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堵塞地漏。
背景技术:
2.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现有的地漏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的地漏在使用,地漏的过水断面不够流畅,污水不能迅速通过,并且可能会因为地漏内部构造凸凹,挂住了毛发、纤维之类的污物而易发生堵塞;
4.2、现有的地漏在使用,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够,极易干涸,致使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易泛入室内,使得室内气味难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地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地漏在使用时易发生堵塞,使得污水不能快速通过,实用性不够高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地漏,包括地漏主体,所述地漏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漏水盖,漏水盖的顶部设置有防堵塞组件,地漏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功能组件。
7.所述防堵塞组件包括顶罩,顶罩设置于漏水盖的顶部,顶罩的侧边均匀开设有多个漏水孔,顶罩的侧边中部设置有多个固定钩,地漏主体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顶罩的底部与环形槽卡合连接,漏水盖的顶端面中部设置有凸柱,顶罩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底端面开设有卡槽,凸柱与卡槽卡合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罩的横截面呈“u”型,顶罩的开口处内径大于漏水盖的表面直径。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的开口处内径与凸柱的端面直径相等,凸柱的表面与卡槽的内壁贴合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钩的一侧表面为弧面,固定钩的底端面与地漏主体的顶端面贴合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内置筒,内置筒设置于地漏主体的内部,内置筒的顶部侧边设置有凸边,地漏主体的内壁顶部设置有限位环,凸边的底端面与限位环的表面贴合连接,内置筒的侧边底部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内置筒的内部设置有拉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环的内径与内置筒的外径相等,内置筒的高度小于地漏主体的内壁深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环的横截面呈弧形,拉环与地漏主体转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计的防堵塞组件便于提高地漏的防堵塞功能,使得地漏在使用时,水流可以快速通过,而毛发等异物不会流至地漏内部,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16.2、通过设计的功能组件使得排水管道内部难闻的气味不易泛至室内,使得室内的空气可以保持清新,实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堵塞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功能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地漏主体;2、漏水盖;3、防堵塞组件;4、功能组件;31、顶罩;32、漏水孔;33、固定钩;34、凸柱;35、环形槽;36、固定块;37、卡槽;41、内置筒;42、通孔;43、限位环;44、凸边;45、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
23.在图1中:一种防堵塞地漏,包括地漏主体1,地漏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漏水盖2,漏水盖2的顶部设置有防堵塞组件3,地漏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功能组件4。
24.在图1和图2中:防堵塞组件3包括顶罩31,顶罩31设置于漏水盖2的顶部,顶罩31的横截面呈“u”型,顶罩31的开口处内径大于漏水盖2的表面直径,顶罩31的侧边均匀开设有多个漏水孔32,顶罩31的侧边中部设置有多个固定钩33,固定钩33的一侧表面为弧面,固定钩33的底端面与地漏主体1的顶端面贴合连接,便于清理毛发等污物,地漏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35,顶罩31的底部与环形槽35卡合连接,漏水盖2的顶端面中部设置有凸柱34,顶罩3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固定块36,固定块36的底端面开设有卡槽37,凸柱34与卡槽37卡合连接,卡槽37的开口处内径与凸柱34的端面直径相等,凸柱34的表面与卡槽37的内壁贴合连接,便于对的顶罩31进行限位固定。
25.在图3中;功能组件4包括内置筒41,内置筒41设置于地漏主体1的内部,内置筒41的顶部侧边设置有凸边44,地漏主体1的内壁顶部设置有限位环43,限位环43的内径与内置筒41的外径相等,内置筒41的高度小于地漏主体1的内壁深度,便于安装内置筒41,凸边44的底端面与限位环43的表面贴合连接,内置筒41的侧边底部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42,内置筒41的内部设置有拉环45,拉环45的横截面呈弧形,拉环45与地漏主体1转动连接,便于取出内置筒41,使得排水管内部的异味不易泛入室内。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转动顶罩31,使得固定钩33对地漏主体1表面的毛发进行清理,此时固定钩33会将毛发等勾住,这时再拉动顶罩31,使得固定块36与漏水盖2表面的凸柱34脱离,然后再将毛发清理至垃圾桶即可,污水可以通过漏水孔32流至地漏主体1的内部排入排水管,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在安装内置筒41时,首先推动内置筒41向地漏主体1的内部移动,直至凸边44的底端面与限位环43的顶端面贴合连
接,从而使得内置筒41限位固定在地漏主体1的内部,在后期使用时,污水会进入内置筒41的内部,然后通过通孔42流至地漏主体1的底部排出,此时排水管内部的气味不易泛入室内,使得室内空气可以保持清新,实用性较高,在后期需要取出内置筒41时,只要拉住拉环45,使得拉环45带动内置筒41向地漏主体1的外部移动即可,简单易操作。
2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堵塞地漏,包括地漏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漏水盖(2),漏水盖(2)的顶部设置有防堵塞组件(3),地漏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功能组件(4);所述防堵塞组件(3)包括顶罩(31),顶罩(31)设置于漏水盖(2)的顶部,顶罩(31)的侧边均匀开设有多个漏水孔(32),顶罩(31)的侧边中部设置有多个固定钩(33),地漏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35),顶罩(31)的底部与环形槽(35)卡合连接,漏水盖(2)的顶端面中部设置有凸柱(34),顶罩(3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固定块(36),固定块(36)的底端面开设有卡槽(37),凸柱(34)与卡槽(37)卡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31)的横截面呈“u”型,顶罩(31)的开口处内径大于漏水盖(2)的表面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7)的开口处内径与凸柱(34)的端面直径相等,凸柱(34)的表面与卡槽(37)的内壁贴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钩(33)的一侧表面为弧面,固定钩(33)的底端面与地漏主体(1)的顶端面贴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4)包括内置筒(41),内置筒(41)设置于地漏主体(1)的内部,内置筒(41)的顶部侧边设置有凸边(44),地漏主体(1)的内壁顶部设置有限位环(43),凸边(44)的底端面与限位环(43)的表面贴合连接,内置筒(41)的侧边底部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42),内置筒(41)的内部设置有拉环(4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堵塞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43)的内径与内置筒(41)的外径相等,内置筒(41)的高度小于地漏主体(1)的内壁深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堵塞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45)的横截面呈弧形,拉环(45)与地漏主体(1)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堵塞地漏,包括地漏主体,所述地漏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漏水盖,漏水盖的顶部设置有防堵塞组件,地漏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功能组件,防堵塞组件包括顶罩,顶罩设置于漏水盖的顶部,顶罩的侧边均匀开设有多个漏水孔,顶罩的侧边中部设置有多个固定钩,地漏主体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顶罩的底部与环形槽卡合连接,漏水盖的顶端面中部设置有凸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防堵塞组件便于提高地漏的防堵塞功能,使得地漏在使用时,水流可以快速通过,而毛发等异物不会流至地漏内部,操作起来方便快捷;通过设计的功能组件使得排水管道内部难闻的气味不易泛至室内,使得室内的空气可以保持清新,实用性较好。性较好。性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叶笑笑 闯欢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丽奈卫浴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