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
背景技术:
2.术后出血是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与术者操作技术、手术部位、手术创面大小、引流管引流片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出血并发症的观察中要求严密观察患者引流液色质量,以及一系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生命体征变化。出血量400-500ml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大于500ml,可出现头晕、出汗、乏力、心悸等全身症状。段时间内出血量大于1000ml或全身血量的20%时,可出现循环衰竭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 根据查询资料,目前对于外科术后大出血,一般是依靠护士定时巡视和患者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症状出现而发现的,通常发现时患者引流管袋内已经出现大量血液,所以发现出血的时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现也有对此针对专利研究设计:是通过在敷料上设置电极,通过辅料因渗出潮湿后形成电回路的原理来进而报警发现,但无法区分渗出是出血还是组织液、汗液、尿液等其他液体的渗出,因此这种设计缺乏针对性和特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能够快速检测出血。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用于探测引流管内流体颜色并报警,包括壳体、顶盖,顶盖与外壳装配为一体,顶盖、外壳夹装在引流管外,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电气腔,电气腔内安装有颜色传感器、主板,颜色传感器的探测端正对引流管,用于探测引流管内流体的颜色;主板上安装有mcu、嗡鸣器,mcu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并进行参数运算,嗡鸣器在mcu的控制下发出声音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所述颜色传感器的信号接入mcu内。
6.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铰接部,铰接轴穿过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从而使得顶盖与外壳铰接。
7.优选地,所述壳体、顶盖与引流管装配处分别设置有半槽,壳体、顶盖对应处的半槽构成一个完整的管孔,管孔与引流管卡紧。
8.优选地,电气腔内还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各个用电设备供电,且电池对各个用电设备供电的线路上串联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安装在外壳上,其通过闭合、断开以控制电池与各个用电设备的电流通断。
9.优选地,外壳与嗡鸣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发声孔,发声孔用于便于嗡鸣器的声音传出。
10.优选地,所述外壳远离顶盖的一端开口,此开口端通过盖板封闭,盖板安装在外壳上且盖板上设置有安装耳,安装耳上设置有贯穿的耳槽;绑带穿过耳槽,然后将外壳绑在外
部装置上。
11.优选地,所述顶盖远离第一铰接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弹簧孔、卡扣槽,所述弹簧孔与弹簧的一端装配,弹簧的另一端与卡扣板压紧或装配,所述卡扣板通过转轴与顶盖铰接,所述卡扣板远离弹簧的一端上设置有卡扣凸起,所述卡扣凸起与设置在外壳上的卡扣槽卡合装配;所述弹簧用于对卡扣板施加使卡扣凸起向卡扣槽转动的弹力。
12.优选地,所述外壳与卡扣槽对应处设置有缺槽,缺槽用于使卡扣板装入。
13.优选地,所述顶盖、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分别与第一锲形块、第二锲形块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锲形块、第二锲形块分别套装在螺杆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装配,所述螺杆与顶盖可圆周转动且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螺杆与第一锲形块、第二锲形块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
14.所述第一锲形块、第二锲形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由上至下逐渐远离管孔设置。
15.优选地,所述螺杆一端穿出顶盖后与调节帽装配;所述顶盖与调节帽对应处设置有一圈刻度环,刻度环上设置有角度刻度;角度刻度与调节帽上的凸起对应即可获取螺杆、调节帽转动的角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或其他外科科室中,手术后携带外科导管并进行冲洗或引流的患者,可以及时监测到导管是否有血液冲洗或引流出,并及时的报警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医学干预。
18.2、本实用新型能第一时间检测到外科导管冲洗或引流出的血液,并通过报警通知医务人员。在保障引流管通畅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发现出血并发症,及时落实各项止血措施,抢救患者生命,降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轻便、体积小且安装方便,为可重复使用等优势。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弹簧孔212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螺杆42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参见图1,在使用时,病人01身上引出引流管110,引流管110接入引流袋120内,而本实用新型通过报警器200内置的颜色传感器320探测引流管110内流动液体的颜色,一旦发现颜色与血液的颜色在误差范围内则判断为出血,然后通过喇叭等方式提醒患者、医护人员,以使得医护人员及时发现,从而及时救治。
28.参见图2-图6,一种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包括壳体220、顶盖210,所述外壳210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211,所述壳体220上设置有第二铰接部223,铰接轴430穿过第一铰接部211、第二铰接部223从而使得顶盖210与外壳220铰接;
29.所述壳体220、顶盖210与引流管110装配处分别设置有半槽201,壳体220、顶盖210对应处的半槽201构成一个完整的管孔,管孔与引流管110卡紧,从而实现于引流管110的相对固定。
30.所述外壳220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电气腔224,电气腔224内安装有颜色传感器320、主板330、电池340,颜色传感器320的探测端正对引流管110,从而可以探测引流管内流体的颜色;主板330上安装有mcu、嗡鸣器,mcu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并进行参数运算,嗡鸣器在mcu的控制下发出声音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所述颜色传感器320的信号接入mcu内,一旦颜色传感器探测的颜色位于预设阈值内,则判断为出血,此时mcu控制嗡鸣器发出警示声音。所述电池340用于为各个用电设备供电,且电池340对各个用电设备供电的线路上串联有电源开关310,电源开关310安装在外壳220上,其通过闭合、断开以控制电池与各个用电设备的电流通断。优选地,外壳220与嗡鸣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发声孔221,发声孔221用于便于声音的传出。
31.优选地,所述外壳220远离顶盖210的一端开口,此开口端通过盖板230封闭,盖板230安装在外壳上且盖板230上设置有安装耳231,安装耳231上设置有贯穿的耳槽232。使用时,将绑带穿过耳槽232,然后将外壳绑在床上、桌子上等以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
32.优选地,为了确保顶盖210与外壳220之间的相对固定装配,所述顶盖210远离第一铰接部211的一端上设置有弹簧孔212、卡扣槽213,所述弹簧孔212与弹簧720的一端装配,弹簧720的另一端与卡扣板710压紧或装配,所述卡扣板710通过转轴410与顶盖210铰接,所述卡扣板710远离弹簧720的一端上设置有卡扣凸起730,所述卡扣凸起730与设置在外壳220上的卡扣槽225卡合装配,从而实现顶盖210与外壳220临时的装配固定,这样能够对引流管进行稳定的装配,以保证探测效率和精度。所述弹簧720用于对卡扣板710施加使卡扣凸起730向卡扣槽225转动的弹力,从而使得卡扣槽与卡扣凸起保持卡紧装配。而需要打开顶盖时,只需要按压卡扣板710位于弹簧720的一端,使得卡扣板克服弹簧的弹力带动卡扣凸起转出卡扣槽即可。打开顶盖后即可与引流管分离,此时为使用完成后的拆卸动作。更优选地,所述外壳220与卡扣槽对应处设置有缺槽222,缺槽222用于便于卡扣板装入,从而使得卡扣凸起与卡扣槽装配。
33.优选地,由于实际使用时,引流管110的外径有变化,而为了确保探测精度及效果又必须使得引流管110相对于颜色传感器固定。此时如果采用多种尺寸管孔的报警器就会造成高昂的采购成本、管理成本、维护成本、选择成本。因此发明人认为,将本实用新型设计为适应于多种外径的引流管非常必要,其能够降低各种成本,而且使用起来更加便利。具体改进结构如下:
34.所述顶盖210、外壳2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214、第二滑槽226,所述第一滑槽
214、第二滑槽226分别与第一锲形块510、第二锲形块520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锲形块510、第二锲形块520分别套装在螺杆420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装配,所述螺杆420与顶盖可圆周转动且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螺杆420与第一锲形块510、第二锲形块520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从而使得螺杆同向转动时第一锲形块510、第二锲形块520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移动。
35.所述第一锲形块510、第二锲形块5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511、第二斜面521,所述第一斜面511、第二斜面521由上至下逐渐远离管孔设置。使用时,可通过第一斜面511、第二斜面521相互靠近以与引流管的顶部两侧侧壁压紧,从而将引流管向外壳的半槽压紧以相对固定引流管。
36.所述螺杆420一端穿出顶盖210后与调节帽610装配,使用时,通过工具或手指转动调节帽即可调节第一锲形块510、第二锲形块520的间距,从而使得第一斜面511、第二斜面521与不同外径的引流管压紧以适用于不同外径的引流管。
37.更优选地,所述顶盖210与调节帽610对应处设置有一圈刻度环620,刻度环620上设置有角度刻度。转动调节帽时,通过角度刻度与调节帽610上的凸起即可获取转动的角度,从而判断第一锲形块510、第二锲形块520的间距,也就是当前适用的引流管外径,以便于操作者根据当前引流管的外径调节第一锲形块510、第二锲形块520。
38.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3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用于探测引流管内流体颜色并报警,其特征是:包括壳体、顶盖,顶盖与外壳装配为一体,顶盖、外壳夹装在引流管外,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电气腔,电气腔内安装有颜色传感器、主板,颜色传感器的探测端正对引流管,用于探测引流管内流体的颜色;主板上安装有mcu、嗡鸣器,mcu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并进行参数运算,嗡鸣器在mcu的控制下发出声音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所述颜色传感器的信号接入mcu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铰接部,铰接轴穿过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从而使得顶盖与外壳铰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顶盖与引流管装配处分别设置有半槽,壳体、顶盖对应处的半槽构成一个完整的管孔,管孔与引流管卡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特征是:电气腔内还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各个用电设备供电,且电池对各个用电设备供电的线路上串联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安装在外壳上,其通过闭合、断开以控制电池与各个用电设备的电流通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特征是:外壳与嗡鸣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发声孔,发声孔用于便于嗡鸣器的声音传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远离顶盖的一端开口,此开口端通过盖板封闭,盖板安装在外壳上且盖板上设置有安装耳,安装耳上设置有贯穿的耳槽;绑带穿过耳槽,然后将外壳绑在外部装置上。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顶盖远离第一铰接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弹簧孔、卡扣槽,所述弹簧孔与弹簧的一端装配,弹簧的另一端与卡扣板压紧或装配,所述卡扣板通过转轴与顶盖铰接,所述卡扣板远离弹簧的一端上设置有卡扣凸起,所述卡扣凸起与设置在外壳上的卡扣槽卡合装配;所述弹簧用于对卡扣板施加使卡扣凸起向卡扣槽转动的弹力。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与卡扣槽对应处设置有缺槽,缺槽用于使卡扣板装入。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顶盖、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分别与第一锲形块、第二锲形块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锲形块、第二锲形块分别套装在螺杆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装配,所述螺杆与顶盖可圆周转动且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螺杆与第一锲形块、第二锲形块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锲形块、第二锲形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由上至下逐渐远离管孔设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螺杆一端穿出顶盖后与调节帽装配;所述顶盖与调节帽对应处设置有一圈刻度环,刻度环上设置有角度刻度;角度刻度与调节帽上的凸起对应即可获取螺杆、调节帽转动的角度。
技术总结
一种外科导管冲洗引流出血报警器,其用于探测引流管内流体颜色并报警,包括壳体、顶盖,顶盖与外壳装配为一体,顶盖、外壳夹装在引流管外,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电气腔,电气腔内安装有颜色传感器、主板,颜色传感器的探测端正对引流管,用于探测引流管内流体的颜色;主板上安装有MCU、嗡鸣器,嗡鸣器在MCU的控制下发出声音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所述颜色传感器的信号接入MCU内。本实用新型能第一时间检测到外科导管冲洗或引流出的血液,并通过报警通知医务人员。在保障引流管通畅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发现出血并发症,及时落实各项止血措施,抢救患者生命,降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轻便、体积小且安装方便,为可重复使用等优势。重复使用等优势。重复使用等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施伟雄 杜颖 王枫 瞿洪平 陈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