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

    专利查询2022-08-17  8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耳鼻咽喉原名“五官科”,后经历卫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分类主要从耳朵、鼻子、咽喉这几个部位常发生的一些疾病来分。
    3.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病:喉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鼾症、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耳鼻咽喉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除这些之外,耳鼻咽喉科还有慢性中耳炎、鼻中隔偏曲等等。
    4.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目前很多耳鼻喉科治疗的时候需要进行药物喷洒,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混匀药物不便,在喷洒两种药物的时候多次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包括装药瓶,所述装药瓶上端设置有两个独立药腔,所述装药瓶与独立药腔上均设置有刻度标识,所述独立药腔下端通过阀门与装药瓶相连接,所述装药瓶上端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外侧连接有滚珠,所述转动环下端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转动环上端连接有操作柄,所述装药瓶内部设置有出药管,所述出药管上端连接有按压泵,所述按压泵上设置有按压柄,所述按压泵通过软管连接有喷头。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环下端设置有密封胶圈。
    9.进一步地,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手持套,所述手持套上设置有照明灯。
    1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片上设置有若干个透孔。
    11.进一步地,所述喷头上设置有喷头侧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装药瓶搭载双腔式药腔结构,可以预先装入不同的药物,在内部进行药物混匀操作,通过转动的搅拌叶片对内部药物进行混匀,可先后进行两种药物的喷药治疗,也可混匀后直接喷药,提高了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的效率,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
    18.1-装药瓶,2-独立药腔,3-刻度标识,4-阀门,5-转动环,6-滚珠,7-搅拌叶片,8-操作柄,9-出药管,10-按压泵,11-按压柄,12-软管,13-喷头,14-密封胶圈,15-手持套,16-照明灯,17-透孔,18-喷头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包括装药瓶1,所述装药瓶1上端设置有两个独立药腔2,所述装药瓶1与独立药腔2上均设置有刻度标识3,所述独立药腔2下端通过阀门4与装药瓶1相连接,所述装药瓶1上端设置有转动环5,所述转动环5外侧连接有滚珠6,所述转动环5下端连接有搅拌叶片7,所述转动环5上端连接有操作柄8,所述装药瓶1内部设置有出药管9,所述出药管9上端连接有按压泵10,所述按压泵10上设置有按压柄11,所述按压泵10通过软管12连接有喷头13。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的时候,预先向独立药腔2内部装入药液,可以装入不同的药液,根据使用的需求,通过阀门4控制独立药腔2内部药液的出药量,当需要进行分步式喷药操作的时候,可以先后打开两个阀门4,对患处进行分步式喷药操作,而当需要药液混合使用的时候,可以同时打开阀门4将药液放入装药瓶1内部,随后手动转动上端的操作柄8,操作柄8转动带动下端的转动环5转动,其中转动环5与装药瓶1瓶口部位的滚珠6接触,可以很顺畅的转动起来,转动环5转动的时候带动下端的搅拌叶片7在装药瓶1内部搅动,将两种药液很好的混合在一起,随后可以手动按下按压柄11,在按压泵10的带动下,药液通过出药管9被吸出,进入到软管12内,最终通过喷头13喷出,完成喷药动作。
    2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动环5下端设置有密封胶圈14,提高了密封性,避免药物泄漏浪费。
    2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软管12上设置有手持套15,所述手持套15上设置有照明灯16,方便手持操作,避免直接接触软管12造成污染,照明灯16可以提供光线,方便观察患处情况。
    2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叶片7上设置有若干个透孔17,搅拌的时候将药液充分混匀。
    2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头13上设置有喷头侧孔18,一部分药液通过喷头侧孔18喷出,使得喷药操作更加均匀充分,患处及其周围都得到很好的喷药治疗。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在于:
    27.本实用新型通过装药瓶搭载双腔式药腔结构,可以预先装入不同的药物,在内部
    进行药物混匀操作,通过转动的搅拌叶片对内部药物进行混匀,可先后进行两种药物的喷药治疗,也可混匀后直接喷药,提高了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的效率,值得推广。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包括装药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瓶(1)上端设置有两个独立药腔(2),所述装药瓶(1)与独立药腔(2)上均设置有刻度标识(3),所述独立药腔(2)下端通过阀门(4)与装药瓶(1)相连接,所述装药瓶(1)上端设置有转动环(5),所述转动环(5)外侧连接有滚珠(6),所述转动环(5)下端连接有搅拌叶片(7),所述转动环(5)上端连接有操作柄(8),所述装药瓶(1)内部设置有出药管(9),所述出药管(9)上端连接有按压泵(10),所述按压泵(10)上设置有按压柄(11),所述按压泵(10)通过软管(12)连接有喷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5)下端设置有密封胶圈(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2)上设置有手持套(15),所述手持套(15)上设置有照明灯(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7)上设置有若干个透孔(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13)上设置有喷头侧孔(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耳鼻喉科临床双腔喷药治疗装置,包括装药瓶,所述装药瓶上端设置有两个独立药腔,所述装药瓶与独立药腔上均设置有刻度标识,所述独立药腔下端通过阀门与装药瓶相连接,所述装药瓶上端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外侧连接有滚珠,所述转动环下端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转动环上端连接有操作柄,所述装药瓶内部设置有出药管,所述出药管上端连接有按压泵,所述按压泵上设置有按压柄,所述按压泵通过软管连接有喷头,通过装药瓶搭载双腔式药腔结构,预先装入不同的药物,进行药物混匀操作,通过搅拌叶片对内部药物进行混匀,可先后进行两种药物的喷药治疗,也可混匀后直接喷药,提高了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的效率,值得推广。值得推广。值得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89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