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楼板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
背景技术:
2.一般建筑中,往往采用现浇楼板或者预制楼板,在预制楼板施工中,通常需要对多个楼板进行拼接固定,常用的较为牢固的拼接方式为楔形块插接固定。
3.目前,地下室楼板在安装过程中,安装空间有限,预制楼板的拼接受限,往往需要将预制楼板竖起,进行拼接后在放平安装,操作非常费时费力,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楼板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将预制楼板竖起,进行拼接后在放平安装,费时费力,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包括两个楼板、楔形块和安装块,两个楼板相抵设置,两个所述楼板靠近的一侧两端分别开设有凹槽和固定设置有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对应的凹槽相匹配,两个所述楼板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楔形槽,多个所述楔形块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对应的楔形槽的内部,多个相邻的所述楔形块均通过连接环转动连接,两侧对应的所述楔形块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分别固定设置于前侧两个所述连接环的侧壁,两个所述安装块均通过螺栓与对应的楼板螺纹紧固连接,所述楼板的内部设置有隔音隔热机构。
7.优选的,所述隔音隔热机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位于楼板的中部,所述基层的两侧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隔音层和第二隔音层,所述第一隔音层和第二隔音层的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
8.优选的,多个所述楔形块均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而成。
9.优选的,两个所述楼板靠近侧均固定设置有阻尼。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表面均涂有防水涂层。
11.优选的,所述基层包括混凝土以及预埋于混凝土内的钢筋。
12.优选的,所述楔形槽的两侧壁且与连接环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条形槽。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隔音层和第二隔音层的横截面均为蜂窝状。
14.综上所述,本申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通过将两个楼板内侧的凸块与卡槽卡接,然后将多个楔形块依次塞入两个楔形槽内,然后使用螺栓将两个安装块与对应的楼板固定,即完成对两个楼板的快速拼接固定,由于多个相邻的楔形块通过连接环转动连接,即使得多个楔形块可转动折叠,从而方便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安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申请方便在狭小的空间内对楼板进行快速便捷的拼接固定,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申请提出的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中多个楔形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楼板、2凹槽、3凸块、4基层、5第一隔音层、6第二隔音层、7第一隔热层、8第二隔热层、9第一表面层、10第二隔热层、11楔形槽、12 楔形块、13安装块、14螺栓、15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包括两个楼板1、楔形块12和安装块13,两个楼板1相抵设置,两个楼板1靠近的一侧两端分别开设有凹槽2和固定设置有凸块3,两个凸块3分别与对应的凹槽2相匹配,两个楼板1靠近侧均固定设置有阻尼,能够提高楼板1的抗振性能。
23.参照图1-3,两个楼板1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楔形槽11,多个楔形块12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对应的楔形槽11的内部,多个相邻的楔形块12均通过连接环15转动连接,两侧对应的楔形块12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两个安装块13分别固定设置于前侧两个连接环15的侧壁,两个安装块13均通过螺栓14与对应的楼板1螺纹紧固连接,楼板1的内部设置有隔音隔热机构。
24.参照图1-2,隔音隔热机构包括基层4,基层4设置于楼板1的中部,基层4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合浇筑而成,能够提高楼板1的强度,基层4的两侧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隔音层5和第二隔音层6,第一隔音层5和第二隔音层6的横截面均为蜂窝状,能够提高楼板1的隔音性能,第一隔音层5和第二隔音层6的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层7和第二隔热层8,楔形槽11的两侧壁且与连接环15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条形槽,防止对楔形块12的插入造成干涉,能够提高楼板1的隔热性能,第一隔热层7和第二隔热层8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表面层9和第二表面层10,第一表面层9和第二表面层10的表面均涂有防水涂层,能够提高楼板1的防水性能。
25.本申请中,使用时,工作人员将两个楼板1相抵,使得两个楼板1内侧的凸块3与对应的卡槽2卡接,然后将多个楔形块12依次塞入对应的楔形槽11内,然后使用螺栓14将两个安装块13与对应的楼板1固定,即完成对两个楼板1的快速拼接固定,由于多个相邻的楔形块12通过连接环15转动连接,即使得多个相邻的楔形块12可转动折叠,从而方便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安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由于楼板1内第一隔音层5和第二隔音层6的设置,大大的提高了楼板1的隔音性能,由于楼板1内第一隔热层7和第二隔热层8的设置,大大的提高了楼板1的隔热性能。
26.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包括两个楼板(1)、楔形块(12)和安装块(13),其特征在于,两个楼板(1)相抵设置,两个所述楼板(1)靠近的一侧两端分别开设有凹槽(2)和固定设置有凸块(3),两个所述凸块(3)分别与对应的凹槽(2)相匹配,两个所述楼板(1)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楔形槽(11),多个所述楔形块(12)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对应的楔形槽(11)的内部,多个相邻的所述楔形块(12)均通过连接环(15)转动连接,两侧对应的所述楔形块(12)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13)分别固定设置于前侧两个所述连接环(15)的侧壁,两个所述安装块(13)均通过螺栓(14)与对应的楼板(1)螺纹紧固连接,所述楼板(1)的内部设置有隔音隔热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隔热机构包括基层(4),所述基层(4)位于楼板(1)的中部,所述基层(4)的两侧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隔音层(5)和第二隔音层(6),所述第一隔音层(5)和第二隔音层(6)的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层(7)和第二隔热层(8),所述第一隔热层(7)和第二隔热层(8)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表面层(9)和第二表面层(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楔形块(12)均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楼板(1)靠近侧均固定设置有阻尼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层(9)和第二表面层(10)的表面均涂有防水涂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4)包括混凝土以及预埋于混凝土内的钢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11)的两侧壁且与连接环(15)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条形槽。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音层(5)和第二隔音层(6)的横截面均为蜂窝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楼板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多层地下室楼板结构,包括楼板、楔形块和安装块,两个楼板相抵设置,两个所述楼板靠近的一侧两端分别开设有凹槽和固定设置有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对应的凹槽相匹配,两个所述楼板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楔形槽,多个所述楔形块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对应的楔形槽的内部,多个相邻的所述楔形块均通过连接环转动连接,两侧对应的所述楔形块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分别固定设置于前侧两个所述连接环的侧壁,两个所述安装块均通过螺栓与对应的楼板螺纹紧固连接。本申请方便在狭小的空间内对楼板进行快速便捷的拼接固定,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省力。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邱宇华 彭亮平 卢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韶关市鹏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