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耐久试验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汽车后排座椅耐久试验检测技术领域,都是通过试验人员人手操作汽车后排座椅,进行汽车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人工操作检测,劳动强度极大,试验效率较低,不能在高低温环境下进行操作检测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均是人工操作检测,劳动强度极大,试验效率较低,不能在高低温环境下进行操作检测试验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所述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上用于提供推拉动力的动力机构,设置在后排座椅上用于解锁后排座椅的解锁机构,及设置在汽车车架上用于检测后排座椅位置的检测机构。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上的支撑单元,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制动单元。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通过角铝固定在汽车车架上的横杆,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纵杆,及设置在所述纵杆上用于固定所述制动单元的第一竖杆及第二竖杆。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制动单元包括通过铰链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杆上的第一力传感器,尾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力传感器上、前端通过第一工装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杆上的第一作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作动器伸缩杆上的缓冲块,及设置在所述缓冲块上用于连接后排座椅的第一绳索。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上的固定单元,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单元上的解锁单元。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单元为呈l形且带有长孔的安装座。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解锁单元包括通过第二工装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置于长孔上的第二作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二作动器伸缩杆上的第二力传感器,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上用于拉动后排座椅解锁手柄的第二绳索。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上且置于后排座椅折叠位置用于检测折叠到位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及设置在汽车车架上且置于后排座椅打开位置用于检测打开到位的第二位置传感器。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耐久试验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连接所述动力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及所述检测机构的plc控制系统。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种汽车后排座椅耐久试验检测装置解决人工操作检测试验,可在高低温试验环境下进行试验检测,操作汽车后排座椅折叠或打开的操作力可监测,操作汽车后排座椅手柄的解锁力可监测,汽车后排座椅折叠到位可监测,汽车后排座椅打开到位可监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试验效率,能适用于各种汽车品牌的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对试验样件无破坏性,能适用于整车或白车身,结构简单,调试安装便利。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附图标记:1-汽车车架 2-横杆 3-第一作动器 4-第一力传感器 5-纵杆 6-第一竖杆 7-铰链 8-第二竖杆 9-第二作动器 10-安装座 11-第一工装 12-第二力传感器 13-第二绳索 14-后排座椅转轴 15-第二位置传感器 16-第一位置传感器 17-后排座椅解锁手柄 18-后排座椅 19-缓冲块 20第一绳索 21-角铝 22第二工装。
1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所述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1上用于提供推拉动力的动力机构,设置在后排座椅18上用于解锁后排座椅18的解锁机构,及设置在汽车车架1上用于检测后排座椅18位置的检测机构。
17.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1上的支撑单元,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制动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通过角铝21固定在汽车车架1上的横杆2,设置在所述横杆2上的纵杆5,及设置在所述纵杆5上用于固定所述制动单元的第一竖杆6及第二竖杆8。所述制动单元包括通过铰链7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杆6上的第一力传感器4,尾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力传感器4上、前端通过第一工装11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杆8上的第一作动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作动器3伸缩杆上的缓冲块19,及设置在所述缓冲块19上用于连接后排座椅18的第一绳索20。
18.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18上的固定单元,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单元上的解锁单元。所述固定单元为呈l形且带有长孔的安装座10。所述解锁单元包括通过第二工装22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且置于长孔上的第二作动器9,设置在所述第二作动器9伸缩杆上的第二力传感器12,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12上用于拉动后排座椅解锁手柄17的第二绳索13。
19.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1上且置于后排座椅18折叠位置用于检测折叠到位的第一位置传感器16,及设置在汽车车架1上且置于后排座椅18打开位置用于检测打开到位的第二位置传感器15。
20.所述耐久试验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连接所述动力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及所述检测机构的plc控制系统。
21.在使用时,整个耐久试验检测装置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并且需要根据后排座椅18的折叠与打开状态和后排座椅解锁手柄17的有效行程,安装调试第一作动器3与第二作动器9伸缩杆的初始位置,完成后,通过控制第二作动器9有杆腔进气工作,伸缩杆缩回,通
过第二力传感器12与第二绳索13驱动后排座椅解锁手柄17解锁并保持解锁状态,在控制第一作动器3无杆腔进气工作,伸缩杆伸出,通过缓冲块19驱动后排座椅18围绕后排座椅转轴14折叠,第一位置传感器16检测到后排座椅折叠到位信号,并向plc控制系统反馈,此时控制第一作动器3停止工作,进而plc控制系统控制第二作动器9无杆腔进气工作,伸缩杆伸出,使后排座椅解锁手柄17复位,复位后plc控制系统控制第一作动器3有杆腔进气工作,伸缩杆缩回,在通过缓冲块19及第一绳索20拉动后排座椅18围绕后排座椅转轴14打开,第二位置传感器15检测到后排座椅18打开到位信号,并向plc控制系统反馈,此时控制第一作动器3停止工作,即完成一次检测,依此循环控制,即可进行汽车后排座椅18的耐久试验检测。
22.此种汽车后排座椅耐久试验检测装置解决人工操作检测试验,可在高低温试验环境下进行试验检测,操作汽车后排座椅折叠或打开的操作力可监测,操作汽车后排座椅手柄的解锁力可监测,汽车后排座椅折叠到位可监测,汽车后排座椅打开到位可监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试验效率,能适用于各种汽车品牌的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对试验样件无破坏性,能适用于整车或白车身,结构简单,调试安装便利。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上用于提供推拉动力的动力机构,设置在后排座椅上用于解锁后排座椅的解锁机构,及设置在汽车车架上用于检测后排座椅位置的检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上的支撑单元,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制动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通过角铝固定在汽车车架上的横杆,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纵杆,及设置在所述纵杆上用于固定所述制动单元的第一竖杆及第二竖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单元包括通过铰链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杆上的第一力传感器,尾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力传感器上、前端通过第一工装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杆上的第一作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作动器伸缩杆上的缓冲块,及设置在所述缓冲块上用于连接后排座椅的第一绳索。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上的固定单元,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单元上的解锁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为呈l形且带有长孔的安装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单元包括通过第二工装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置于长孔上的第二作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二作动器伸缩杆上的第二力传感器,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上用于拉动后排座椅解锁手柄的第二绳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上且置于后排座椅折叠位置用于检测折叠到位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及设置在汽车车架上且置于后排座椅打开位置用于检测打开到位的第二位置传感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久试验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连接所述动力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及所述检测机构的plc控制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耐久试验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耐久试验检测装置,所述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汽车车架上用于提供推拉动力的动力机构,设置在后排座椅上用于解锁后排座椅的解锁机构,及设置在汽车车架上用于检测后排座椅位置的检测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均是人工操作检测,劳动强度极大,试验效率较低,不能在高低温环境下进行操作检测试验的技术问题。测试验的技术问题。测试验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蒋青松 苏定芳 庞晓军 覃柳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