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
背景技术:
2.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高,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位移的真实数据,电涡流传感器可达230度下工作,主要利用法拉第磁感应定律,当线圈中产生正旋电流时,检测线圈的周围空气会产生正旋交变磁场,它使置于此磁场的被测金属刀体表面产生感应的电流,即电涡流,同时电涡流会产生新的交变磁场,两组磁场方向相反,从而使线圈的等效电阻发生变化,当输入电流恒定,且线圈位置固定,通过等效电阻的变化程度,进而来检测金属位移的距离。
3.传统的电涡流传感器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高温环境中对金属物件进行检测,但是没有固定机器的结构,只能通过人员手持机器,就会导致人员出现烫伤的风险,或者通过工作人员利用支架绑住机器来进行测量,但是这种都会导致人员握持不稳,同时探头摇摆也会导致检测电阻率的数据出现偏差,同时传统机器在进行工作时只能使机器正对于被测金属的正面,但是检测环境的变化例如空间狭小,有阻碍物阻挡等都不能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包括传输线,还包括:
6.探测装置:所述传输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探测装置;
7.偏移装置:所述探测装置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偏移装置;
8.伸缩装置:所述探测装置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
9.前置器:所述传输线的一段活动连接有前置器。
10.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边开设有圆槽,且圆槽内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侧边活动连接有卡钳,所述卡钳的侧边活动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连接杆之间的不断叠加,可以使探测装置整体移动到离工作人员更远的距离。
11.进一步的,所述探测装置包括外壳,导线,温度补偿线圈,探头,检测线圈,所述传输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圆槽,且圆槽内固定连接有检测线圈,所述检测线圈的上表面开设有温度补偿线圈,所述温度补偿线圈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探头,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有金属片,可以对温度补偿线圈和检测线圈进行提供正旋电流。
12.进一步的,所述偏移装置包括保护罩,马达,传动轴,连接臂,所述外壳分为两部件,所述外壳上半部件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侧边固定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侧边与外壳下半部件的侧边固定连接,使偏移装置的移动对外壳的上下部位出现偏移,从而对多个角度的金属进行测量且计算位移距离。
13.进一步的,所述前置器包括壳体,处理器,放大滤波电路,检波电路,差分电路,接口,所述传输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口,所述接口的外沿活动连接有壳体,所述接口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差分电路,所述差分电路的侧边固定连接有检波电路,所述检波电路的侧边固定连接有放大滤波电路,所述放大滤波电路的侧边固定连接与有处理器,通过前置器内的结构来通过电阻的计算转变为距离的计算,得到人员需要的真实数据。
14.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线圈与探头的探测面平行,所述温度补偿线圈垂直于检测线圈,所述温度补偿线圈的直径不超过检测线圈的内侧线圈所在平面,所述温度补偿线圈的内侧线圈为与探头的距离最短的一匝检测线圈,所述温度补偿线圈与检测线圈的材质相同,所述温度补偿线圈与检测线圈内部电器参数相同,且均为圆型结构,所述检测线圈内侧线圈的直径与温度补偿线圈的外轮廓相切,所述外壳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存在一公分的空间,可以保证外壳的下半部分可以进行偏移,从而使外壳上下部分偏移互不影响。
15.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的侧边通过外壳的上表面连接于传输线,且导线的电源能够直接传递到接口,所述马达在通电的情况下只能使传动轴旋转三十度,可以使机器对检测物体在三十度,六十度,九十度的空间内都可以检测其信号,同时通过角度的确定,利用勾股定理,使测出的数据真实有效。
16.进一步的,所述差分电路内部与接口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差分电路可以接收检测信号和温度补偿线圈传递的信号,并且输出差分信号于检波电路,所述检波电路可以将差分信号转变为低频信号并传输于放大滤波电路,所述放大滤波电路可以将低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滤波处理,得出的信号传递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将结果进行计算矫正并得出最终检测结果,通过输出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并且对电压过滤以及对电流数据的放大,来计算出线圈其内部的电阻率在金属附近变化。
17.进一步的,所述卡钳的侧边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侧边开设有长槽,且长槽内活动连接有滑键,所述滑键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中间架,同理,在中间架的侧边开设一组中间架,且中间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圆孔,且圆孔内设有螺纹,通过滑键对于支架与中间架的连接,同时对中间架进行固定,从而使伸缩装置整体的长度增加,可以使机器放置更远。
18.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上表面开设有槽孔,且槽孔内活动连接有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的上表面开设有槽孔,且槽孔内互动连接有第三杆,所述第三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杆槽洞的上表面的直径比第二杆的下表面直径小一毫米,所述第三杆下表面直径比第二杆上表面槽洞直径大一毫米,可以使第二杆与卡在第一杆的上表面。
1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伸缩装置,通过移动把手,然后使底座沿着中心轴的方向旋转,从而可以使接触板全角度旋转,然后将连接杆的一端旋转套用在另一组连接杆的一
端,然后连接把手,进而可以使伸缩装置的整体长度伸长,从而使工作人员可以在离检测物件远的位置测量,从而保护工作人员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测量不了的尴尬情况。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偏移装置,当遇到空间小的情况,或者需要被测物件在拐角地方,通过开启一次马达,然后使马达旋转角度,然后带动传动轴和连接臂一起移动,然后带动外壳的下半部分进行偏移,从而转移了探头的检测角度,进而可以检测探头的周围的物件,进一步提升了机器的检测环境范围,增加了机器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偏移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置器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装置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卡钳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为:1、传输线;2、探测装置;201、外壳;202、导线;203、温度补偿线圈;204、探头;205、检测线圈;3、偏移装置;301、保护罩; 302、马达;303、传动轴;304、连接臂;4、伸缩装置;401、底座;402、中心轴;403、卡钳;404、连接组件;405、接触板;406、连接杆;407、把手;408、支架;409、滑键;4010、中间架;4011、第一杆;4012、第二杆; 4013、第三杆;5、前置器;501、壳体;502、处理器;503、放大滤波电路; 504、检波电路;505、差分电路;506、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包括传输线1,还包括:
33.探测装置2:所述传输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探测装置2;
34.偏移装置3:所述探测装置2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偏移装置3;
35.伸缩装置4:所述探测装置2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4;
36.前置器5:所述传输线1的一段活动连接有前置器5。
37.参照图5,所述伸缩装置4包括底座401,所述底座401的侧边开设有圆槽,且圆槽内固定连接有中心轴402,所述中心轴402的侧边活动连接有卡钳 403,所述卡钳403的侧边活动连接有接触板405,所述接触板40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6,所述连接杆406的一端开设有连接组件404,所述连接组件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07,所述中心轴402的侧
边设有弧形片,所述卡钳403为三角型,可以保证中心轴402在卡钳403的内壁旋转一个卡钳403的宽度就会被下一组卡钳403卡住,且中心轴402的移动通过人员操作。
38.参照图4,所述探测装置2包括外壳201,导线202,温度补偿线圈203,探头204,检测线圈205,所述传输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壳201,所述外壳201的内部开设有圆槽,且圆槽内固定连接有检测线圈205,所述检测线圈 205的上表面开设有温度补偿线圈203,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导线202,所述外壳2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探头204,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的方向垂直检测线圈205的方位,可以使检测线圈205在高温环境中测试减除温漂对检测线圈205内部参数的变化。
39.参照图2,所述偏移装置3包括保护罩301,马达302,传动轴303,连接臂304,所述外壳201分为两部件,所述外壳201上半部件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保护罩301,所述保护罩301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有马达302,所述马达302 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传动轴303,所述传动轴303的侧边固定连接有连接臂304,所述连接臂304的侧边与外壳201下半部件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301 的表面设有隔热材料,放置马达302内部的元器件因为环境温度过高引起损坏情况。
40.参照图3,所述前置器5包括壳体501,处理器502,放大滤波电路503,检波电路504,差分电路505,接口506,所述传输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口506,所述接口506的外沿活动连接有壳体501,所述接口5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差分电路505,所述差分电路505的侧边固定连接有检波电路504,所述检波电路504的侧边固定连接有放大滤波电路503,所述放大滤波电路503 的侧边固定连接与有处理器502,所述检波电路504之间通过导线相连,且导线的外缘设有绝缘隔热的胶皮,保证传输的数据真实有效。
41.参照图4,所述检测线圈205与探头204的探测面平行,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垂直于检测线圈205,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的直径不超过检测线圈205的内侧线圈所在平面,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的内侧线圈为与探头204的距离最短的一匝检测线圈205,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与检测线圈205的材质相同,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与检测线圈205内部电器参数相同,且均为圆型结构,所述检测线圈205内侧线圈的直径与温度补偿线圈203的外轮廓相切,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与检测线圈205的圆型结构相互垂直,且温度补偿线圈203通入的电流与检测线圈205通入的电流大小相等,保证温度补偿线圈203产生的磁场对检测线圈205的磁场影响最小。
42.参照图4,所述导线202的侧边通过外壳201的上表面连接于传输线1,且导线202的电源能够直接传递到接口506,所述马达302在通电的情况下只能使传动轴303旋转三十度,同时会带动外壳201和温度补偿线圈203旋转三十度,从而实现多角度探测,实现机器的全面性。
43.参照图1,所述差分电路505内部与接口506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差分电路505可以接收检测信号和温度补偿线圈203传递的信号,并且输出差分信号于检波电路504,所述检波电路504可以将差分信号转变为低频信号并传输于放大滤波电路503,所述放大滤波电路503可以将低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滤波处理,得出的信号传递给处理器502,所述处理器502将结果进行计算矫正并得出最终检测结果,所述前置器5内部各个零部件可以将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前置器5同时将微弱的电流通过放大来使数据表现的更加明显。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通过移动把手407,然后使卡钳403沿着中心轴
402的方向旋转,同时带动接触板405全角度旋转,利用中心轴402 与卡钳403之间的连接结构,然后将连接杆406的一端旋转套用在另一组连接杆406的一端,然后连接把手407,进而可以使伸缩装置4的整体长度伸长。
45.实施例二:
46.参照图6,通过拉伸把手407,然后带动中间架4010,带动滑键409在另一组中间架4010侧边槽孔中滑动,然后利用同理,将另一组底座401沿着支架408侧边的槽孔中滑动,然后使伸缩装置4的整体的长度升高,通过中间架4010侧边叠加长度,可以使把手407的为子移动更远,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利用中间架4010的侧边的滑动,可以避免在使用中度需要携带少量的连接杆406,减少了机器所带的零部件。
47.实施例三:
48.参照图7,通过拉伸把手407,然后带动第二杆4012的底面卡入第一杆 4011的上表面,当第二杆4012的下表面卡住后,把手407带动第三杆4013 离开第二杆4012的一端,使第三杆4013的下表面卡入第二杆4012的上表面,通过拉伸把手407就可以实现对伸缩装置4整体的拉伸,同时结构牢固,不需要添加新的零部件来固定其拉伸结构,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不需要太多的零部件,保证了机器的易损性较小,同时也避免工作需要携带零件来增加其长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包括传输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探测装置(2):所述传输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探测装置(2);偏移装置(3):所述探测装置(2)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偏移装置(3);伸缩装置(4):所述探测装置(2)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4);前置器(5):所述传输线(1)的一段活动连接有前置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4)包括底座(401),所述底座(401)的侧边开设有圆槽,且圆槽内固定连接有中心轴(402),所述中心轴(402)的侧边活动连接有卡钳(403),所述卡钳(403)的侧边活动连接有接触板(405),所述接触板(40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6),所述连接杆(406)的一端开设有连接组件(404),所述连接组件(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2)包括外壳(201),导线(202),温度补偿线圈(203),探头(204),检测线圈(205),所述传输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壳(201),所述外壳(201)的内部开设有圆槽,且圆槽内固定连接有检测线圈(205),所述检测线圈(205)的上表面开设有温度补偿线圈(203),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导线(202),所述外壳(2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探头(2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装置(3)包括保护罩(301),马达(302),传动轴(303),连接臂(304),所述外壳(201)分为两部件,所述外壳(201)上半部件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保护罩(301),所述保护罩(301)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有马达(302),所述马达(302)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传动轴(303),所述传动轴(303)的侧边固定连接有连接臂(304),所述连接臂(304)的侧边与外壳(201)下半部件的侧边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器(5)包括壳体(501),处理器(502),放大滤波电路(503),检波电路(504),差分电路(505),接口(506),所述传输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口(506),所述接口(506)的外沿活动连接有壳体(501),所述接口(5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差分电路(505),所述差分电路(505)的侧边固定连接有检波电路(504),所述检波电路(504)的侧边固定连接有放大滤波电路(503),所述放大滤波电路(503)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处理器(502)。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圈(205)与探头(204)的探测面平行,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垂直于检测线圈(205),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的直径不超过检测线圈(205)的内侧线圈所在平面,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的内侧线圈为与探头(204)的距离最短的一匝检测线圈(205),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与检测线圈(205)的材质相同,所述温度补偿线圈(203)与检测线圈(205)内部电器参数相同,且均为圆型结构,所述检测线圈(205)内侧线圈的直径与温度补偿线圈(203)的外轮廓相切。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202)的侧边通过外壳(201)的上表面连接于传输线(1),且导线(202)的电源能够直接传递到接口(506),所述马达(302)在通电的情况下只能使传动轴(303)旋转三十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电
路(505)内部与接口(506)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差分电路(505)可以接收检测信号和温度补偿线圈(203)传递的信号,并且输出差分信号于检波电路(504),所述检波电路(504)可以将差分信号转变为低频信号并传输于放大滤波电路(503),所述放大滤波电路(503)可以将低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滤波处理,得出的信号传递给处理器(502),所述处理器(502)将结果进行计算矫正并得出最终检测结果。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403)的侧边固定连接有支架(408),所述支架(408)的侧边开设有长槽,且长槽内活动连接有滑键(409),所述滑键(409)的侧边固定连接有中间架(4010),同理,在中间架(4010)的侧边开设一组中间架(4010),且中间架(40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407),所述连接杆(406)的一端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杆(406)的另一端设有圆孔,且圆孔内设有螺纹。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40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杆(4011),所述第一杆(4011)的上表面开设有槽孔,且槽孔内活动连接有第二杆(4012),所述第二杆(4012)的上表面开设有槽孔,且槽孔内互动连接有第三杆(4013),所述第三杆(40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40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用电涡流传感器,包括传输线,探测装置,偏移装置,前置器,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边开设有圆槽,且圆槽内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侧边活动连接有卡钳,所述卡钳的侧边活动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伸缩装置,通过移动把手,然后使底座沿着中心轴的方向旋转,从而可以使接触板全角度旋转,然后将连接杆的一端旋转套用在另一组连接杆的一端,然后连接把手,进而可以使伸缩装置的整体长度伸长,从而使工作人员在离检测物件远的位置测量,从而保护工作人员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测量不了的情况。作人员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测量不了的情况。作人员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测量不了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谭英见 童贻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润银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