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属于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及装置。
背景技术:
2.植入式有源医疗器械现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其中一种植入式有源医疗器械为神经电刺激器,其通过电极向神经组织传递脉冲信号,以改善人体的正常技能运作。例如比较常见的是dbs(deepbrainstimulation,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电极),能有效改善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的肢体控制及协调能力。这种脑深部神经电刺激术因其微创伤、安全且有效,成为了除药物之外的首选治疗方案。因此,对植入式脑部刺激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现有的刺激器安装方式是先在头颅上寻找适合植入的部位,确定部位后切开头皮,以切穿颅骨的方式切掉和刺激器大小一致的头颅骨形成骨窗,直接露出大脑的硬脑膜部分,刺激器通过刺激器托盘固定于头颅骨上。具体地,所述托盘于所述头颅骨的骨窗处嵌入并固定,所述托盘底部与所述硬脑膜直接接触,再把刺激器放入托盘内。托盘的作用一方面把刺激器固定,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刺激器在受到外界冲击的时候损毁硬脑膜,减少刺激器意外进入颅骨内部破坏脑组织的风险。
4.当颅内可植入神经刺激器在植入人体达到使用寿命,或患者不再需要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继续治疗或其他必要情况时,已植入的神经刺激器会从患者颅内取出。而当神经刺激器从颅骨内取出时,颅骨在植入位置会出现局部缺失,颅骨缺失部位会失去对患者脑部的保护作用,有可能再次损伤硬脑膜。
5.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颅骨在植入位置出现局部缺失的问题,通常会植入新的刺激器来填充颅骨缺失部位,该方案不仅成本高昂,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及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包括本体,
8.所述本体为密封结构,所述本件的上表面为弧面,其弧面的弧度与所述颅骨的表面曲面相适配。
9.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所述上安装部和所述下安装部之间为密封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部的上表面的边缘与骨窗的的形状相同。
11.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部、和/或所述下安装部采用可长期植入人体的金属材料制成。
12.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部和所述下安装部至少其中一个设有减重腔。
13.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部、和/或所述下安装部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尤其的是,非金属材料采用高硬度材料或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制成。
14.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部和所述下安装部一体成型。
15.一种颅骨骨窗填充结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嵌入所述骨窗内并与所述颅骨固定安装,所述托盘内放置有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本体。
16.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上端边缘设有多个外翻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固定件与所述颅骨固定,所述托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所述本体。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本技术的本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其金属材料采用可长期植入人体的金属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低密度、低弹性模量、极好的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同时本技术本体的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能够帮助患者抵挡各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碰撞、冲击;本技术的本体设有减重腔,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骨窗周围的表面曲面相适配,在植入颅内并保护患者脑部的同时,与颅骨整体曲面贴服,不会使头部局部有鼓起的状况,保持患者头部的美观及安全;本技术的本体为密封结构,防止植入颅内的组织液进入颅内假体的空腔内。
19.2.本技术的本体可以一体成型,减少加工工艺,节省了成本。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本体的主视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本体的俯视示意图;
23.图3为图2的剖视图;
24.图4为本技术填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第一方面,参照图1所示,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包括本体1,
28.所述本体1为密封结构,所述本件1的上表面为弧面,其弧面的弧度与所述颅骨的表面曲面相适配。
29.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上安装部11和下安装部12,所述上安装部11和所述下安装部12之间为密封连接。
30.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上安装部11的上表面的边缘与骨窗的形状相同。
31.在具体实施例一,所述上安装部11和所述下安装部12采用可长期植入人体的金属材料制成。
32.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所述上安装部11和所述下安装部12根据材料不同、骨窗大小
及综合因素,在所述本体上设有减重腔13,再具体的可以在所述上安装部11和所述下安装部12中至少其中一个设有减重腔13。
33.其中,所述减重腔13可设置于所述上安装部11和下安装部12之间,即所述上安装部11的下端面、下安装部12的上端面、下安装部12的下端面中的至少一个。
34.其中,所述上安装部11和所述下安装部12进行密封连接时,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密封连接。在本技术实施式中,所述上安装部11和所述下安装部12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密封连接。
35.在具体实施例二,所述上安装部11和所述下安装部12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尤其的是,非金属材料采用高硬度材料或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制成。尤其的,所述上安装部11和所述下安装部12一体成型。
36.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上安装部11和所述下安装部12可采用3d打印制作。
37.在具体实施例三,所述上安装部11采用可长期植入人体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下安装部12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
38.在具体实施实施例四,所述上安装部11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下安装部12采用可长期植入人体的金属材料制成。
39.第二方面,如图4所示,一种颅骨骨窗填充装置2,包括托盘21,所述托盘21嵌入所述骨窗内并与所述颅骨固定安装,所述托盘21内放置有所述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本体1。
40.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托盘21上端边缘设有多个外翻的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通过固定件与所述颅骨固定,所述托盘21设有安装槽23,所述安装槽23内固定安装有所述本体1。
4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颅骨钉。
42.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和托盘21设置有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通过固定装置将所述本体1和托盘21进行固定安装。
43.在本技术具体实施时,所述托盘21可与神经刺激器和所述本体1通用。当颅内可植入神经刺激器在植入人体达到使用寿命,或患者不再需要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继续治疗或其他必要情况时,已植入的神经刺激器会从患者颅内取出,只需将所述本体1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设置在托盘21的安装槽22内,即可满足填充骨窗的需求。
44.再进一步的,所述下安装部12对形状没有具体要求,只需满足与上安装部11的密封连接即可。
4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46.1.本技术的本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其金属材料采用可长期植入人体的金属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低密度、低弹性模量、极好的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同时本技术本体的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能够帮助患者抵挡各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碰撞、冲击;本技术的本体设有减重腔,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骨窗周围的表面曲面相适配,在植入颅内并保护患者脑部的同时,与颅骨整体曲面贴服,不会使头部局部有鼓起的状况,保持患者头部的美观及安全;本技术的本体为密封结构,防止植入颅内的组织液进入颅内假体的空腔内。
47.2.本技术的本体可以一体成型,减少加工工艺,节省了成本。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为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为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密封结构,所述本件的上表面为弧面,其弧面的弧度与所述颅骨的表面曲面相适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所述上安装部和所述下安装部之间为密封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部的上表面的边缘与骨窗的的形状相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部、和/或所述下安装部采用可长期植入人体的金属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部和所述下安装部至少其中一个设有减重腔。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部、和/或所述下安装部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基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部和所述下安装部一体成型。8.一种颅骨骨窗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嵌入所述骨窗内并与所述颅骨固定安装,所述托盘内放置有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本体。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颅骨骨窗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端边缘设有多个外翻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固定件与所述颅骨固定,所述托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所述本体。
技术总结
一种颅骨骨窗填充假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密封结构,所述本件的上表面为弧面,其弧面的弧度与所述颅骨的表面曲面相适配。本实用新型通过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骨窗周围的表面曲面相适配,在植入颅内并保护患者脑部的同时,与颅骨整体曲面贴服,不会使头部局部有鼓起的状况,保持患者头部的美观及安全;本申请的本体为密封结构,防止植入颅内的组织液进入颅内假体的空腔内。颅内假体的空腔内。颅内假体的空腔内。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 姚松林 陈新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诺为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