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生产场内运输装置领域,尤其是用于纺织生产的物料感应装置及物料辅助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丝饼作为纺织加工中的常用原料,其在生产线中收卷成型后,往往需要经过传送机构和转运机构进行转移堆垛后,再装箱入库,在生产过程中,托持有丝饼的丝饼支座通常需要被传输机构移动预设的区域进行等待机械手的移取,而传统方案多是直接通过阻挡装置进行直接主动拦截丝饼支座,然后在机械手移取后,再将无托持丝饼的丝饼支座释放输出,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之一是机械手在移取时,无法提前获知丝饼支座上是否托持有丝饼,同时,阻挡装置多是定时进行动作,想要进一步提高移取效率和引导效率的话,很难有进一步的配合调试空间进行进一步提高各组件的配合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响应迅速,配合可靠且实施稳定的用于纺织生产的物料感应装置及物料辅助输送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用于纺织生产的物料感应装置,用于对传输机构上的纺织丝饼进行感应,所述纺织丝饼托持于丝饼支座上,所述丝饼支座包括基座和锥台形结构的支撑部,且所述丝饼支座置于传输机构上,所述物料感应装置包括导向座、第一滑块、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滑板、安装板、第二电机、第二丝杆、接近传感器和控制器。
6.其中,导向座为倒u形结构,其下端面固定在传输机构一侧,所述导向座的开口端朝向传输机构的传输面,其上下两侧中部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导向座的第一导向滑轨;第一滑块的下部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滑轨上,其上端高出导向座且形成有u形结构的升降引导架,所述升降引导架的u形结构内侧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导向滑轨;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导向座内且位于导向座远离其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螺纹穿过第一滑块且延伸至导向座开口端,由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旋转,令第一滑块沿第一导向滑轨水平滑动;所述第一滑板可升降地设置在升降引导架的u形结构内,其两侧分别与第二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升降引导架下部远离导向座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板正上方;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安装板上,其驱动端竖直朝上;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螺纹穿过第一滑板且延伸至升降引导架上端,由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丝杆旋转,令第一滑板沿第二导向滑轨升降滑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滑板另一端,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感应丝饼支座上纺织丝饼的停留或途径状态;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且对应控制动作,所述接近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用于反馈感应信号。
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接近传感器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固定在第一滑板另一端。
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传输机构为辊轴传输机构。
10.基于此,本方案还提供一种物料辅助输送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物料感应装置。
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物料辅助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传输机构另一侧的物料驻留机构,所述物料驻留机构和物料感应装置之间的传输机构传输面设为丝饼转运区,所述物料驻留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限位架、转盘和推杆。
12.其中,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安装架固定在传输机构的另一侧,其驱动端向上延伸且高出传输机构的传输面;所述限位架设置在传输机构的一侧,其接近传输机构传输面的一侧用于阻挡限位丝饼支座的基座;所述转盘固定在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上;所述推杆为多个且呈环形阵列设置在转盘外周侧,所述推杆的一端与转盘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沿远离转盘中心方向延伸,其中,相邻推杆之间形成有引导区,所述引导区用于推移单个丝饼支座,相邻推杆形成的引导区由转盘带动旋转而循环进入传输机构的丝饼转运区的传输面上方,且将并排输送的丝饼支座逐个推移至丝饼转运区驻留,所述推杆由转盘带动旋转至传输机构的传输面上方时,其与限位架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丝饼支座的基座半径的0.6~0.9倍。
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物料辅助输送装置还包括转运单元,所述转运单元设于物料驻留机构上方且用于移取经驻留的纺织丝饼。
14.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将接近传感器设于第一滑板上,第一滑板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滑轨上,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导向座的第一导向滑轨和升降引导架的第二导向滑轨进行配合,实现了接近传感器在横向和竖向的电动调整,使其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调整或者更为精细地机械调整,令接近传感器可以被设定成感应区域仅覆盖丝饼转运区的纺织丝饼,而纺织丝饼被移取后,丝饼支座不进入到接近传感器的感应覆盖范围中,结合物料驻留机构的配合,使得经传输机构输送的丝饼托座能够根据其托持的纺织丝饼情况来实现驻留时间的调整,并且在纺织丝饼被移取后,能够尽快地将下一丝饼托座引导进入丝饼转运区中,同时将无托持纺织丝饼的丝饼托座输出,该方案能够提高纺丝生产转运系统中的物料输送配合联动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节约人力。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物料感应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物料感应装置的简要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物料感应装置的简要实施状态示意图之一,其中,虚线区域为接近传感器的感应范围;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物料感应装置的简要实施状态示意图之二,其中,虚线区域为接近传感器的感应范围;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物料辅助输送机构的简要实施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物料辅助输送机构的物料驻留机构的简要实施状态示意图之一;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物料辅助输送机构的物料驻留机构的简要实施状态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至图4之一所示,本方案一种用于纺织生产的物料感应装置1,用于对传输机构4上的纺织丝饼2进行感应,所述纺织丝饼2托持于丝饼支座3上,且所述丝饼支座3置于传输机构4上,所述丝饼支座3包括基座31和锥台形结构的支撑部32,所述物料感应装置1包括导向座11、第一滑块12、第一电机13、第一丝杆131、第一滑板142、安装板123、第二电机14、第二丝杆141、接近传感器15和控制器。
24.其中,导向座11为倒u形结构,其下端面固定在传输机构4一侧,所述导向座11的开口端朝向传输机构4的传输面,其上下两侧中部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导向座11的第一导向滑轨111;第一滑块12的下部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滑轨111上,其上端高出导向座11且形成有u形结构的升降引导架121,所述升降引导架121的u形结构内侧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导向滑轨122;所述第一电机13设置在导向座11内且位于导向座11远离其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一丝杆 131的一端与第一电机13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螺纹穿过第一滑块12且延伸至导向座11开口端,由第一电机13驱动第一丝杆131旋转,令第一滑块12沿第一导向滑轨111水平滑动;所述第一滑板142可升降地设置在升降引导架121 的u形结构内,其两侧分别与第二导向滑轨122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123设置在升降引导架121下部远离导向座11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板142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板123正上方;所述第二电机14设置在安装板123上,其驱动端竖直朝上;所述第二丝杆141的一端与第二电机14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螺纹穿过第一滑板13且延伸至升降引导架121上端,由第二电机14驱动第二丝杆141 旋转,令第一滑板13沿第二导向滑轨122升降滑动;所述接近传感器15设置在第一滑板13另一端,所述接近传感器15用于感应丝饼支座3上纺织丝饼2的停留或途径状态;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13和第二电机14连接且对应控制动作,所述接近传感器15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用于反馈感应信号。
25.本方案中,为了便于对第一滑块12和第一滑板142的移动位置进行较为精确地控制,所述第一电机13、第二电机14均为伺服电机。
26.而为了便于安装和调整接近传感器15,本方案中,所述接近传感器15通过固定组件151可拆卸固定在第一滑板142另一端。
27.为了方便对丝饼支座3进行移运,本方案中,所述传输机构4为辊轴传输机构。
28.基于图1至图4所示的物料感应装置1基础上,结合图5至图7之一所示,本方案还提供一种物料辅助输送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物料感应装置;除此之外,所述物料辅助输送装置还包括物料驻留机构5,所述物料驻留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限位架54、转盘52和推杆53。
29.其中,驱动电机51通过第二安装架511固定在辊轴传输机构(即传输机构4) 的另一侧,其驱动端向上延伸且高出辊轴传输机构的传输面;所述限位架54设置在辊轴传输机构的一侧,其接近辊轴传输机构传输面的一侧用于阻挡限位丝饼支座3的基座31;所述转盘52固定在驱动电机51的驱动端上;所述推杆53为多个且呈环形阵列设置在转盘52外周侧,所述推杆53的一端与转盘5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沿远离转盘52中心方向延伸,其中,相邻推
杆53之间形成有引导区531,所述引导区531用于推移单个丝饼支座3,相邻推杆53形成的引导区 531由转盘52带动旋转而循环进入辊轴传输机构的丝饼转运区的传输面上方,且将并排输送的丝饼支座3逐个推移至丝饼转运区驻留,所述推杆53由转盘52 带动旋转至辊轴传输机构的传输面上方时,其与限位架54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丝饼支座3的基座31半径的0.6~0.9倍。
30.本方案中,所述物料辅助输送装置还包括转运单元,所述转运单元设于物料驻留机构5上方且用于移取经驻留的纺织丝饼3;所述的转运单元包括:机械臂6、中转平台9、平移架71、水平移动机构7、升降机构8,所述中转平台9设于传输机构4的丝饼转运区一侧,其上端面设有多个堆垛柱,该堆垛柱用于穿置放置纺织丝饼2;所述平移架71跨设在传输机构4和中转平台9上方;所述水平移动机构7与平移架71连接且可沿平移架71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升降机构8,通过升降架81与水平移动机构7连接且由水平移动机构7带动升降机构8在中转平台9和传输机构4的丝饼转运区之间移动,所述机械臂6通过连接架61与升降机构8连接;其中,水平移动机构7、升降机构8和机械臂6均为现有装置,机械臂6的主要作用在于抓取移取丝饼托座3上的纺织丝饼2,因此,便不再赘述其具体细节。
31.本方案中,托持有纺织丝饼2的丝饼托座3被传输机构4传送进入到物料驻留机构5的工作区域内,由物料驻留机构5逐个将其推移至丝饼转运区中,然后物料感应装置1在感应到丝饼托座3上的纺织丝饼2后,反馈感应信号,然后升降机构8控制机械臂6下降对丝饼转运区中的纺织丝饼进行移取。
32.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用于纺织生产的物料感应装置,用于对传输机构上的纺织丝饼进行感应,所述纺织丝饼托持于丝饼支座上,所述丝饼支座包括基座和锥台形结构的支撑部,所述丝饼支座置于传输机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感应装置包括:导向座,为倒u形结构,其下端面固定在传输机构一侧,所述导向座的开口端朝向传输机构的传输面,其上下两侧中部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导向座的第一导向滑轨;第一滑块,下部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滑轨上,其上端高出导向座且形成有u形结构的升降引导架,所述升降引导架的u形结构内侧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导向滑轨;第一电机,设置在导向座内且位于导向座远离其开口端的一侧;第一丝杆,一端与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螺纹穿过第一滑块且延伸至导向座开口端,由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旋转,令第一滑块沿第一导向滑轨水平滑动;第一滑板,可升降地设置在升降引导架的u形结构内,其两侧分别与第二导向滑轨滑动连接;安装板,设置在升降引导架下部远离导向座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板正上方;第二电机,设置在安装板上,其驱动端竖直朝上;第二丝杆,一端与第二电机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螺纹穿过第一滑板且延伸至升降引导架上端,由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丝杆旋转,令第一滑板沿第二导向滑轨升降滑动;接近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滑板另一端,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感应丝饼支座上纺织丝饼的停留或途径状态;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且对应控制动作,所述接近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用于反馈感应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织生产的物料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织生产的物料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传感器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固定在第一滑板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织生产的物料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为辊轴传输机构。5.一种物料辅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物料感应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辅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传输机构另一侧的物料驻留机构,所述物料驻留机构和物料感应装置之间的传输机构传输面设为丝饼转运区,所述物料驻留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安装架固定在传输机构的另一侧,其驱动端向上延伸且高出传输机构的传输面;限位架,设置在传输机构的一侧,其接近传输机构传输面的一侧用于阻挡限位丝饼支座的基座;转盘,固定在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上;推杆,为多个且呈环形阵列设置在转盘外周侧,所述推杆的一端与转盘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沿远离转盘中心方向延伸,其中,相邻推杆之间形成有引导区,所述引导区用于推移单
个丝饼支座,相邻推杆形成的引导区由转盘带动旋转而循环进入传输机构的丝饼转运区的传输面上方,且将并排输送的丝饼支座逐个推移至丝饼转运区驻留,所述推杆由转盘带动旋转至传输机构的传输面上方时,其与限位架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丝饼支座的基座半径的0.6~0.9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辅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转运单元,所述转运单元设于物料驻留机构上方且用于移取经驻留的纺织丝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纺织生产的物料感应装置及物料辅助输送装置,本方案将接近传感器设于第一滑板上,第一滑板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滑轨上,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导向滑轨和第二导向滑轨进行配合,实现了接近传感器在xy方向的电动调整,而接近传感器可以被设定成感应区域仅覆盖丝饼转运区的纺织丝饼,在纺织丝饼被移取后,结合物料驻留机构的配合,使得可以根据丝饼托座托持的纺织丝饼情况来实现驻留时间的调整,在纺织丝饼被移取后,能够尽快地将下一丝饼托座引导进入丝饼转运区中,同时将无托持纺织丝饼的丝饼托座输出,该方案能够提高纺丝生产转运系统中的物料输送配合联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郑祥盘 刘冰灵 付重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闽江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