,通过外部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辅助机构摆动而按压所述开关本体的推动杆,实现开关本体的开关切换。
    3.现有技术之一的速动开关机构中,开关本体和驱动辅助机构的铰接结构如公告号为cn209947707u、名称为防水微动开关所示,压杆(相当于驱动辅助机构)的两侧弯折形成有连接片,连接片设置有铰接孔,防水外壳(相当于开关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铰接孔铰接配合的铰接块,压杆通过连接片的铰接孔与防水外壳的铰接块的配合实现铰接。如此,其缺陷在于:压杆在受力过大的情况下,两侧的连接片容易向外形变导致脱离与防水外壳的铰接,结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速动开关机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速动开关机构,包括开关本体和驱动辅助机构;所述驱动辅助机构具有二片相对设置连接片,二片连接片套设于开关本体上并与之形成铰接;所述开关本体还延伸有二个挡墙,二个挡墙分别位于二个连接片的外侧,以限制连接片向外形变而脱离与开关本体的铰接。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开关本体上设置有铰接柱,所述连接片的转动孔可转动套接于铰接柱上实现铰接。
    8.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柱上套设有轴瓦,所述连接片的转动孔与轴瓦配合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本体上具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具有相对的二个侧表面和位于二个侧表面之间并朝外的端表面;所述铰接柱凸出于二个侧表面;二片连接片套设于开关本体的铰接座上并与铰接柱配合形成铰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铰接座的侧表面凹陷于开关本体的侧表面,所述挡墙位于铰接座的侧表面的外侧并与开关本体的侧表面相平齐。
    11.进一步的,所述铰接座的端表面与侧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斜导面,以及所述铰接柱上形成有朝向端表面方向的第二斜导面。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开关本体上设置有对应第一限位台阶的第二限位台阶,所述连接片通过第一限位台阶抵接在第二限位台阶上而限制驱动辅助机构远离开关本体的推动杆的距离。
    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辅助机构具有一片状本体,片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
    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位置,二片连接片位于片状本体的第一端部并与片状本体一体连接,所述片状本体的中部位置对应所述开关本体的推动杆,所述片状本体的第二端部形成用于与外部驱动器接触的接触头。
    14.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头为圆弧形接触头,其上凸起有加强筋。
    15.进一步的,所述片状本体的中间位置设有簧片,簧片周围让位形成让位窗口,所述让位窗口使簧片形成悬臂结构。
    16.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开关本体在连接片的外围延伸有挡墙,该挡墙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限制连接片向外形变而脱离与开关本体的铰接,使得该速动开关机构的结构更为稳定,动作更为可靠。
    附图说明
    18.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速动开关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所示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20.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开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所示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2.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开关本体在俯视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驱动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速动开关机构的前视图;
    25.图8所示为图7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6.图9所示为施例中速动开关机构动作示意图一;
    27.图10所示为施例中速动开关机构动作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0.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速动开关机构,包括开关本体10和驱动辅助机构20;所述驱动辅助机构20具有二片相对设置连接片21。二片连接片21套设于开关本体10上并与之形成铰接;具体的,开关本体10上凸起有铰接柱13,所述连接片21设置有铰接孔211,连接片21通过铰接孔211与铰接柱13的配合而实现铰接。
    31.所述开关本体10还延伸有二个挡墙14,二个挡墙14分别位于二片连接片21的外侧,如图2所示。该挡墙14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限制连接片21向外形变而脱离与开关本体10的铰接,使得该速动开关机构的结构更为稳定,动作更为可靠。
    3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片21上设置铰接孔211,与开关本体10上的铰接柱13进行配合实现铰接,实现结构简单。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铰接柱13上套设有轴瓦15,所述连接片21的转动孔211与轴瓦15配合连接。增加该轴瓦15的结构,该轴瓦15的作用在于避免驱动辅助机构20和铰接柱13直接接触导致磨损带来的转动卡滞;轴瓦15的作用也在于加强
    铰接柱13的结构强度,避免铰接柱13受外力冲击而断裂。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增设该轴瓦15的结构;或者是,连接片21与开关本体10的铰接结构也不局限于此,如在连接片21上设置铰接柱,在开关本体10上设置铰接孔等等。
    3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开关本体10上形成有用于与驱动辅助机构20铰接配合的铰接座12,如图4、图5所示,该铰接座12具有相对的二个侧表面121和位于二个侧表面121之间并朝外的端表面122;所述铰接柱13凸出于二个侧表面121;二片连接片21套设于开关本体10的铰接座12上并与铰接柱13配合形成铰接。挡墙14位于铰接座12的侧表面121的外侧;铰接配合时,连接片21位于铰接座12的侧表面121与挡墙14之间,挡墙14限制连接片21向外形变。
    34.再具体的,所述铰接座12的侧表面121凹陷于开关本体10的侧表面,所述挡墙14位于铰接座12的侧表面121的外侧并与开关本体10的侧表面相平齐。如此设置,能够保持开关本体的尺寸,不用增大开关本体10的体积。
    35.同时,为了更好的装配,所述铰接座12的端表面122与侧表面121之间形成有第一斜导面123,以及所述铰接柱13上形成有朝向端表面122方向的第二斜导面131。装配时,二片连接片21从铰接座12的端表面122侧向套入,即在图5的方位下,从左侧向右套入,端表面122与侧表面121之间的斜导面123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完成该步骤的套入后,连接片21再经过铰接柱13上的斜导面131的导向套入,实现铰接柱13与铰接孔211的套接配合,实现铰接。如此设置,装配操作简单。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
    36.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驱动辅助机构20在翻转归位时(即如图7中逆时针归位时)行程过大而导致脱位,所述驱动辅助机构20与开关本体10设置限位结构以限制驱动辅助机构20的最大翻转距离。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是: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片21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台阶212,所述开关本体10上设置有对应第一限位台阶212的第二限位台阶16,所述连接片21通过第一限位台阶212抵接在第二限位台阶16上而限制驱动辅助机构20远离开关本体10的推动杆11的距离。即当驱动辅助机构20逆时针翻转归位至一定位置时,第一限位台阶212抵接在第二限位台阶16上,使得驱动辅助机构20无法再继续逆时针翻转,以此实现限位。结构简单,限位稳定。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来替代。
    37.具体的,为了简化该驱动辅助机构20的结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辅助机构20具有一片状本体201,片状本体20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位置,二片连接片21位于片状本体201的第一端部并与片状本体201一体连接;即在进行制备时通过冲压等方式一体弯折而成。所述片状本体201的中部位置对应所述开关本体10的推动杆11,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片状本体201的第二端部形成用于与外部驱动器30接触的接触头22。作业时,外部驱动器30滑动并抵接在接触头22上,外部驱动器30的继续滑动而逐步下压所述接触头22,使片状本体201顺时针摆动,从而下压开关本体10的推动杆11,如图10所示,进而切换开关本体10的状态。当外部驱动器30滑动脱离所述接触头22时,开关本体10的推动杆11上升,并带动片状本体201复位,片状本体201复位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台阶212与第二限位台阶16的抵接配合实现限位,防止行程过大导致脱位。
    38.驱动辅助机构20采用一片状本体201的结构,零部件只有一个,不需要铆接等固定
    装配的操作,降低了装配成本和加工成本。
    39.所述接触头22为圆弧形接触头,便于外部驱动器30对驱动辅助机构20顺畅按压,所述接触头22上凸起有加强筋221,能够增强接触头22的强度,以防止被外部驱动器30按压变形。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加强筋221的形成是向下冲压形成,即在接触头22的上表面被冲压形成凹部,加强筋221凸出于接触头22的下表面。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筋221也可以是凸出于接触头22的上表面;又或者是不采用冲压的方式制备加强筋221,即在上表面保持平面的情况下,加强筋221单独凸出于接触头22的下表面等等。
    40.同时,所述片状本体201的中间位置设有簧片23,簧片23周围让位形成让位窗口24,所述让位窗口24使簧片23形成悬臂结构。所述簧片23对应所述开关本体10的推动杆11。增设该簧片23的结构,当外部驱动器30对驱动辅助机构20施加的行程过大时,簧片23会发生变形,如图10所示,以此形成缓冲,避免外部驱动器30对外部驱动器30持续按压造成破坏。
    41.进一步的,所述片状本体201的中间位置的簧片23和让位窗口24的结构,是通过冲切方式一体成型,制备简便、效率高。
    42.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辅助机构20的结构不局限于此。
    43.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速动开关机构,包括开关本体和驱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辅助机构具有二片相对设置连接片,二片连接片套设于开关本体上并与之形成铰接;所述开关本体还延伸有二个挡墙,二个挡墙分别位于二个连接片的外侧,以限制连接片向外形变而脱离与开关本体的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开关本体上设置有铰接柱,所述连接片的转动孔可转动套接于铰接柱上实现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柱上套设有轴瓦,所述连接片的转动孔与轴瓦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本体上具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具有相对的二个侧表面和位于二个侧表面之间并朝外的端表面;所述铰接柱凸出于二个侧表面;二片连接片套设于开关本体的铰接座上并与铰接柱配合形成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速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的侧表面凹陷于开关本体的侧表面,所述挡墙位于铰接座的侧表面的外侧并与开关本体的侧表面相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速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的端表面与侧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斜导面,以及所述铰接柱上形成有朝向端表面方向的第二斜导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开关本体上设置有对应第一限位台阶的第二限位台阶,所述连接片通过第一限位台阶抵接在第二限位台阶上而限制驱动辅助机构远离开关本体的推动杆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辅助机构具有一片状本体,片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位置,二片连接片位于片状本体的第一端部并与片状本体一体连接,所述片状本体的中部位置对应所述开关本体的推动杆,所述片状本体的第二端部形成用于与外部驱动器接触的接触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速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为圆弧形接触头,其上凸起有加强筋。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速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本体的中间位置设有簧片,簧片周围让位形成让位窗口,所述让位窗口使簧片形成悬臂结构,簧片和让位窗口通过冲切方式一体成型于片状本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簧片对应所述开关本体的推动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速动开关机构,包括开关本体和驱动辅助机构;所述驱动辅助机构具有二片相对设置连接片,二片连接片套设于开关本体上并与之形成铰接;所述开关本体还延伸有挡墙,所述挡墙位于连接片的外侧,该挡墙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限制连接片向外形变而脱离与开关本体的铰接,使得该速动开关机构的结构更为稳定,动作更为可靠。动作更为可靠。动作更为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汤炎青 王俊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4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