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6  10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
    3.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混泥土裂缝检测装置使用十分不便,不仅无法对装置进行调节保护,影响检测效果,降低了检测效率,且使用时无法对装置内部进行散热,长时间使用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坏,提高了使用成本,增加了使用负担,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具备便于调节保护和便于散热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混泥土裂缝检测装置使用十分不便,不仅无法对装置进行调节保护,影响检测效果,降低了检测效率,且使用时无法对装置内部进行散热,长时间使用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坏,提高了使用成本,增加了使用负担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包括监测筒,所述监测筒内壁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栓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栓接有检测探头,所述监测筒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屏,且控制屏的底部与检测探头相对应,所述监测筒内壁之间的顶部且位于电动伸缩杆的后侧栓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之间栓接有隔板,所述固定框与隔板之间设置有散热扇,且散热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散热扇与控制屏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监测筒的底部栓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栓接有移动轮,通过设计了底板和移动轮,能够便于将装置进行移动。
    7.优选的,所述监测筒的内壁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滑板的外侧相适配,通过设计了滑槽,能够便于将滑板在监测筒内进行滑动。
    8.优选的,所述监测筒的后侧内嵌有通风网,且通风网与散热扇相对应,通过设计了通风网,能够便于提高装置的散热效果。
    9.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监测筒的内壁栓接,通过设计了支架,能够便于对电动伸缩杆进行稳定支撑。
    10.优选的,所述监测筒的正面栓接有安装门,且安装门与检测探头相对应,通过设计了安装门,能够便于对内部进行维护。
    11.优选的,所述监测筒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软垫,
    通过设计了握把和软垫,能够便于将装置进行裂缝检测。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轮将监测筒进行移动,移动时通过控制屏打开电动伸缩杆,从而带动滑板在监测筒内进行移动,带动检测探头向下移动,从而通过检测探头进行裂缝检测,不仅能够便于进行调节保护,从而提高了检测效果,还能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屏对固定框内的散热扇进行控制,打开散热扇对监测筒内进行散热,并通过通风网提高散热效果,从而避免长时间使用对设备造成损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轻了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剖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示意图。
    19.图中:1、监测筒;2、电动伸缩杆;3、滑板;4、检测探头;5、控制屏;6、固定框;7、隔板;8、散热扇;9、底板;10、移动轮;11、滑槽;12、通风网;13、支架;14、安装门;15、握把;16、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包括监测筒1,监测筒1内壁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电动伸缩杆2,电动伸缩杆2的输出端栓接有滑板3,滑板3的底部栓接有检测探头4,监测筒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屏5,且控制屏5的底部与检测探头4相对应,监测筒1内壁之间的顶部且位于电动伸缩杆2的后侧栓接有固定框6,固定框6之间栓接有隔板7,固定框6与隔板7之间设置有散热扇8,且散热扇8的数量为两个,散热扇8与控制屏5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轮10将监测筒1进行移动,移动时通过控制屏5打开电动伸缩杆2,从而带动滑板3在监测筒1内进行移动,带动检测探头4向下移动,从而通过检测探头4进行裂缝检测,不仅能够便于进行调节保护,从而提高了检测效果,还能大大提高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屏5对固定框6内的散热扇8进行控制,打开散热扇8对监测筒1内进行散热,并通过通风网12提高散热效果,从而避免长时间使用对设备造成损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轻了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22.进一步的,监测筒1的底部栓接有底板9,底板9底部的四角均栓接有移动轮10,通过设计了底板9和移动轮10,能够便于将装置进行移动。
    23.进一步的,监测筒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1,且滑槽11与滑板3的外侧相适配,通过设计了滑槽11,能够便于将滑板3在监测筒1内进行滑动。
    24.进一步的,监测筒1的后侧内嵌有通风网12,且通风网12与散热扇8相对应,通过设计了通风网12,能够便于提高装置的散热效果。
    25.进一步的,电动伸缩杆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支架13,支架13的另一端与监测筒1的内壁栓接,通过设计了支架13,能够便于对电动伸缩杆2进行稳定支撑。
    26.进一步的,监测筒1的正面栓接有安装门14,且安装门14与检测探头4相对应,通过设计了安装门14,能够便于对内部进行维护。
    27.进一步的,监测筒1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握把15,握把15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软垫16,通过设计了握把15和软垫16,能够便于将装置进行裂缝检测。
    28.使用时,将装置通过移动轮10将监测筒1进行移动,移动时通过控制屏5打开电动伸缩杆2,从而带动滑板3在监测筒1内进行移动,带动检测探头4向下移动,从而通过检测探头4进行裂缝检测,需要进行散热时,通过控制屏5对固定框6内的散热扇8进行控制,打开散热扇8对监测筒1内进行散热,并通过通风网12提高散热效果,检测完毕后收起装置即可完成操作。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包括监测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筒(1)内壁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电动伸缩杆(2)的输出端栓接有滑板(3),所述滑板(3)的底部栓接有检测探头(4),所述监测筒(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屏(5),且控制屏(5)的底部与检测探头(4)相对应,所述监测筒(1)内壁之间的顶部且位于电动伸缩杆(2)的后侧栓接有固定框(6),所述固定框(6)之间栓接有隔板(7),所述固定框(6)与隔板(7)之间设置有散热扇(8),且散热扇(8)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散热扇(8)与控制屏(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筒(1)的底部栓接有底板(9),所述底板(9)底部的四角均栓接有移动轮(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筒(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1),且滑槽(11)与滑板(3)的外侧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筒(1)的后侧内嵌有通风网(12),且通风网(12)与散热扇(8)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支架(13),所述支架(13)的另一端与监测筒(1)的内壁栓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筒(1)的正面栓接有安装门(14),且安装门(14)与检测探头(4)相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筒(1)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握把(15),所述握把(15)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软垫(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混凝土温度裂缝检测设备,包括监测筒,所述监测筒内壁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栓接有滑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轮将监测筒进行移动,移动时通过控制屏打开电动伸缩杆,从而带动滑板在监测筒内进行移动,带动检测探头向下移动,从而通过检测探头进行裂缝检测,不仅能够便于进行调节保护,从而提高了检测效果,还能大大提高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屏对固定框内的散热扇进行控制,打开散热扇对监测筒内进行散热,并通过通风网提高散热效果,从而避免长时间使用对设备造成损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轻了负担,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峰 涂水平 唐俊 庄敏泉 陈峰华 李祖鹏 朱宇 史莉玲 费鋆 韩盼攀 刘瑞 斯如平 刘飞飞 姜锋 陆振伟 余鹏斌 沈惠铭 史其琛 郑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合创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4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