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多采用先制备活性微生物制剂再进行投放的方式,微生物的活性在投放前与投放过程中容易出现降低的情况,导致环境中的微生物原位修复效果不佳,环境中的微生物修复处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实现投放微生物制剂现场实时制备,避免先制备微生物制剂后制剂的活性降低,进而避免了导致微生物的原位修复效果不佳,修复效率低下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包括混料管,所述混料管的顶部设有进料端口,所述进料端口的顶部设有隔离罐,隔离罐的底部设有固定在进料端口上的出料连管,所述隔离罐为漏斗形,隔离罐的顶部卡接设有罐盖,隔离罐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以隔离罐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分布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隔离罐分割成若干不连通的放置腔室,放置腔室的底部设有与出料连管连通的下料孔口,所述罐盖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每个放置腔室均连通,所述出料连管内设有密封下料孔口的下料阀,所述混料管的底部固定有设在第二放置盒内的搅拌电机,所述混料管内设有固定在搅拌辊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混料管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混料管连通的出料装置。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设在混料管两侧的出料端口,所述出料端口上设有出料阀门,所述混料管的每侧对称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出料端口,所述混料管的两侧对称设有渗透管架,所述渗透管架为开口朝向混料管的“山”字型管架,渗透管架为相互连通的管道组成,渗透管架内侧设有渗透膜纸,所述渗透管架靠近混料管的一侧开设有三个进料管口,所述渗透管架通过进料管口卡接设置在出料端口上并与混料管内部连通。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渗透管架的框架内侧固定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靠近混料管的一侧设有开口,渗透膜纸通过固定架一侧开口滑动卡接固定在固定架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渗透管架位于固定架的一侧开设有渗透微孔,所述渗透微孔有若干个并沿渗透管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渗透微孔与渗透膜纸相接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渗透管架的上下端的外侧对称固定设有卡接凸起,所述混料管的上下端对称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卡接在渗透管架上的弧形卡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转动安装有卡接
螺杆,所述卡接螺杆的螺纹端螺纹安装在混料管端部的连接螺帽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螺杆的转动端固定设有旋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料管的底部设有底座盒,底座盒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放置盒,所述第二放置盒的底部固定设有旋转辊,所述旋转辊贯穿底座盒并转动安装在底座盒的底壁上,所底座盒内设有固定在旋转辊上的从动齿轮,所述底座盒内转动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第一放置盒内固定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底座盒并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盒的底部固定设有配重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在隔离罐内设置互相密闭的隔离腔室,用于放置不同种类的,用于配置微生物营养液的微生物富集填料,罐盖的底部设置密封放置腔室顶部开口的密封垫,从而保证隔离腔室整体上的密封性,在投放该微生物制剂前,对制备微生物制剂的不同微生物填料进行相互密封分隔,实现投放微生物制剂现场实时制备,避免先制备微生物制剂后制剂的活性降低,进而避免了导致微生物的原位修复效果不佳,修复效率低下的问题;
14.2、通过在混料管的两侧对称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出料端口,在出料端口上设置渗透管架,在出料端口内设置出料阀门,在混料完毕后,便于将制备完成的微生物原位修复剂导入渗透管架内,在渗透管架的内侧设置渗透膜纸,并在渗透管架一侧设置与渗透膜纸接触的渗透微孔,在将制备完成的微生物原位修复剂导入渗透管架内后,便于从渗透微孔毛细渗入渗透膜纸上并均匀布满渗透膜纸上,方便经过渗透膜纸的流动液体能够均匀获取微生物原位修复剂,增加微生物原位修复效果;
15.3、通过在渗透管架的上下端的外侧设置卡接凸起,利用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弧形卡块卡接在卡接凸起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转动座,利用转动座上螺纹安装的卡接螺杆螺纹固定在混料管端部的连接螺帽上,从而增加了渗透管架在混料管上卡接固定在连接牢固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的第一等轴测剖视图;
18.图3为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的第二等轴测剖视图;
19.图4为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中图1在a处的放大图;
20.图5为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中图2在b处的放大图;
21.图6为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中图3在c处的放大图;
22.图7为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中图3在d处的放大图。
23.其中:1、渗透管架;2、渗透膜纸;3、混料管;4、隔离罐;5、罐盖;6、进水口;7、隔离板;8、渗透微孔;9、弧形卡块;10、卡接凸起;11、连接杆;12、旋钮;13、转动座;14、下料阀;15、出料连管;16、进料端口;17、连接螺帽;18、卡接螺杆;19、固定架 20、出料阀门;21、出料端口;22、搅拌叶片;23、搅拌辊;24、下料孔口;25、第一放置盒;26、搅拌电机;27、第二放置盒;28、底座盒;29、旋转辊;30、配重块;31、从动齿轮;32、主动齿轮;33、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5.实施例:
26.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包括混料管3,混料管3的顶部设有进料端口16,进料端口16的顶部设有隔离罐4,隔离罐4的底部设有通过螺纹口连接固定在进料端口16 上的出料连管15,隔离罐4为漏斗形,隔离罐4的顶部卡接设有罐盖5,隔离罐4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以隔离罐4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分布的隔离板7,隔离板7将隔离罐4分割成若干不连通的放置腔室,在隔离罐4内设置互相密闭的隔离腔室,用于放置不同种类的,用于配置微生物营养液的微生物富集填料,罐盖5的底部设有密封放置腔室顶部开口的密封垫,从而保证隔离腔室整体上的密封性。
27.放置腔室的底部设有与出料连管15连通的下料孔口24,罐盖5 的顶部设有进水口6,进水口6与每个放置腔室均连通,出料连管15 内设有密封下料孔口24的下料阀14,通过设置下料孔口24和出料连管15,并设置进水口6连通隔离腔室和出料连管15,在配置微生物原位修复剂时,加入清水能够一次性将所有的微生物富集填料冲入混料管3中进行混合。
28.混料管3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放置盒27,第二放置盒27的内部固定有搅拌电机26,混料管3内纵向转动安装有搅拌辊23,搅拌辊23 上固定设有搅拌叶片22,搅拌辊23的底端贯穿混料管3的底端并与搅拌电机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将搅拌电机26设置在第二放置盒 27内,并利用搅拌电机26驱动搅拌叶片22转动对微生物富集填料进行均匀搅拌混合。
29.混料管3的两侧开设有出料端口21,出料端口21上设有出料阀门20,混料管3的每侧对称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出料端口21,混料管3的两侧对称设有渗透管架1,渗透管架1为开口朝向混料管3的“山”字型管架,渗透管架1为相互连通的管道组成,渗透管架1靠近混料管3的一侧开设有三个进料管口,渗透管架1通过进料管口卡接设置在出料端口21上并与混料管3内部连通,通过在混料管3的两侧对称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出料端口21,在出料端口21上设置渗透管架1,在出料端口21内设置出料阀门20,在混料完毕后,便于将制备完成的微生物原位修复剂导入渗透管架1内。
30.渗透管架1的上下端的外侧对称固定设有卡接凸起10,混料管3 的上下端对称设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一端固定有卡接在渗透管架1上的弧形卡块9,连接杆11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座13,转动座13上转动安装有卡接螺杆18,卡接螺杆18的螺纹端螺纹安装在混料管3端部的连接螺帽17上,卡接螺杆18的转动端固定设有旋钮 12,通过在渗透管架1的上下端的外侧设置卡接凸起10,利用连接杆11的一端通过弧形卡块9卡接在卡接凸起10上,连接杆1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转动座13,利用转动座13上螺纹安装的卡接螺杆18 螺纹固定在混料管3端部的连接螺帽17上,从而增加了渗透管架1 在混料管3上卡接固定在连接牢固性。
31.渗透管架1的框架内侧设有渗透膜纸2,渗透管架1的框架内侧固定设有固定架19,
固定架19靠近混料管3的一侧设有开口,渗透膜纸2通过固定架19一侧开口滑动卡接固定在固定架19上,渗透管架1位于固定架19的一侧开设有渗透微孔8,渗透微孔8有若干个并沿渗透管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渗透微孔8与渗透膜纸2相接触,在渗透管架1的内侧设置渗透膜纸2,并在渗透管架1位于渗透膜纸 2的那一侧设置若干阵列分布并与渗透膜纸2相接触的渗透微孔8,在将制备完成的微生物原位修复剂导入渗透管架1内后,便于从渗透微孔8毛细渗入渗透膜纸2上并均匀布满渗透膜纸2上,方便经过渗透膜纸2的流动液体能够均匀获取微生物原位修复剂,增加微生物原位修复效果。
32.混料管3的底部设有底座盒28,底座盒28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放置盒25,第二放置盒27的底部固定设有旋转辊29,旋转辊29贯穿底座盒28并转动安装在底座盒28的底壁上,所底座盒28内设有固定在旋转辊29上的从动齿轮31,底座盒28内转动安装有与从动齿轮31啮合的主动齿轮32,第一放置盒25内固定设有旋转电机33,旋转电机33的输出轴贯穿底座盒28并与主动齿轮32固定连接,通过在混料管3的底部设置底座盒28,在底座盒28的顶部设置固定在第一放置盒25内的旋转电机33,在第二放置盒27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盒28内的旋转辊29,通过旋转电机33驱动从动齿轮31转动,进而驱动与从动齿轮31连接的混料管3的转动,从而实现渗透膜纸 2的旋转,在施放微生物原位修复试剂时,通过旋转施放,增加施放的范围面积和施放面的均匀分布。
33.底座盒28的底部固定设有配重块30,利用配重块30增加该修复装置底部的重心,放置该装置时更加稳定。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包括混料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管(3)的顶部设有进料端口(16),所述进料端口(16)的顶部设有隔离罐(4),隔离罐(4)的底部设有固定在进料端口(16)上的出料连管(15),所述隔离罐(4)为漏斗形,隔离罐(4)的顶部卡接设有罐盖(5),隔离罐(4)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以隔离罐(4)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分布的隔离板(7),所述隔离板(7)将隔离罐(4)分割成若干不连通的放置腔室,放置腔室的底部设有与出料连管(15)连通的下料孔口(24),所述罐盖(5)的顶部设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与每个放置腔室均连通,所述出料连管(15)内设有密封下料孔口(24)的下料阀(14),所述混料管(3)的底部固定有设在第二放置盒(27)内的搅拌电机(26),所述混料管(3)内设有固定在搅拌辊(23)上的搅拌叶片(22),所述混料管(3)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混料管(3)连通的出料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设在混料管(3)两侧的出料端口(21),所述出料端口(21)上设有出料阀门(20),所述混料管(3)的每侧对称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出料端口(21),所述混料管(3)的两侧对称设有渗透管架(1),所述渗透管架(1)为开口朝向混料管(3)的“山”字型管架,渗透管架(1)为相互连通的管道组成,渗透管架(1)内侧设有渗透膜纸(2),所述渗透管架(1)靠近混料管(3)的一侧开设有三个进料管口,所述渗透管架(1)通过进料管口卡接设置在出料端口(21)上并与混料管(3)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架(1)的框架内侧固定设有固定架(19),所述固定架(19)靠近混料管(3)的一侧设有开口,渗透膜纸(2)通过固定架(19)一侧开口滑动卡接固定在固定架(19)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架(1)位于固定架(19)的一侧开设有渗透微孔(8),所述渗透微孔(8)有若干个并沿渗透管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渗透微孔(8)与渗透膜纸(2)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架(1)的上下端的外侧对称固定设有卡接凸起(10),所述混料管(3)的上下端对称设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一端固定有卡接在渗透管架(1)上的弧形卡块(9),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座(13),所述转动座(13)上转动安装有卡接螺杆(18),所述卡接螺杆(18)的螺纹端螺纹安装在混料管(3)端部的连接螺帽(17)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螺杆(18)的转动端固定设有旋钮(1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管(3)的底部设有底座盒(28),底座盒(28)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放置盒(25),所述第二放置盒(27)的底部固定设有旋转辊(29),所述旋转辊(29)贯穿底座盒(28)并转动安装在底座盒(28)的底壁上,所底座盒(28)内设有固定在旋转辊(29)上的从动齿轮(31),所述底座盒(28)内转动安装有与从动齿轮(31)啮合的主动齿轮(32),所述第一放置盒(25)内固定设有旋转电机(33),所述旋转电机(33)的输出轴贯穿底座盒(28)并与主动齿轮(32)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盒(28)的底部固定设有配重块(3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原位修复装置,包括混料管,混料管的顶部设有进料端口,进料端口的顶部设有隔离罐,隔离罐的底部设有固定在进料端口上的出料连管,隔离罐为漏斗形,隔离罐的顶部卡接设有罐盖,隔离罐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以隔离罐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分布的隔离板,隔离板将隔离罐分割成若干不连通的放置腔室,放置腔室的底部设有与出料连管连通的下料孔口,罐盖的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每个放置腔室均连通,出料连管内设有密封下料孔口的下料阀,混料管的底部固定有设在第二放置盒内的搅拌电机,混料管内设有固定在搅拌辊上的搅拌叶片,混料管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混料管连通的出料装置。的出料装置。的出料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王于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德人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