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焊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钢轨焊接生产线。
背景技术:
2.铁路无缝线路主要通过钢轨焊接技术将短钢轨依次铺设在整个线路上后再依次焊接形成无缝线路。钢厂生产的定尺钢轨运到焊轨基地后,首先,通过具有特定工序的生产线焊接成长钢轨;然后,依次铺设到线路上;最后,在现场焊接形成无缝线路。上述焊接中80%的焊接接头都是在焊轨基地生产线上完成的,接头焊接质量关系到铺设的长钢轨质量,进而影响铁路的运输安全。焊轨基地生产线主要是对焊接接头进行处理,进而保证钢轨的焊接质量。
3.现有焊轨基地生产线包括较多工序,国内生产线一般布置在永久性车间内,各工序的生产设备及系统较复杂且体积庞大,但海外铁路项目一般地理位置分散、规模有限且工期紧张,如果采用国内模式建设永久性生产线,搭建生产线需要的时间较长,建设周期也较长,且其投资成本较高,在快速搭建生产线、便于转场及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钢轨焊接生产线,以快速搭建生产线,便于转场,提高生产效率。
5.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轨焊接生产线,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地基上的焊接工位模块、粗铣工位模块、热处理工位模块、风冷修磨工位模块、矫直工位模块、精磨工位模块、外观测量工位模块、探伤工位模块及辊道线,其中:所述焊接工位模块对相邻的短钢轨进行焊接形成长钢轨,并在所述短钢轨之间形成焊接接头;所述长钢轨通过所述辊道线依次进入所述粗铣工位模块、所述热处理工位模块、所述风冷修磨工位模块、所述矫直工位模块、所述精磨工位模块、所述外观测量工位模块、所述探伤工位模块,以对所述焊接接头依次进行铣削修整、热处理、打磨和自然冷却、平直度矫直、磨削抛光、外观质量检查、探伤检查。
6.可选的,所述焊接工位模块包括第一工作舱和第二工作舱,所述第二工作舱包括第一电气控制柜、第一液压站、第一冷水机,所述第一工作舱包括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的钢轨闪光焊机、第一升降滚筒架和第二升降滚筒架,所述第一升降滚筒架和所述第二升降滚筒架分别安装在所述钢轨闪光焊机上相对设置的两侧,以抬起并引导所述短钢轨穿过所述钢轨闪光焊机;所述第一液压站、所述第一冷水机均与所述钢轨闪光焊机管路连接,所述钢轨闪光焊机与所述第一电气控制柜电缆连接,所述钢轨闪光焊机对所述短钢轨进行焊接。
7.可选的,所述粗铣工位模块包括第三工作舱,所述第三工作舱包括粗铣机床、第一空压机、第一夹紧滚筒架和第二夹紧滚筒架,所述第一空压机与所述粗铣机床管路连接,所
述第一夹紧滚筒架、所述第二夹紧滚筒架、所述粗铣机床均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一夹紧滚筒架和所述第二夹紧滚筒架分别安装在所述粗铣机床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并对所述长钢轨进行夹紧固定,所述粗铣机床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铣削修整。
8.可选的,所述热处理工位模块包括第四工作舱和第五工作舱,所述第四工作舱包括感应热处理机、第一导向滚筒架、第二导向滚筒架、第二液压站、中频电源;所述第五工作舱包括第二电气控制柜、第二空压机、第二冷水机;所述第二液压站、所述第二空压机、所述第二冷水机均与所述第二电气控制柜电缆连接,所述感应热处理机与所述中频电源电缆连接,所述第二空压机、所述第二冷水机、所述第二液压站均与所述感应热处理机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滚筒架、所述第二导向滚筒架、所述感应热处理机均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一导向滚筒架、所述第二导向滚筒架分别安装在所述感应热处理机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并对所述长钢轨进行支撑和定位,所述感应热处理机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热处理。
9.可选的,所述风冷修磨工位模块包括第六工作舱,所述第六工作舱包括第三导向滚筒架、除尘管道、轴流风机和打磨工具,所述第三导向滚筒架和所述除尘管道均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三导向滚筒架安装在所述除尘管道的一端,并对所述长钢轨进行支撑和定位,所述轴流风机与所述除尘管道管路连接,所述打磨工具对所述长钢轨进行打磨,所述除尘管道和所述轴流风机将打磨后产生的粉尘排出所述第六工作舱。
10.可选的,所述矫直工位模块包括第七工作舱和第八工作舱,所述第七工作舱包括矫直主机和第一电子测量尺,所述矫直主机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八工作舱包括第三电气控制柜、第三液压站,所述第三液压站与所述第三电气控制柜电缆连接,所述第一电子测量尺用于对所述焊接接头的平直度进行测量,所述第三液压站与所述矫直主机管路连接,所述矫直主机根据所述平直度的测量结果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矫直。
11.可选的,所述精磨工位模块包括第九工作舱和第十工作舱,所述第九工作舱包括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的精磨机,所述第十工作舱包括第四电气控制柜、第四液压站、第三空压机,所述第四液压站、所述第三空压机均与所述第四电气控制柜电缆连接,所述第四液压站、所述第三空压机均与所述精磨机管路连接,所述精磨机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磨削抛光。
12.可选的,所述外观测量工位模块包括第十一工作舱,所述第十一工作舱包括测量平台、第二电子测量尺,所述测量平台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二电子测量尺放置在所述测量平台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外观质量检查。
13.可选的,所述探伤工位模块包括第十二工作舱,所述第十二工作舱包括探伤平台、超声波探伤仪,所述探伤平台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超声波探伤仪放置在所述探伤平台上,用于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探伤检查。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地基上的焊接工位模块、粗铣工位模块、热处理工位模块、风冷修磨工位模块、矫直工位模块、精磨工位模块、外观测量工位模块、探伤工位模块及辊道线,根据场地的布局规划,可快速地将上述各工位模块安装在基地上的规划位置上,进而通过焊接工位模块对相邻的短钢轨进行焊接形成长钢轨,且长钢轨通过辊道线依次进入粗铣工位模块、热处理工位模块、风冷修磨工位模块、矫直工位模块、精磨工位模块、外观测量工位模块、探伤工位模块,以对焊接接头依次进行铣
削修整、热处理、打磨和自然冷却、平直度矫直、磨削抛光、外观质量检查、探伤检查,快速搭建了生产线,并根据不同场地的布局规划,可将上述工位模块进行拆卸并安装在下一个需要的场地上,便于转场,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的布局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中焊接工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中粗铣工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中热处理工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中风冷修磨工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中矫直工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中精磨工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中外观测量工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中探伤工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中焊接工位模块焊接在地基上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焊接工位模块;2:粗铣工位模块;3:热处理工位模块;4:风冷修磨工位模块;5:矫直工位模块;6:精磨工位模块;7:外观测量工位模块;8: 探伤工位模块;9:辊道线;10:地基;
28.11:第一工作舱;12:第二工作舱;13:第一电气控制柜;14:第一液压站;15:第一冷水机;16:钢轨闪光焊机;17:第一升降滚筒架;18:第二升降滚筒架;
29.21:第三工作舱;22:粗铣机床;23:第一空压机;24:第一夹紧滚筒架;25:第二夹紧滚筒架;
30.31:第四工作舱;32:第五工作舱;33:感应热处理机;34:第一导向滚筒架;35:第二导向滚筒架;36:第二液压站;37:中频电源;38:第二电气控制柜;39:第二空压机;40:第二冷水机;
31.41:第六工作舱;42:第三导向滚筒架;43:除尘管道;44:轴流风机;
32.51:第七工作舱;52:第八工作舱;53:矫直主机;54:第一电子测量尺;55:第三电气控制柜;56:第三液压站;
33.61:第九工作舱;62:第十工作舱;63:精磨机;64:第四电气控制柜;65:第四液压站;66:第三空压机;
34.71:第十一工作舱;72:测量平台;73:第二电子测量尺;
35.81:第十二工作舱;82:探伤平台;83:超声波探伤仪;
36.91:长轨存轨场;92:短轨存轨场;93:焊前处理场。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8.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地基10上的焊接工位模块1、粗铣工位模块2、热处理工位模块3、风冷修磨工位模块4、矫直工位模块5、精磨工位模块6、外观测量工位模块7、探伤工位模块8及辊道线9,其中:焊接工位模块1对相邻的短钢轨进行焊接形成长钢轨,并在短钢轨之间形成焊接接头;长钢轨通过辊道线9依次进入粗铣工位模块2、热处理工位模块3、风冷修磨工位模块4、矫直工位模块5、精磨工位模块6、外观测量工位模块7、探伤工位模块8,以对焊接接头依次进行铣削修整、热处理、打磨和自然冷却、平直度矫直、磨削抛光、外观质量检查、探伤检查。需要说明的是:短钢轨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至焊轨基地存放在短轨存轨场92,短钢轨通过辊道线9进入焊前处理场93进行除锈和外观检查后进入焊接工位模块1。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地基10上的焊接工位模块1、粗铣工位模块2、热处理工位模块3、风冷修磨工位模块4、矫直工位模块5、精磨工位模块6、外观测量工位模块7、探伤工位模块8及辊道线9,根据场地的布局规划,可快速地将上述各工位模块安装在基地上的规划位置上,进而通过焊接工位模块1对相邻的短钢轨进行焊接形成长钢轨,且长钢轨通过辊道线9依次进入粗铣工位模块2、热处理工位模块3、风冷修磨工位模块4、矫直工位模块5、精磨工位模块6、外观测量工位模块7、探伤工位模块8,以对焊接接头依次进行铣削修整、热处理、打磨和自然冷却、平直度矫直、磨削抛光、外观质量检查、探伤检查,快速搭建了生产线,并根据不同场地的布局规划,可将上述工位模块进行拆卸并安装在下一个需要的场地上,便于转场,提高了生产效率。
40.如图2所示,焊接工位模块1包括第一工作舱11和第二工作舱12,第二工作舱12包括第一电气控制柜13、第一液压站14、第一冷水机15,第一工作舱11包括位于辊道线9的运行辊道上的钢轨闪光焊机16、第一升降滚筒架17、第二升降滚筒架18,第一升降滚筒架17和第二升降滚筒架18分别安装在钢轨闪光焊机16上相对设置的两侧,以抬起并引导短钢轨穿过钢轨闪光焊机16;第一液压站14、第一冷水机15均与钢轨闪光焊机16管路连接,钢轨闪光焊机16与第一电气控制柜13电缆连接,钢轨闪光焊机16对短钢轨进行焊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作舱11和第二工作舱12将复杂的机械组件和电控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专用功能的生产单元;第一工作舱11和第二工作舱12均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安装有空调和办公桌椅,操作人员可以在工位模块中工作和休息,无需再建固定式的厂房,工位模块内部的电气管路均通过快速接口连接,方便快速组合和拆解,外部电源连接第一电气控制柜13,第一液压站14为钢轨闪光焊机 16提供机械运动的动力,第一冷水机15提供循环的冷却液为钢轨闪光焊机16内部进行降温。
41.本实施例中,待焊接的短钢轨通过辊道线9输送进第一工作舱11,焊接接头停在钢轨闪光焊机16的中部;第一电气控制柜13发出指令,第一液压站14提供机械运动的动力,控制钢轨闪光焊机16的夹持结构将相邻的短钢轨夹紧对中;操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气控制柜13中的自动焊接按钮,并控制短钢轨进行较精确的前进后退动作,以完成焊接工艺,该工艺过程包括预热、脉动、烧化、顶锻、推瘤和保压,提高了钢轨焊接生产线的使用可靠性和操作方
便性。
42.如图3所示,粗铣工位模块2包括第三工作舱21,第三工作舱21包括粗铣机床22、第一空压机23、第一夹紧滚筒架24及第二夹紧滚筒架25,第一空压机23与粗铣机床22管路连接,第一夹紧滚筒架24和第二夹紧滚筒架25、粗铣机床22均位于辊道线9的运行辊道上,第一夹紧滚筒架 24和第二夹紧滚筒架25分别安装在粗铣机床22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并对长钢轨进行夹紧固定,粗铣机床22对焊接接头进行铣削修整。本实施例中,焊接接头通过辊道线9输送进粗铣工位模块2,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第一夹紧滚筒架24和第二夹紧滚筒架25将长钢轨进行定位;第一空压机 23给粗铣机床22提供空气动力;操作人员启动粗铣机床22后,可自动按照程序将焊接接头凸起部分的焊瘤进行铣削修整,提高了钢轨焊接生产线的使用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
43.如图4所示,热处理工位模块3包括第四工作舱31和第五工作舱32,第四工作舱31包括感应热处理机33、第一导向滚筒架34、第二导向滚筒架35、第二液压站36、中频电源37;第五工作舱32包括第二电气控制柜 38、第二空压机39、第二冷水机40;第二液压站36、第二空压机39、第二冷水机40均与第二电气控制柜38电缆连接,感应热处理机33与中频电源37电缆连接,第二空压机39、第二冷水机40、第二液压站36均与感应热处理机33管路连接,第一导向滚筒架34、第二导向滚筒架35、感应热处理机33均位于辊道线9的运行辊道上,第一导向滚筒架34、第二导向滚筒架35分别安装在感应热处理机33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并对所述长钢轨进行支撑和定位,感应热处理机33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本实施例中,焊接接头输送进第四工作舱31,穿过感应热处理机33的内部线圈,外部电源连接第二电气控制柜38,第二电气控制柜38连接中频电源 37,中频电源37连接感应热处理机33,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焊接接头进行加热,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强度;第二液压站36为感应热处理机33提供机械运动的动力,第二空压机39产生空气通过气管对加热后的焊接接头进行冷却,第二冷水机40提供循环水为感应热处理机33进行冷却,操作人员只需控制第二电气控制柜38就可以实现上述加热过程的自动运转,提高了钢轨焊接生产线的使用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
44.如图5所示,风冷修磨工位模块4包括第六工作舱41,第六工作舱 41包括第三导向滚筒架42、除尘管道43、轴流风机44和打磨工具,第三导向滚筒架42和除尘管道43均位于辊道线9的运行辊道上,第三导向滚筒架42安装在除尘管道43的一端,并对所述长钢轨进行支撑和定位,轴流风机44与除尘管道43管路连接,打磨工具对长钢轨进行打磨,除尘管道43和轴流风机44将打磨后产生的粉尘排出第六工作舱41。本实施例中,焊接接头进入第六工作舱41后,作业人员在第六工作舱41内利用打磨工具对铣削后的焊筋毛刺做进一步地修整磨平,并通过轴流风机44的负压作用将打磨粉尘排出第六工作舱41,提高了钢轨焊接生产线的使用环保性。
45.如图6所示,矫直工位模块5包括第七工作舱51和第八工作舱52,第七工作舱51包括矫直主机53和第一电子测量尺54,矫直主机53位于辊道线9的运行辊道上,第八工作舱52包括第三电气控制柜55、第三液压站56,第三液压站56与第三电气控制柜55电缆连接,第一电子测量尺 54用于对焊接接头的平直度进行测量,第三液压站56与矫直主机53管路连接,矫直主机53根据平直度的测量结果对焊接接头进行矫直。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电源连接第三电气控制柜55。本实施例中,第三液压站56 为矫直主机53提供机械运动的动力,焊接接头进入第七工作舱51指定位置后,作业人员先操作第一电子测量尺54对焊接接头的平直度
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再操作第三电气控制柜55控制矫直主机53对焊接接头进行精确调直,提高了钢轨焊接生产线的操作可靠性。
46.如图7所示,精磨工位模块6包括第九工作舱61和第十工作舱62,第九工作舱61包括位于辊道线9的运行辊道上的精磨机63,第十工作舱 62包括第四电气控制柜64、第四液压站65、第三空压机66,第四液压站 65、第三空压机66均与第四电气控制柜64电缆连接,第四液压站65、第三空压机66均与精磨机63管路连接,精磨机63对焊接接头进行磨削抛光。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电源连接第四电气控制柜64。本实施例中,第四液压站65为精磨机63提供机械动力,第三空压机66为精磨机63提供空气动力,焊接接头进入第十工作舱62的精磨机63上的指定位置后,作业人员操作电气控制柜,精磨机63的内部砂轮即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地对焊接接头进行磨削抛光处理,提高了钢轨焊接生产线的操作可靠性。
47.如图8所示,外观测量工位模块7包括第十一工作舱71,第十一工作舱71包括测量平台72、第二电子测量尺73,测量平台72位于辊道线9 的运行辊道上,第二电子测量尺73放置在测量平台72的一侧,用于对焊接接头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本实施例中,测量平台72位于第十一工作舱 71的中部,为长钢轨提供相对平整的支撑面;第二电子测量尺73则放在测量平台72的侧面,焊接接头进入第十一工作舱71的测量平台72后,作业人员将第二电子测量尺73放置在长钢轨上部,操作第二电子测量尺 73对焊接接头进行测量,并检查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是否合格,测量结束后再将第二电子测量尺73移至原位,提高了钢轨焊接生产线的使用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
48.如图9所示,探伤工位模块8包括第十二工作舱81,第十二工作舱 81包括探伤平台82、超声波探伤仪83,探伤平台82位于辊道线9的运行辊道上,超声波探伤仪83放置在探伤平台82上,用于对焊接接头进行探伤检查。本实施例中,探伤平台82位于第十二工作舱81的中部,超声波探伤仪83放置于探伤平台82的侧面,长钢轨进入第十二工作舱81的探伤平台82后,作业人员利用超声波探伤仪83对焊接接头的焊缝进行扫查,检查内部质量是否合格,检查结束后再将探伤仪移至原位,提高了钢轨焊接生产线的使用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
4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缆提供电能和传递控制信号;上述工作舱内的电气管路均通过快速接口连接,方便了快速组合和拆解;工作舱的结构结实可靠,顶角设计有通用角件,方便用于吊装和运输;当需要转移场地时,只需提前在规划位置浇筑接口地基10,利用吊车和平板卡车将工作舱运输至新场地,再吊至地基10上,将内部电气管路快速连接,再接入外部电源,实现了快速安装,快速搭建生产线;辊道线9被总的控制箱控制,每个工位作业的时候,辊道线9是禁止输送的,工位作业完后,操作员会拨动许可按钮,通知辊道线9控制箱本工位作业结束,待所有工位都结束后,辊道线9的控制权限才能开放,生产线上比较重要的工位,例如焊接工位就可以控制钢轨的输送了。
5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焊轨基地生产任务确定生产线的布局结构,规划各个工位模块和钢轨存轨场的位置,浇筑工位模块地基10;使用平板卡车将各工位模块的工作舱运输至焊轨基地现场,利用吊车将工作舱依次摆放至规划位置;分别将各个工位模块的内部电气管路连接,将外部电源接入,经过调试后使各个工位模块实现独立运转,短钢轨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至焊轨基地存放在短轨存轨场92,短钢轨通过辊道线9进入焊前处理场93进行除锈和外观检查;然后,相邻的短钢轨进入焊接工位模块1,并被焊接成规定长度的长钢轨;焊接接头从焊接工位模块1出来后通过辊道线9进入粗铣工位模块2,对焊筋
进行铣削修整;再通过辊道线9进入热处理工位模块3,对接头进行电磁感应热加热,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再进入风冷修磨工位,对焊接接头进行进一步的人工打磨,同时自然冷却焊接接头的温度;若干根短钢轨经过上述过程后连接成规定长度的长钢轨,输送进长轨存轨场91放置24小时左右进行自然时效以消除内应力;最后,长钢轨再通过辊道线9进入矫直工位模块5,对焊接接头的平直度进行精确矫直;再进入精磨工位模块6,对焊接接头及两侧的轨头工作面进行打磨抛光;再进入外观测量工位模块7,利用第二电子测量尺73检查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再进入探伤工位模块8,利用超声探伤仪检查焊接接头的内在质量;长钢轨上的焊接接头完成上述作业过程且校验合格之后,再通过辊道线9返回长轨存存轨场存放,最后通过长轨运输车运到现场进行铺设。
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地基10上的焊接工位模块1、粗铣工位模块2、热处理工位模块3、风冷修磨工位模块4、矫直工位模块5、精磨工位模块6、外观测量工位模块7、探伤工位模块8及辊道线9,根据场地的布局规划,可快速地将上述各工位模块安装在基地上的规划位置上,进而通过焊接工位模块1对相邻的短钢轨进行焊接形成长钢轨,且长钢轨通过辊道线9依次进入粗铣工位模块2、热处理工位模块3、风冷修磨工位模块4、矫直工位模块5、精磨工位模块6、外观测量工位模块7、探伤工位模块8,以对焊接接头依次进行铣削修整、热处理、打磨和自然冷却、平直度矫直、磨削抛光、外观质量检查、探伤检查,快速搭建了生产线,并根据不同场地的布局规划,可将上述工位模块进行拆卸并安装在下一个需要的场地上,便于转场,提高了生产效率。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钢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地基上的焊接工位模块、粗铣工位模块、热处理工位模块、风冷修磨工位模块、矫直工位模块、精磨工位模块、外观测量工位模块、探伤工位模块及辊道线,其中:所述焊接工位模块对相邻的短钢轨进行焊接形成长钢轨,并在所述短钢轨之间形成焊接接头;所述长钢轨通过所述辊道线依次进入所述粗铣工位模块、所述热处理工位模块、所述风冷修磨工位模块、所述矫直工位模块、所述精磨工位模块、所述外观测量工位模块、所述探伤工位模块,以对所述焊接接头依次进行铣削修整、热处理、打磨和自然冷却、平直度矫直、磨削抛光、外观质量检查、探伤检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工位模块包括第一工作舱和第二工作舱,所述第二工作舱包括第一电气控制柜、第一液压站、第一冷水机,所述第一工作舱包括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的钢轨闪光焊机、第一升降滚筒架和第二升降滚筒架,所述第一升降滚筒架和所述第二升降滚筒架分别安装在所述钢轨闪光焊机上相对设置的两侧,以抬起并引导所述短钢轨穿过所述钢轨闪光焊机;所述第一液压站、所述第一冷水机均与所述钢轨闪光焊机管路连接,所述钢轨闪光焊机与所述第一电气控制柜电缆连接,所述钢轨闪光焊机对所述短钢轨进行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铣工位模块包括第三工作舱,所述第三工作舱包括粗铣机床、第一空压机、第一夹紧滚筒架和第二夹紧滚筒架,所述第一空压机与所述粗铣机床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夹紧滚筒架、所述第二夹紧滚筒架、所述粗铣机床均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一夹紧滚筒架和所述第二夹紧滚筒架分别安装在所述粗铣机床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并对所述长钢轨进行夹紧固定,所述粗铣机床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铣削修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工位模块包括第四工作舱和第五工作舱,所述第四工作舱包括感应热处理机、第一导向滚筒架、第二导向滚筒架、第二液压站、中频电源;所述第五工作舱包括第二电气控制柜、第二空压机、第二冷水机;所述第二液压站、所述第二空压机、所述第二冷水机均与所述第二电气控制柜电缆连接,所述感应热处理机与所述中频电源电缆连接,所述第二空压机、所述第二冷水机、所述第二液压站均与所述感应热处理机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滚筒架、所述第二导向滚筒架、所述感应热处理机均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一导向滚筒架、所述第二导向滚筒架分别安装在所述感应热处理机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并对所述长钢轨进行支撑和定位,所述感应热处理机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热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修磨工位模块包括第六工作舱,所述第六工作舱包括第三导向滚筒架、除尘管道、轴流风机和打磨工具,所述第三导向滚筒架和所述除尘管道均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三导向滚筒架安装在所述除尘管道的一端,并对所述长钢轨进行支撑和定位,所述轴流风机与所述除尘管道管路连接,所述打磨工具对所述长钢轨进行打磨,所述除尘管道和所述轴流风机将打磨后产生的粉尘排出所述第六工作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工位模块包括第七工作舱和第八工作舱,所述第七工作舱包括矫直主机和第一电子测量尺,所述矫直主机位于
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八工作舱包括第三电气控制柜、第三液压站,所述第三液压站与所述第三电气控制柜电缆连接,所述第一电子测量尺用于对所述焊接接头的平直度进行测量,所述第三液压站与所述矫直主机管路连接,所述矫直主机根据所述平直度的测量结果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矫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磨工位模块包括第九工作舱和第十工作舱,所述第九工作舱包括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的精磨机,所述第十工作舱包括第四电气控制柜、第四液压站、第三空压机,所述第四液压站、所述第三空压机均与所述第四电气控制柜电缆连接,所述第四液压站、所述第三空压机均与所述精磨机管路连接,所述精磨机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磨削抛光。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测量工位模块包括第十一工作舱,所述第十一工作舱包括测量平台、第二电子测量尺,所述测量平台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第二电子测量尺放置在所述测量平台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外观质量检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工位模块包括第十二工作舱,所述第十二工作舱包括探伤平台、超声波探伤仪,所述探伤平台位于所述辊道线的运行辊道上,所述超声波探伤仪放置在所述探伤平台上,用于对所述焊接接头进行所述探伤检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轨焊接生产线,包括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地基上的焊接工位模块、粗铣工位模块、热处理工位模块、风冷修磨工位模块、矫直工位模块、精磨工位模块、外观测量工位模块、探伤工位模块及辊道线,其中:焊接工位模块对相邻的短钢轨进行焊接形成长钢轨,并在短钢轨之间形成焊接接头;长钢轨通过辊道线依次进入粗铣工位模块、热处理工位模块、风冷修磨工位模块、矫直工位模块、精磨工位模块、外观测量工位模块、探伤工位模块,以对焊接接头依次进行铣削修整、热处理、打磨和自然冷却、平直度矫直、磨削抛光、外观质量检查、探伤检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轨焊接生产线,快速搭建了生产线,便于转场,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彭鹏 高振坤 赵国 邵丕彦 李力 魏强 李金华 刘颖鑫 王莹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9.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