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7  9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污染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企业废水通常通过排水管路排入至指定河水或者湖泊等水源处,放废水内污染含量超标时,会出现水源污染的情况,导致水质在短期内急速恶化、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造成社会经济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的事故。随着经济、工业的快速发展,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发,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瞬间、大量地排入水体后,直接威胁着流域的饮用水供水安全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对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127269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装置,该应急处理装置包括取水部分和水处理部分;其中:取水部分由水泵拖车和物质拖车组成,水泵拖车内安装有污水泵,该污水泵连接一电气控制柜;物质拖车上分散地装备有橡胶水管;污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橡胶水管,污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水处理部分;水处理部分是将装填有活性焦的水处理设备安装在一拖车上,该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取水部分的污水泵出水口。将水泵拖车上污水泵进水口连接的橡胶水管放入污水中,开启污水泵,将污水输送至安装在一拖车上的水处理设备中进行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水由水处理设备的出水口排出
    4.该应急处理装置主要是对污染后的水源进行处理,此时污染度超标的废水已经排放至水源处,该应急处理装置时效性差,应急能力不强。
    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包括排水管路及加长缓冲管路,所述加长缓冲管路内部开设管腔,所述加长缓冲管路顶面固接监测工作站,所述监测工作站底面固接三个支架,三个所述支架底端位于管腔内,三个所述支架底端分别固接流量计、氨氮监测传感器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所述流量计、氨氮监测传感器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均电连接监测工作站;
    8.所述加长缓冲管路一端固接第一电磁止闭阀,所述监测工作站控制第一电磁止闭阀的启闭。
    9.优选的,所述加长缓冲管路远离第一电磁止闭阀一端固接第二法兰,所述排水管路靠近加长缓冲管路一端固接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通过连接螺栓固接第二法兰,所述排水管路连通加长缓冲管路。
    10.优选的,所述加长缓冲管路顶面固接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接在加长缓
    冲管路顶面的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内开设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底面中心位置开设阀口,所述阀口连通管腔,所述阀口内插接阀塞,所述缓冲腔内滑动连接活塞,所述活塞与缓冲腔过盈配合。
    11.优选的,所述阀塞顶端固接阀杆,所述活塞中心开设第二滑口,所述柱形壳体顶面中心开设第一滑口,所述阀杆插接在第一滑口及第二滑口内,所述阀杆顶端位于柱形壳体外侧。
    12.优选的,所述柱形壳体顶面固接两个竖支架,两个所述竖支架顶端固接横架,所述横架底面固接气缸,所述气缸底端固接顶杆,所述顶杆底端固接阀杆顶端,所述缓冲腔内垂直固接两个阻尼滑杆,所述活塞上对应两个阻尼滑杆位置开设两个阻尼通孔,两个所述阻尼滑杆滑动插接在阻尼通孔内,所述柱形壳体顶面固接小型气阀。
    13.优选的,所述加长缓冲管路一侧连通排污管路一端,所述排污管路另一端连通污水池,所述排污管路靠近加长缓冲管路一端固接第二电磁止闭阀,所述加长缓冲管路顶面固接辅助气阀。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监测工作站通过流量计、氨氮监测传感器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收集废水的排放速度、氨氮含量和含氧量,进而判断废水污染是否超标,发生超标情况可以及时关闭废水排放管道,应急效果好,避免了污水继续向水源排放继续污染水源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切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组件处剖切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排水管路;2、加长缓冲管路;3、监测工作站;4、缓冲组件;5、第一电磁止闭阀;6、辅助气阀;7、第二电磁止闭阀;8、排污管路;9、污水池;11、第一法兰;12、连接螺栓;21、管腔;22、第二法兰;31、支架;32、流量计;33、氨氮监测传感器;34、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41、柱形壳体;42、缓冲腔;43、阀口;44、阀塞;45、第一滑口;46、竖支架;47、横架;48、气缸;49、顶杆;410、小型气阀;411、活塞;412、第二滑口;413、阻尼通孔;414、阻尼滑杆;415、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包括排水管路1及加长缓冲管路2,加长缓冲管路2内部开设管腔21,加长缓冲管路2顶面固接监测工作站3,监测工作站3底面固接三个支架31,三个支架31底端位于管腔21内,三个支架31底端分别固接流量计32、氨氮监测传感器33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34,流
    量计32、氨氮监测传感器33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34均电连接监测工作站3;
    23.加长缓冲管路2一端固接第一电磁止闭阀5,监测工作站3控制第一电磁止闭阀5的启闭,在排水过程中,监测工作站3通过流量计32、氨氮监测传感器33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34收集废水的排放速度、氨氮含量和含氧量,进而判断废水污染是否超标,当出现废水污染超标时,则会启动第一电磁止闭阀5关闭废水排放,可以避免污水继续对排放处水源进行污染的现象
    24.实施例2:
    25.请参阅图2,加长缓冲管路2远离第一电磁止闭阀5一端固接第二法兰22,排水管路1靠近加长缓冲管路2一端固接第一法兰11,第一法兰11通过连接螺栓12固接第二法兰22,排水管路1连通加长缓冲管路2。
    26.请参阅图2-3,加长缓冲管路2顶面固接缓冲组件4,缓冲组件4包括固接在加长缓冲管路2顶面的柱形壳体41,柱形壳体41内开设缓冲腔42,缓冲腔42底面中心位置开设阀口43,阀口43连通管腔21,阀口43内插接阀塞44,缓冲腔42内滑动连接活塞411,活塞411与缓冲腔42过盈配合。
    27.请参阅图3,阀塞44顶端固接阀杆415,活塞411中心开设第二滑口412,柱形壳体41顶面中心开设第一滑口45,阀杆415插接在第一滑口45及第二滑口412内,阀杆415顶端位于柱形壳体41外侧。
    28.请参阅图3,柱形壳体41顶面固接两个竖支架46,两个竖支架46顶端固接横架47,横架47底面固接气缸48,气缸48底端固接顶杆49,顶杆49底端固接阀杆415顶端,缓冲腔42内垂直固接两个阻尼滑杆414,活塞411上对应两个阻尼滑杆414位置开设两个阻尼通孔413,两个阻尼滑杆414滑动插接在阻尼通孔413内,柱形壳体41顶面固接小型气阀410,第一电磁止闭阀5关闭时,管路内的水压会增加,此时通过气缸48打开阀塞44,加长缓冲管路2内的废水则会通过阀口43进入缓冲腔42内,并且在活塞411的作用下对废水进行缓冲,必要时可以通过小型气阀410排出缓冲腔42内气体,这样可以避免突然关闭第一电磁止闭阀5时,内部水压过大导致管路受损的情况。
    29.请参阅图1,加长缓冲管路2一侧连通排污管路8一端,排污管路8另一端连通污水池9,排污管路8靠近加长缓冲管路2一端固接第二电磁止闭阀7,加长缓冲管路2顶面固接辅助气阀6,之后可以打开第二电磁止闭阀7,将污染量较高的废水排入至污水池9内,便于后续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在排水时可以通过打开辅助气阀6加快废水排放速度。
    30.实施例3:
    31.本实用新型在排水过程中,监测工作站3通过流量计32、氨氮监测传感器33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34收集废水的排放速度、氨氮含量和含氧量,进而判断废水污染是否超标,当出现废水污染超标时,则会启动第一电磁止闭阀5关闭废水排放,第一电磁止闭阀5关闭时,管路内的水压会增加,此时通过气缸48打开阀塞44,加长缓冲管路2内的废水则会通过阀口43进入缓冲腔42内,并且在活塞411的作用下对废水进行缓冲,必要时可以通过小型气阀410排出缓冲腔42内气体,这样可以避免突然关闭第一电磁止闭阀5时,内部水压过大导致管路受损的情况,之后可以打开第二电磁止闭阀7,将污染量较高的废水排入至污水池9内,便于后续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在排水时可以通过打开辅助气阀6加快废水排放速度,本实用新型监测工作站3通过流量计32、氨氮监测传感器33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34收
    集废水的排放速度、氨氮含量和含氧量,进而判断废水污染是否超标,发生超标情况可以及时关闭废水排放管道,应急效果好,避免了污水继续向水源排放继续污染水源的情况。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包括排水管路(1)及加长缓冲管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缓冲管路(2)内部开设管腔(21),所述加长缓冲管路(2)顶面固接监测工作站(3),所述监测工作站(3)底面固接三个支架(31),三个所述支架(31)底端位于管腔(21)内,三个所述支架(31)底端分别固接流量计(32)、氨氮监测传感器(33)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34),所述流量计(32)、氨氮监测传感器(33)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34)均电连接监测工作站(3);所述加长缓冲管路(2)一端固接第一电磁止闭阀(5),所述监测工作站(3)控制第一电磁止闭阀(5)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缓冲管路(2)远离第一电磁止闭阀(5)一端固接第二法兰(22),所述排水管路(1)靠近加长缓冲管路(2)一端固接第一法兰(11),所述第一法兰(11)通过连接螺栓(12)固接第二法兰(22),所述排水管路(1)连通加长缓冲管路(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缓冲管路(2)顶面固接缓冲组件(4),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固接在加长缓冲管路(2)顶面的柱形壳体(41),所述柱形壳体(41)内开设缓冲腔(42),所述缓冲腔(42)底面中心位置开设阀口(43),所述阀口(43)连通管腔(21),所述阀口(43)内插接阀塞(44),所述缓冲腔(42)内滑动连接活塞(411),所述活塞(411)与缓冲腔(42)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塞(44)顶端固接阀杆(415),所述活塞(411)中心开设第二滑口(412),所述柱形壳体(41)顶面中心开设第一滑口(45),所述阀杆(415)插接在第一滑口(45)及第二滑口(412)内,所述阀杆(415)顶端位于柱形壳体(41)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壳体(41)顶面固接两个竖支架(46),两个所述竖支架(46)顶端固接横架(47),所述横架(47)底面固接气缸(48),所述气缸(48)底端固接顶杆(49),所述顶杆(49)底端固接阀杆(415)顶端,所述缓冲腔(42)内垂直固接两个阻尼滑杆(414),所述活塞(411)上对应两个阻尼滑杆(414)位置开设两个阻尼通孔(413),两个所述阻尼滑杆(414)滑动插接在阻尼通孔(413)内,所述柱形壳体(41)顶面固接小型气阀(4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缓冲管路(2)一侧连通排污管路(8)一端,所述排污管路(8)另一端连通污水池(9),所述排污管路(8)靠近加长缓冲管路(2)一端固接第二电磁止闭阀(7),所述加长缓冲管路(2)顶面固接辅助气阀(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应急装置,包括排水管路及加长缓冲管路,所述加长缓冲管路内部开设管腔,所述加长缓冲管路顶面固接监测工作站,所述监测工作站底面固接三个支架,三个所述支架底端位于管腔内,三个所述支架底端分别固接流量计、氨氮监测传感器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所述流量计、氨氮监测传感器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均电连接监测工作站。本实用新型监测工作站通过流量计、氨氮监测传感器及化学需氧量监测传感器收集废水的排放速度、氨氮含量和含氧量,进而判断废水污染是否超标,发生超标情况可以及时关闭废水排放管道,应急效果好,避免了污水继续向水源排放继续污染水源的情况。继续向水源排放继续污染水源的情况。继续向水源排放继续污染水源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何婷婷 吴盛辉 雷育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合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9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