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6  98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数控机床的快速发展,对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机床上多个部位都需要进行冷却来保证加工精度。如电主轴和电控箱由于长时间的热量积累,容易造成精度和稳定性降低。机床加工工件时需要对刀具和工件上添加切削液,以带走热量保证切削效果,传统切削液依靠自然冷却或者单独设置一个冷却箱,造成冷却箱的利用率不高。
    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能够解决传统冷却箱的利用率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的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中,包括冷却箱、电控箱、主轴、承装切削液的水箱、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与所述冷却箱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依次经过电控箱和主轴并连接在所述冷却箱的第一进口,冷却油液通过第一冷却回路在冷却箱、电控箱和主轴间循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分别与冷却箱的第二出口和第二进口连接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与所述水箱连接,切削液在第二冷却回路内循环。
    7.进一步,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液体制冷机,所述液体制冷机分别对冷却油液和切削液进行降温。
    8.进一步,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冷却回路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
    9.进一步,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有冷却箱的第一出口与电控箱之间的管路上。
    10.进一步,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有第一冷却盘管,所述第一冷却盘管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连接并作为第一冷却回路的一部分。
    11.进一步,所述主轴的电机座上设置有第二冷却盘管,所述第二冷却盘管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连接并作为第一冷却回路的一部分。
    12.进一步,所述水箱与第二管道连接处设置有过滤装置。
    1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一、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内流经有冷却油液,经过所述冷却箱制冷后的冷却给油液从冷却箱的第一出口流出,第一冷却回路进到电控箱冷却降温电控箱内的温度;第一冷却回路流经到主轴,冷却主轴。之后冷却油液再回到冷却箱进行冷却循环再继续流出。制冷后
    的切削液从冷却箱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进到水箱内使用,水箱内使用过后的切削液通过第二管道再回到冷却箱冷却后再循环流出。
    15.二、所述冷却箱分别对冷却油液和切削液进行降低,再分别通过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对电控箱、主轴和承装切削液的水箱进行降温,使得冷却箱的性能得到充分利用,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冷却箱连接的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对电控箱、主轴和承装切削液的水箱进行降温,使得电控箱和主轴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结构紧凑,提高了冷却箱的利用效率,并且有利于降低整体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冷却箱1;第一出口11;第二出口12;第一进口13;第二进口14;电控箱2;第一冷却盘管21;主轴3;第二冷却盘管31;水箱4;第一冷却回路5;第二冷却回路6;第一管道61;第二管道62。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5.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箱1、电控箱2、主轴3、承装切削液的水箱4、第一冷却回路5和第二冷却回路6;所述第一冷却回路5与所述冷却箱1的第一出口11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回路5依次经过电控箱2和主轴3并连接在所述冷却箱1的第一进口13,冷却油液通过第一冷却回路5在冷却箱1、电控箱2和主轴3间循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6包括分别与冷却箱1的第二出口12和第二进口14连接的第一管道61和第二管道62,所述第一管道61和第二管道62均与所述水箱4连接,切削液在第二冷却回路6内循环。优选地,所述冷却箱1内设置有液体制冷机(图中未示出),所述液体制冷机分别对冷却油液和切削液进行降温。
    26.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所述第一冷却回路5内流经有冷却油液,经过所述冷却箱1制冷后的冷却给油液从冷却箱1的第一出口11流出,第一冷却回路5进到电控箱2冷却降温电控箱2内的温度;第一冷却回路5流经到主轴3,冷却主轴3。之后冷却油液再回到冷却箱1进行冷却循环再继续流出。制冷后的切削液从冷却箱1的第二出口12通过第一管道61进到水箱4内使用,水箱4内使用过后的切削液通过第二管道62再回到冷却箱1冷却后再循环流出。
    27.所述冷却箱1分别对冷却油液和切削液进行降低,再分别通过第一冷却回路5和第
    二冷却回路6对电控箱2、主轴3和承装切削液的水箱4进行降温,使得冷却箱1的性能得到充分利用,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28.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5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冷却回路6的第二管道62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也可以集成设置在所述冷却箱1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29.优选地,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有冷却箱1的第一出口11与电控箱2之间的管路上。这样所述第一循环泵对接触的冷却油液是刚刚经过冷却箱1冷却过后的,减少了第一循环泵因为接触温度较高的冷却油液而影响使用寿命。
    30.优选地,所述电控箱2上设置有第一冷却盘管21,所述第一冷却盘管21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5连接并作为第一冷却回路5的一部分。进一步,所述主轴3的电机座上设置有第二冷却盘管31,所述第二冷却盘管31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5连接并作为第一冷却回路5的一部分。冷却油液通过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进行吸热并将热量带出。
    31.优选地,所述水箱4与第二管道62连接处设置有过滤装置。这样避免了切削液中碎屑进入至第二管道62中,有利于降低第二冷却回路6损坏的风险。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冷却箱1连接的第一冷却回路5和第二冷却回路6对电控箱2、主轴3和承装切削液的水箱4进行降温,使得电控箱2和主轴3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结构紧凑,提高了冷却箱1的利用效率,并且有利于降低整体设备的成本。
    33.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箱、电控箱、主轴、承装切削液的水箱、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与所述冷却箱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依次经过电控箱和主轴并连接在所述冷却箱的第一进口,冷却油液通过第一冷却回路在冷却箱、电控箱和主轴间循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分别与冷却箱的第二出口和第二进口连接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与所述水箱连接,切削液在第二冷却回路内循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液体制冷机,所述液体制冷机分别对冷却油液和切削液进行降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冷却回路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有冷却箱的第一出口与电控箱之间的管路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有第一冷却盘管,所述第一冷却盘管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连接并作为第一冷却回路的一部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电机座上设置有第二冷却盘管,所述第二冷却盘管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连接并作为第一冷却回路的一部分。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第二管道连接处设置有过滤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床用电控箱水箱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箱、电控箱、主轴、承装切削液的水箱、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第一冷却回路与冷却箱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一冷却回路依次流经电控箱和主轴并连接在冷却箱的第一进口,冷却油液通过第一冷却回路在冷却箱、电控箱和主轴间循环;第二冷却回路包括分别与冷却箱的第二出口和第二进口连接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与水箱连接,切削液在第二冷却回路内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对电控箱、主轴和水箱进行降温,使得电控箱和主轴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提高了冷却箱的利用效率,并且有利于降低整体设备的成本。整体设备的成本。整体设备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浦飞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4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