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
背景技术:
2.锅一般分有炒锅、蒸锅、汤锅、平底锅等,在使用习惯上,炒锅和平底锅一般设一长手柄,蒸锅、汤锅一般在其两侧设锅耳方便取放,在实际使用时,各个锅具一般单独使用其炒或蒸等功能,故消费者在厨房中需要准备多个锅具,占用较大空间。也有出现汤、炒共用的锅,一般也就是在炒锅的另一端设一锅耳,方便提拿,或者是蒸炒共用,在炒锅上面直接设置一些蒸具,这些都还是比较麻烦,占用较大收纳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炒、汤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且结构更加合理的多用锅。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多用锅,包括锅体、连接于锅体外侧的锅耳,所述锅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锅耳和第二锅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锅耳上可拆卸连接有手柄。
6.作为优选,第一锅耳外端开设用于连接手柄的连接螺孔,手柄端部对应连接螺孔位置凸设有连接螺杆,所述手柄通过连接螺杆以及连接螺孔连接于第一锅耳。
7.作为优选,第一锅耳外端还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螺孔设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底面设有咬合齿,且咬合齿环设于连接螺孔周边,手柄端部对应咬合齿位置设配合齿,所述手柄连接第一锅耳,且手柄的配合齿咬合于第一锅耳的咬合齿上。
8.作为优选,第一锅耳包括连接锅体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套接于第一连接件外的第一锅耳主体,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第一锅耳主体外端面,所述连接螺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9.作为优选,第一连接件固定在锅体上,第一连接件向内开设第一开孔,第一开孔内固定一塞设件,所述连接螺孔开设于所述塞设件上,且塞设件端部的塞帽位于第一连接件、第一锅耳主体外侧对第一锅耳主体进行轴向限位,所述的塞设件与第一开孔过盈配合或螺纹连接。
10.作为优选,第一连接件表面凸设有导向条,第一锅耳主体内表面分别对应设有导向槽。
11.作为优选,第一连接件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锅体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阶梯对第一锅耳主体进行轴向限位。
12.作为优选,第二锅耳包括连接锅体的第二连接件以及套接于第二连接件外的第二锅耳主体,第二锅耳主体外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塞头。
13.作为优选,锅体上端边沿向外翻设并且形成有承托沿,所述的锅体内设有蒸屉,所述蒸屉的上端边沿外翻形成有挂靠沿,所述挂靠沿设于所述承托沿上。
14.作为优选,锅体底部设为平底。
15.在锅体两侧分别设置锅耳,并且一侧的第一锅耳上可拆卸连接有手柄,这样可以汤、炒两用,当作为炒锅使用时,手柄安装于锅耳上,当作为汤锅使用时,也可以将手柄拆卸下来,并且手柄拆卸下来后,收纳也更为方便。
16.手柄与第一锅耳连接时,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为了防止长时间使用后,手柄松动,在第一锅耳的第一凹槽的底面设置一圈咬合齿,手柄上设有配合齿,手柄旋紧于第一锅耳后,手柄与第一锅耳再通过咬合齿与配合齿相互卡紧,避免手柄松动。
17.另外,在锅体上端设承托沿,可以用于放置蒸屉,则锅也可以作为蒸锅使用,实现锅的炒、汤、蒸多种功能于一体。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耳上可拆卸连接一手柄实现炒、汤功能于一体的锅,且手柄不易松动,结构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锅体边沿的改进,还可以实现蒸的功能,实现多功能一体,可以减少锅具的使用,减少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实施例一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实施例二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一种多用锅,包括锅体6、连接于锅体外侧的锅耳,锅体上盖设有锅盖1。锅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锅耳5和第二锅耳7,其中第一锅耳5上还可拆卸连接有手柄4。如图2、3所示,第一锅耳包括固定于锅体表面的第一连接件8以及套接于第一连接件外的第一锅耳主体9,第一锅耳主体9外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6,第一连接件上设连接螺孔31。第一凹槽16底面环形设有一圈咬合齿20,即咬合齿环设于连接螺孔周边,相对的,手柄端部对应咬合齿位置设配合齿18,手柄端部对应连接螺孔位置凸设有连接螺杆17,手柄4通过连接螺杆17以及连接螺孔21连接于第一锅耳上,并且配合齿18咬合于咬合齿20上,使得手柄与第一锅耳的连接更加可靠,不易松动。
26.当然,第一连接件的连接设置方式可以多种结构,如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向内开设第一开孔12,第一开孔内固定一塞设件11,塞设件11可以过盈配合连接于第一开孔12内或者螺纹连接于第一开孔,塞设件端部的塞帽10位于第一连接件8、第一锅耳主体9外侧,即塞设件11对第一锅耳主体9进行轴向限位。塞设件的外端面上开设有连接螺孔31。
27.为了方便生产,可将第二锅耳7也相应地包括固定于锅体表面的第二连接件15以及套接于第二连接件外的第二锅耳主体13,第二锅耳主体外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连接件外端面开设有第二开孔,只是,第二凹槽内直接塞设或螺纹连接塞头14即可。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15外表面分别凸设有导向条19,第一锅耳主体、第二锅耳主体内表面分别对应设有导向槽,则第一锅耳主题、第二锅耳主体通过导向条与导向槽的配合相互套接在
一起。
28.在锅体上端边沿向外翻设并且形成有承托沿22,锅体内设有蒸屉2,蒸屉的上端边沿外翻形成有挂靠沿3,挂靠沿3设于承托沿22上,则需要蒸制食物时,只要将蒸屉2置于锅体内,蒸屉通过承托沿与挂靠沿的实现相互依托置于锅体内,再盖上锅盖1。相比于直接在锅体上方高高设置其他蒸具,本技术结构更为合理。锅体底部可设为平底,则还可以实现平底锅功能。
29.在锅体两侧分别设置锅耳,并且一侧的第一锅耳上可拆卸连接有手柄4,这样可以汤、炒两用,当作为炒锅使用时,手柄4安装于第一锅耳上,当作为汤锅使用时,也可以将手柄拆卸下来,只保留第一锅耳。手柄拆卸下来后,收纳也更为方便。
30.本技术 ,手柄与第一锅耳连接时,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为了防止长时间使用后,手柄松动,在第一锅耳的第一凹槽的底面设置咬合齿20,手柄上设有配合齿18,手柄旋紧于第一锅耳后,手柄与第一锅耳之间再通过咬合齿与配合齿相互卡紧,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避免手柄松动。
31.本技术中,在锅体上端设承托沿22,可以用于放置蒸屉2,则锅也可以作为蒸锅使用,实现锅的炒、汤、蒸多种功能于一体。
32.实施例二:如图3、4所示,第一连接件8的设置方式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与实施例一均相同。第一连接件8的设置方式如下,第一连接件通过固定件23固定连接于锅体上,第一连接件上设置阶梯对第一锅耳主体进行轴向限位,即位于第一锅耳主体9内的第一连接件的外径大于位于第一锅耳主体外的部分的外径。连接螺孔31直接设于第一连接件上。第一锅耳主体9端部设有连接部,固定件形状设置与连接部相配,第一锅耳主体通过连接部与固定件相互套接,且外部还套设一套壳。为了方便生产,第二锅耳中的第二连接件8也是通过固定件连接锅体,并且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阶梯对第二锅耳主体进行轴向限位,在第二锅耳主体外端面开设第二凹槽,在第二凹槽内直接设置塞头。
33.本实施例中,除上述部分外,其他与实施例一均相同。
3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耳上可拆卸连接一手柄实现炒、汤功能于一体的锅,且手柄不易松动,结构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锅体边沿的改进,还可以实现蒸的功能,实现多功能一体。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锅具数量的使用,并且减少占用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用锅,包括锅体、连接于锅体外侧的锅耳,所述锅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锅耳和第二锅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锅耳上可拆卸连接有手柄,所述第一锅耳外端开设用于连接手柄的连接螺孔,手柄端部对应连接螺孔位置凸设有连接螺杆,所述手柄通过连接螺杆以及连接螺孔连接于第一锅耳,所述第一锅耳外端还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螺孔设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底面设有咬合齿,且咬合齿环设于连接螺孔周边,手柄端部对应咬合齿位置设配合齿,所述手柄连接第一锅耳,且手柄的配合齿咬合于第一锅耳的咬合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锅耳包括连接锅体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套接于第一连接件外的第一锅耳主体,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第一锅耳主体外端面,所述连接螺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在锅体上,第一连接件向内开设第一开孔,第一开孔内固定一塞设件,所述连接螺孔开设于所述塞设件上,且塞设件端部的塞帽位于第一连接件、第一锅耳主体外侧对第一锅耳主体进行轴向限位,所述的塞设件与第一开孔过盈配合或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表面凸设有导向条,第一锅耳主体内表面分别对应设有导向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锅体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阶梯对第一锅耳主体进行轴向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锅耳包括连接锅体的第二连接件以及套接于第二连接件外的第二锅耳主体,第二锅耳主体外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塞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上端边沿向外翻设并且形成有承托沿,所述的锅体内设有蒸屉,所述蒸屉的上端边沿外翻形成有挂靠沿,所述挂靠沿设于所述承托沿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底部设为平底。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锅,包括锅体、连接于锅体外侧的锅耳,所述锅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锅耳和第二锅耳,第一锅耳上可拆卸连接有手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耳上可拆卸连接一手柄实现炒、汤功能于一体的锅,且手柄不易松动,结构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锅体边沿的改进,还可以实现蒸的功能,实现多功能一体。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锅具数量的使用,并且减少占用空间。间。间。
技术研发人员:方成 戎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禾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