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和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在手机屏幕上的手机玻璃盖板的加工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机玻璃盖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抛光设备。然而,玻璃抛光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气液分离装置的性能特别重要,气路中水分含量会影响气压的稳定性,当水分过多时,还会导致气路堵死,使抛光设备的泵和气缸等元件的使用寿命急剧下降。
3.如图1所示,现有抛光设备上使用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箱1、进气口2、出气口3、过渡储液罐4、第一球阀5、第二球阀6和第三球阀7,进气口2和出气口3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混合气体从进气口2进入气液分离箱1中,经气液分离箱1内部复杂的气液分离结构进行气液分离,混合气体在气液分离箱1中进行气液分离后,通过三个球阀配合来控制各部件的通断状态,使分离出来的气体通过出气口3输出,同时液体流入过渡储液罐4中,当过渡储液罐4中存储一定量的气体后,再使过渡储液罐4中的液体排出,在三个球阀配合下,排液过程中不会影响负压管中的真空度。该气液分离装置虽然能满足抛光设备的气路控制要求,但是该装置需运用多个球阀、控制要求高,其结构复杂、而且安装不便,成本高昂。
4.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和抛光设备。
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液分离室中的压力的开关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室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气口输入的混合气体经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气体经出气口输出、液体则流向所述出液口,并由开关装置控制排液状态,保持气液分离室中的气压。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气液分离器呈倒锥形。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气液分离器位于气液分离室的下部,所述进气口位于出气口的下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气液分离室的底部为倒锥形底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被分离的液体的过渡储液罐和用于排出过渡储液罐中的液体的排液管,所述过渡储液罐连接所述开关装置的第一输出口,所述排液管连接所述开关装置的第二输出口。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开关装置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控制气液分离室与过渡储液罐连通,或者控制过渡储液罐与排液管连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三通阀为电磁阀,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定时器,当定时器设定的时间达到时,所述电磁阀控制气液分离室的出液口关闭,并使过渡储液罐与排液管连通排出液体。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方设置有交错设置的隔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气液分离室中、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滤芯。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液储液桶、若干气路管和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排液口与抛光液储液桶连接,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各连接一气路管。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和抛光设备中,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液分离室中的压力的开关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室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气口输入的混合气体经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气体经出气口输出、液体则流向所述出液口,并由开关装置控制排液状态,保持气液分离室中的气压,使排液过程不会影响负压管的真空度。本实用新型仅使用了少数的部件,实现了气液分离且不影响气液分离室的压力,其结构简单、安装简便,而且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18.图1为现有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侧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25.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26.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10,所述气液分离室10上设置有进气口20、出气口30和出液口40,所述出液口40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液分离室10中的压力的开关装置50,所述气液分离室10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60,气液分离器60位于进气口20和出气口30之间。
27.所述气液分离室10呈桶状,占用空间小,所述气液分离器60位于气液分离室10的
下部,所述进气口20位于出气口30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出气口30邻近或位于气液分离器60的顶部设置,所述进气口20位于气液分离室10的下部,但位于出液口40的上方,从而不会影响排液。
28.在进行气液分离时,混合气体从进气口20处进入气液分离室10中,经气液分离器60进行气液分离后,分离后的气体经出气口30输出、而液体则流向所述出液口40,并由开关装置50控制排液状态,保持气液分离室10中的气压,从而在达到抛光设备气液分离要求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简便的特点,而且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29.请继续参阅图5,所述气液分离器60呈倒锥形(也可理解为漏斗状),由于气液的比重不同,经倒锥形的气液分离器60进行分离,气体在气液分离器60的上部,液体或汽态液体在分离室下部,同时由于倒锥形的结构,使得混合气体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膨胀而对外做功,使混合气体温度急剧降低,从而使混合气体中的液体迅速冷凝成液体,而且气液分离效果好。
30.进一步地,所述气液分离器60的上方,还可设置两个以上交错设置的隔板(图中未示出),所述隔板上可设置多个倒锥形的分离孔,混合气体在上升中经气液分离器60分离后,再经各隔板进行再次气液分离,进一步提高了液体分离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气液分离器60的结构不作限制,只要能在气液分离室10中实现气液分离即可。
31.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室10的底部为倒锥形底部,所述进液口临近倒锥形底部设置,该倒锥形底部有利于分离出来的液体迅速流下,避免进气口20处有液体成份,而被负压吸至气液分离室10的上部而进入气路管中。
32.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储液罐70的底部也呈倒锥形,以便于液体迅速排出。所述气液分离室10也可根据气液分离器60、隔板的位置分体设置,以便于气液分离器60、隔板的安装、拆卸及检修和清洗。
33.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装置中,其排液状态包括排出液体或者将液体暂存两种状态,相应地,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被分离的液体的过渡储液罐70和用于排出过渡储液罐70中的液体的排液管80,所述过渡储液罐70连接所述开关装置50的第一输出口,所述排液管80连接所述开关装置50的第二输出口,开关装置50的输入口连接出液口40。
34.在进行气液分离时,开关装置50的第一输出口打开、第二输出口关闭,使气液分离室10与过渡储液罐70连通,使被分离的液体流入过渡储液罐70中,当过渡储液罐70中的液体达到一定量时,开关装置50的第一输出口关闭、第二输出口打开,使过渡储液罐70与排液管80连通,使过渡储液罐70中的积液迅速流出排出,同时气液分离室10的出液口40处于关闭状态,使气液分离室10的气压变化非常微小,甚至不变,并且使负压管路中携带的抛光液绝大部分回流至抛光液储液桶中,从而循环使用,避免抛光液的流失。
35.较佳地,所述开关装置50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控制气液分离室10与过渡储液罐70连通,或者控制过渡储液罐70与排液管80连通,通过一个阀门同时控制气液分离室10、过渡储液罐70、排液管80三者的连接状态,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三个球阀,大大简化了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而且安装拆卸极为方便。
36.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为电磁阀,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定时器(图中未示出),电磁阀和定时器均与抛光设备的plc控制器电连接,当定时器设定的时间达到时,所述电磁
阀控制气液分离室10的出液口40关闭,并使过渡储液罐70与排液管80连通迅速排出液体,之后使排液管80关闭、气液分离室10与过渡储液罐70连通,储存分离后的液体,采用定时控制电磁阀工作状态的方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提高了抛光设备的智能化程度。由于电磁阀和plc控制器为抛光设备上常规的部件,其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细描述。
37.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装置50也可采用两个二通阀,其中一个连接在出液口40和过渡储液罐70的入口之间,另一个接在过渡储液罐70的出口与排液管80之间,只要能在排液同时使气液分离室10中的气压不变,或者微小变化即可,本实用新型对开关装置50的结构不作限制。
3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气液分离室10中、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60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滤芯,该滤芯可滤除进入气液分离室10的颗粒(如抛光粉),避免堵塞气路。
3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中,混合气体从进气口20进入气液分离室10中,此时过渡储液罐70和气液分离室10相通,由于气液比重不同通过气液分离器60的倒锥形结构,使混合气体中比重大的液体成份留在气液分离室10的下部,而比重小的混合气体则上升进入气液分离器60中(此为一次气液分离),此时混合气体通过倒锥形状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膨胀对外做功,气体温度急剧降低,混合气体中的液体迅速冷凝为液体(此为二次气液分离),通过气液分离器60的倒锥形结构及混合气体比重特点二者相互促进加速分离出来的液体通过三通阀滴入过渡储液罐70中,当达到设定的时间,三通阀打开,使过渡储液罐70和排液管80相通、同时使气液分离室10和过渡储液罐70不通,此时可使过渡储液罐70中的积液会迅速流出。在该过程中,气液分离室10中的压力值(正压或负压)的变化非常微小,甚至保持压力恒定,负压中携带的抛光液绝大部分回流至抛光设备的抛光液储液桶中循环使用,避免抛光液的流失。
40.基于上述的气液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液储液桶、若干气路管和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排液口与抛光液储液桶连接,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各连接一气路管。由于上文已对该气液分离装置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装置在排液的过程中不影响主负压管道的真空度,从而抛光工作能够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并且大幅度简化了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和安装工艺,成本大幅降低,也减少了气液分离装置的占用空间。
42.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液分离室中的压力的开关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室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气口输入的混合气体经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气体经出气口输出、液体则流向所述出液口,并由开关装置控制排液状态,以保持气液分离室中的气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呈倒锥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位于气液分离室的下部,所述进气口位于出气口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室的底部为倒锥形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储存被分离的液体的过渡储液罐和用于排出过渡储液罐中的液体的排液管,所述过渡储液罐连接所述开关装置的第一输出口,所述排液管连接所述开关装置的第二输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控制气液分离室与过渡储液罐连通,或者控制过渡储液罐与排液管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为电磁阀,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定时器,当定时器设定的时间达到时,所述电磁阀控制气液分离室与过渡储液罐之间不连通,并使过渡储液罐与排液管连通排出液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方设置有交错设置的隔板。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液分离室中、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滤芯。10.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液储液桶和若干气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排液口与抛光液储液桶连接,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各连接一气路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和抛光设备。其中,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液分离室中的压力的开关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室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气口输入的混合气体经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气体经出气口输出、液体则流向所述出液口,并由开关装置控制排液状态,保持气液分离室中的气压。本实用新型仅使用了少数的部件,实现气液分离且不影响气液分离室的压力,其结构简单、安装简便,而且占用空间小,成本低。低。低。
技术研发人员:彭富国 陶申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安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