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9  10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基坑排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坑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基坑施工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是放大坡开挖,同时设计支护系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能较好地保护周边环境;在基坑施工时,基坑斜坡内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会不断的从斜坡大面积渗出,使斜坡基体流失变形,增加支护的承重力,甚至会导致至支护系统变形倒塌,因此基坑施工过程中排水措施的设置非常重要。
    3.中国发明专利(公告号:cn110093931b)在2020年公开了一种土建施工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基坑本体,基坑本体的四角开设有集水槽,相邻的集水槽之间且位于基坑本体的四周边缘开设有引水槽,每个集水槽内均设置有水泵,水泵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延伸至基坑本体外的抽水管,基坑本体的侧壁上抵接设置有多个支板,支板的高度高于基坑本体的侧壁的高度,每个支板内均开设有腔体,支板朝向基坑本体的侧壁上的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腔体连通的进水孔,支板背离基坑本体的面上且位于支板的下部倾斜设置有多个排水管,排水管远离支板的端部朝向引水槽设置;该基坑排水结构能够防止积水过多导致基坑本体侧壁出现坍塌的现象,但是该排水结构比较复杂,比较依赖于支板本身的结构,对土体内部的排水效果并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坑排水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土体内的基坑,所述基坑的底部四周设有排水沟,底部的至少一侧设有集水槽,所述排水沟汇集至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排水沟的截面尺寸,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有自吸潜水泵,所述自吸潜水泵与所述土体上方的抽排装置连接并进行排水;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排水沟的内侧壁均设置为墙体结构,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排水沟的外周均设置有排水垫层,所述排水垫层沿所述基坑的侧壁延伸铺设至所述土体的上表面;所述基坑的侧壁均铺设有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内侧分别设有若干排水插管,所述排水插管穿过所述排水垫层伸入到所述土体中,所述排水插管上间隔的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排水插管上还套设有滤网套;所述基坑的侧壁和所述支护板均为倾斜设置。
    7.本基坑排水结构设置合理,易于施工和布置,排水效果好,既能够将所述基坑中的明水快速抽排出去,也能够将所述土体内渗入的水排出,确保所述基坑四周土体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垮塌现象,基坑安全性高。
    8.周向设置的所述排水沟能够接收上方流入的水并分别引至所述集水槽,集水槽内的水通过所述自吸潜水泵和抽排装置排出基坑外;在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排水沟内设置所述墙体结构,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集水槽和排水沟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在水的浸泡下不易
    散落垮塌,能够长期使用。
    9.所述排水垫层的设置能够将土体上方以及内表面的水引流至所述排水沟或者所述集水槽的底部,水多后能够自行上涌,便于抽排,由于所述排水垫层的排水性能好于土体本身,比如下雨时雨水落至土体上方时,雨水优先会沿所述排水垫层流至集水槽。
    10.所述支护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强所述基坑内壁的支护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外部水源下流,水不会直接从基坑内浸入土体中;而且所述支护板上连接有所述排水插管,所述排水插管能够将所述土体内部的水引流出来,并沿所述支护板流至排水沟;所述排水插管上的进水孔能够让土体中的水渗入管内,所述滤网套的设置能够防止土块或者砂石随水流进入管内。所述基坑的侧壁和所述支护板均倾斜设置,有利于水往下流。
    11.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设置在底部任一侧的中部位置,所述排水沟从两侧连通至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两侧的所述排水沟均设有倾斜坡度,由高向低的汇入所述集水槽。
    12.在这种结构下只用设置一个所述集水槽,将其设置在中部,能够让排水沟形成对称结构,有利于水流均匀流入集水槽。将排水沟的底部设置一定的坡度,比如倾斜5-10
    °
    ,有利于水快速流至所述集水槽。
    13.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垫层为铺设的地瓜石或者透水混凝土,具有多孔排水结构,便于走水。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板与所述土体之间通过若干锚杆固定,所述支护板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道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从上端部沿斜面延伸至所述排水沟。
    15.所述锚杆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支护板的安装稳定性,所述排水插管插入土体后也能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共同提升支护板的连接强度;所述导流槽的设置,起到引导水流的作用。
    16.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插管的插入端为实体尖端,所述排水插管向上倾斜的插入所述土体中。实体尖端的设置便于所述排水插管插入所述土体中,向上倾斜的设置,有利于管内的水向下流动。
    17.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板上设有若干插入孔,所述排水插管沿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土体中,所述排水插管的外端部与所述支护板的外壁连接并露出所述排水插管的内腔;或者,所述排水插管连接在所述支护板的内侧,所述支护板内设有与所述排水插管的内腔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连通至所述排水沟。
    18.进一步的,所述基坑的底部向上凸起,所述凸起高于所述排水沟的上表面,所述凸起的四周均设有圆弧倒角。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所述基坑底部中间积水,基坑底部的水也能够顺利的流入四周的排水沟中。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基坑排水结构设置合理,易于施工和布置,排水效果好,既能够将所述基坑中的明水快速抽排出去,也能够将所述土体内渗入的水排出,确保所述基坑四周土体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垮塌现象,基坑安全性高;2、周向设置的所述排水沟能够接收上方流入的水并分别引至所述集水槽,在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排水沟内设置所述墙体结构,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集水槽和排水沟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在水的浸泡下不易散落垮塌,能够长期使用;3、所述排水垫层的设置能够将土体上方以及内表面的水引流至所述排水沟或者所述集水槽的底部,所述排水插管能够将所述土体内部的
    水引流出来,并沿所述支护板流至排水沟;4、所述支护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强所述基坑内壁的支护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外部水源下流,水不会直接从基坑内浸入土体中,倾斜设置有利于水往下流。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排水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排水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排水结构的排水插管与支护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排水结构的排水插管与支护板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土体;2、基坑;3、排水沟;4、集水槽;5、自吸潜水泵;6、抽排装置;7、墙体结构;8、排水垫层;9、支护板;10、排水插管;11、导流槽;12、锚杆;13、进水孔;14、滤网套;15、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图3所示,一种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土体1内的基坑2,所述基坑2的底部四周设有排水沟3,底部的至少一侧设有集水槽4,所述排水沟3汇集至所述集水槽4,所述集水槽4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排水沟3的截面尺寸,所述集水槽4的底部设有自吸潜水泵5,所述自吸潜水泵5与所述土体1上方的抽排装置6连接并进行排水;所述集水槽4和所述排水沟3的内侧壁均设置为墙体结构7,所述集水槽4和所述排水沟3的外周均设置有排水垫层8,所述排水垫层8沿所述基坑2的侧壁延伸铺设至所述土体1的上表面;所述基坑2的侧壁均铺设有支护板9,所述支护板9的内侧分别设有若干排水插管10,所述排水插管10穿过所述排水垫层8伸入到所述土体1中,所述排水插管10上间隔的设有若干进水孔13,所述排水插管10上还套设有滤网套14;所述基坑2的侧壁和所述支护板9均为倾斜设置。
    29.本基坑排水结构设置合理,易于施工和布置,排水效果好,既能够将所述基坑中的明水快速抽排出去,也能够将所述土体内渗入的水排出,保确保所述基坑四周土体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垮塌现象,基坑安全性高。
    30.周向设置的所述排水沟3能够接收上方流入的水并分别引至所述集水槽4,集水槽4内的水通过所述自吸潜水泵5和抽排装置6排出基坑外;在所述集水槽4和所述排水沟3内
    设置所述墙体结构7,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集水槽4和排水沟3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在水的浸泡下不易散落垮塌,能够长期使用。
    31.所述排水垫层8的设置能够将土体1上方以及内表面的水引流至所述排水沟3或者所述集水槽4的底部,水多后能够自行上涌,便于抽排,由于所述排水垫层8的排水性能好于土体1本身,比如下雨时雨水落至土体上方时,雨水优先会沿所述排水垫层8流至集水槽4。
    32.所述支护板9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强所述基坑2内壁的支护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外部水源下流,水不会直接从基坑内浸入土体1中;而且所述支护板9上连接有所述排水插管10,所述排水插管10能够将所述土体1内部的水引流出来,并沿所述支护板9流至排水沟3;所述排水插管10上的进水孔13能够让土体1中的水渗入管内,所述滤网套14的设置能够防止土块或者砂石随水流进入管内。所述基坑2的侧壁和所述支护板9均倾斜设置,有利于水往下流。
    33.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4设置在底部任一侧的中部位置,所述排水沟3从两侧连通至所述集水槽4;所述集水槽4的深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所述排水沟3的深度和宽度,两侧的所述排水沟3均设有倾斜坡度,由高向低的汇入所述集水槽4。
    34.在这种结构下只用设置一个所述集水槽4,将其设置在中部,能够让排水沟3形成对称结构,有利于水流均匀流入集水槽。将排水沟3的底部设置一定的坡度,比如倾斜5
    °
    ,有利于水快速流至所述集水槽。
    35.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垫层8为铺设的地瓜石,相邻的地瓜石之间具有间隙,具有多孔排水结构,便于走水。
    36.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板9与所述土体1之间通过若干锚杆12固定,所述支护板9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道导流槽11,所述导流槽11从上端部沿斜面延伸至所述排水沟3。
    37.所述锚杆12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支护板9的安装稳定性,所述排水插管10插入土体后也能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共同提升支护板9的连接强度;所述导流槽11的设置,起到引导水流的作用。
    38.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插管10的插入端为实体尖端,所述排水插管10向上倾斜10
    °
    插入所述土体1中。实体尖端的设置便于所述排水插管10插入所述土体1中,向上倾斜的设置,有利于管内的水向下流动。
    3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插管10连接在所述支护板9的内侧,所述支护板9内设有与所述排水插管10的内腔连通的排水通道15,所述排水通道15连通至所述排水沟3。
    40.进一步的,所述基坑2的底部向上凸起,所述凸起高于所述排水沟3的上表面,所述凸起的四周均设有圆弧倒角。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所述基坑2底部中间积水,基坑底部的水也能够顺利的流入四周的排水沟3中。
    41.实施例二:
    42.本实施例提供了排水插管的另一种安装方式。
    43.如图4所示,所述支护板9上设有若干插入孔,插入孔的位置处于所述导流槽11中,所述排水插管10沿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土体1中,所述排水插管10的外端部与所述支护板的外壁连接并露出所述排水插管10的内腔。
    44.这样设置所述排水插管10不受所述支护板9安装的限制,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而且便于从外部直接清理所述排水插管10的内腔。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土体内的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底部四周设有排水沟,底部的至少一侧设有集水槽,所述排水沟汇集至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排水沟的截面尺寸,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有自吸潜水泵,所述自吸潜水泵与所述土体上方的抽排装置连接并进行排水;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排水沟的内侧壁均设置为墙体结构,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排水沟的外周均设置有排水垫层,所述排水垫层沿所述基坑的侧壁延伸铺设至所述土体的上表面;所述基坑的侧壁均铺设有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内侧分别设有若干排水插管,所述排水插管穿过所述排水垫层伸入到所述土体中,所述排水插管上间隔的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排水插管上还套设有滤网套;所述基坑的侧壁和所述支护板均为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设置在底部任一侧的中部位置,所述排水沟从两侧连通至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两侧的所述排水沟均设有倾斜坡度,由高向低的汇入所述集水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垫层为铺设的地瓜石或者透水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与所述土体之间通过若干锚杆固定,所述支护板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道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从上端部沿斜面延伸至所述排水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插管的插入端为实体尖端,所述排水插管向上倾斜的插入所述土体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上设有若干插入孔,所述排水插管沿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土体中,所述排水插管的外端部与所述支护板的外壁连接并露出所述排水插管的内腔;或者,所述排水插管连接在所述支护板的内侧,所述支护板内设有与所述排水插管的内腔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连通至所述排水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底部向上凸起,所述凸起高于所述排水沟的上表面,所述凸起的四周均设有圆弧倒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土体内的基坑,所述基坑的底部四周设有排水沟和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有自吸潜水泵,所述自吸潜水泵与所述土体上方的抽排装置连接并进行排水;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排水沟的内侧壁均设置为墙体结构,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排水沟的外周均设置有排水垫层,所述排水垫层沿所述基坑的侧壁延伸铺设至所述土体的上表面;所述基坑的侧壁均铺设有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内侧分别设有若干排水插管,所述排水插管穿过所述排水垫层伸入到所述土体中;本基坑排水结构设置合理,排水效果好,既能够将基坑中的明水快速抽排出去,也能够将土体内渗入的水排出,确保基坑土体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垮塌现象,基坑安全性高。坑安全性高。坑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吴西臣 范士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6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