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

    专利查询2022-08-19  105



    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锦纶尼龙废丝加工工艺领域,具体是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2.再生纤维纱线从开始认知直到再生原料在各类纺织品中应用越来越广,现今纤维的循环利用发展已颇具规模。在过去,天然纤维的回收利用只是与低质量织物的生产相关联,但今天的情况非常不同,随着全球资源再生认知不断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废纤维资源被回收利用再生纤维。从废丝到再生纤维成品可通过全流程优化工艺实现,但现有的大多数锦纶尼龙废丝在进行冷却定型时无法对废丝进行合理限位和固定导致废丝易在冷却时出现脱落,且不够环保和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包括用于废丝加工的承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的上端面分别安装有滤液箱、水冷箱和抽水泵机,所述滤液箱和水冷箱的内腔相互连通,且滤液箱和水冷箱之间设置有一级滤网,所述承载台的一侧外壁上固设有冷却水槽,所述抽水泵机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伸入冷却水槽中,且抽水泵机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端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水冷箱的内腔中可拆卸安装有废丝夹持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对废丝进行冷却前,可先将废丝固定在废丝夹持结构内,避免在冷却时,废丝发生脱落,且再将固定好废丝的废丝夹持结构向下插入水冷箱中,并用螺栓固定,且抽水泵机利用进水管抽取冷却水槽中的冷却水,同时通过出水管和雾化喷头将冷却水均匀喷洒至废丝表面,实现快速水冷,且通过雾化喷头喷出的冷却水还能导流至水冷箱中,待水冷箱中的冷却水集聚至一定深度后,废丝可全部浸没在冷却水中,冷却效果更好。
    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废丝夹持结构包括用于与水冷箱配合连接的固定套架、载杆以及固定夹持组件,所述固定套架一端安装有手持杆,所述固定套架另一端连接有载杆。
    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载杆的一侧外壁上沿垂直方向上对应固定夹持组件设有定位夹槽,每组所述定位夹槽的内腔均与对应的固定夹持组件卡接,所述定位夹槽的内腔中还贯穿螺接有定位螺栓。每组固定夹持组件可对应与之相同的定位夹槽,在安装时可将固定夹持组件卡入定位夹槽中并利用定位螺栓进行固定,且也方便快速将固定夹持组件拆卸下来清洗或检修。
    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架、上夹网板、下夹网板以及弹性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夹槽,且固定架的上下两端滑动设置有上夹网板和下夹网板。在安装废丝时,可将废丝穿入夹槽中,并利用上夹网板和下夹网
    板对废丝的上下两侧进行夹紧和限位,同时由于上夹网板和下夹网板为格网状,也不影响雾化喷头对废丝表面的喷洒。
    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上夹网板和下夹网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凸件,且所述凸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提高上夹网板和下夹网板对废丝的夹紧力度,且可根据废丝的厚度适度改变上夹网板和下夹网板之间的距离。
    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的内腔中设置有漏液腔室,所述漏液腔室的进液端连通滤液箱且漏液腔室与滤液箱之间固设有二级滤网,且所述承载台的底面上分别安装有集液箱和泵机,所述集液箱的进液端连通漏液腔室,且集液箱的出液端连接泵机,所述泵机的出液端连接冷却水槽。进入水冷箱中的冷却水在冷却完成且取出废丝夹持结构后,可由水冷箱导入至滤液箱中,且利用一级滤网进行一次过滤,且再向下排入至漏液腔室中,期间经过二级滤网进行二次过滤,最后过滤处理好的冷却水排入至集液箱中进行存储,且泵机可再将集液箱中的冷却水排入至冷却水槽中供下次冷却循环使用,与以往的水冷装置相比,更加节能且环保。
    1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抽水泵机的外侧安装有长推杆,所述长推杆的一端伸入水冷箱中且长推杆的顶端安装有铲件,所述长推杆远离铲件的一端内侧设置有触碰压件。在冷却完成后,可向水冷箱的方向推动长推杆,此时铲件可将水冷箱中的未处理的水流快速推入至滤液箱中。
    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槽的一端连接有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的进风端连接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靠近触碰压件的一侧外壁上端对应安装有触碰式开关,所述触碰式开关对应接触触碰压件。当长推杆被向前推动时,触碰压件也能同步移动并接触到触碰式开关,此时冷却风机开启并利用冷却风道对进入冷却水槽中的水流进行再次风冷,方便后续继续冷却使用。
    12.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在对废丝进行冷却前,可先将废丝固定在废丝夹持结构内,避免在冷却时,废丝发生脱落,且再将固定好废丝的废丝夹持结构向下插入水冷箱中,并用螺栓固定,且抽水泵机利用进水管抽取冷却水槽中的冷却水,同时通过出水管和雾化喷头将冷却水均匀喷洒至废丝表面,实现快速水冷,且通过雾化喷头喷出的冷却水还能导流至水冷箱中,待水冷箱中的冷却水集聚至一定深度后,废丝可全部浸没在冷却水中,冷却效果更好。
    14.2.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废丝时,可将废丝穿入夹槽中,并利用上夹网板和下夹网板对废丝的上下两侧进行夹紧和限位,同时由于上夹网板和下夹网板为格网状,也不影响雾化喷头对废丝表面的喷洒。
    15.3.本实用新型进入水冷箱中的冷却水在冷却完成且取出废丝夹持结构后,可由水冷箱导入至滤液箱中,且利用一级滤网进行一次过滤,且再向下排入至漏液腔室中,期间经过二级滤网进行二次过滤,最后过滤处理好的冷却水排入至集液箱中进行存储,且泵机可再将集液箱中的冷却水排入至冷却水槽中供下次冷却循环使用,与以往的水冷装置相比,更加节能且环保。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丝夹持结构具体结构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夹持组件平面结构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夹持组件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包括用于废丝加工的承载台1,承载台1的上端面分别安装有滤液箱2、水冷箱3和抽水泵机4,承载台1的内腔中设置有漏液腔室8,漏液腔室8的进液端连通滤液箱2且漏液腔室8与滤液箱2之间固设有二级滤网81,且承载台1的底面上分别安装有集液箱11和泵机12,集液箱11的进液端连通漏液腔室8,且集液箱11的出液端连接泵机12,泵机12的出液端连接冷却水槽5,进入水冷箱3中的冷却水在冷却完成且取出废丝夹持结构6后,可由水冷箱3导入至滤液箱2中,且利用一级滤网21进行一次过滤,且再向下排入至漏液腔室8中,期间经过二级滤网81进行二次过滤,最后过滤处理好的冷却水排入至集液箱11中进行存储,且泵机12可再将集液箱11中的冷却水排入至冷却水槽5中供下次冷却循环使用,与以往的水冷装置相比,更加节能且环保。
    25.滤液箱2和水冷箱3的内腔相互连通,且滤液箱2和水冷箱3之间设置有一级滤网21,承载台1的一侧外壁上固设有冷却水槽5,抽水泵机4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41,进水管41的底端伸入冷却水槽5中,且抽水泵机4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42,出水管42的底端安装有雾化喷头421,抽水泵机4的外侧安装有长推杆9,长推杆9的一端伸入水冷箱3中且长推杆9的顶端安装有铲件91,长推杆9远离铲件91的一端内侧设置有触碰压件92,在冷却完成后,可向水冷箱3的方向推动长推杆9,此时铲件91可将水冷箱3中的未处理的水流快速推入至滤液箱2中。
    26.冷却水槽5的一端连接有冷却风道51,冷却风道51的进风端连接冷却风机52,冷却风机52靠近触碰压件92的一侧外壁上端对应安装有触碰式开关521,触碰式开关521接触连接触碰压件92,当长推杆9被向前推动时,触碰压件92也能同步移动并接触到触碰式开关521,此时冷却风机52开启并利用冷却风道51对进入冷却水槽5中的水流进行再次风冷,方便后续继续冷却使用。
    27.水冷箱3的内腔中可拆卸安装有废丝夹持结构6,本实用新型在对废丝进行冷却前,可先将废丝固定在废丝夹持结构6内,避免在冷却时,废丝发生脱落,且再将固定好废丝的废丝夹持结构6向下插入水冷箱3中,并用螺栓固定,且抽水泵机4利用进水管41抽取冷却水槽5中的冷却水,同时通过出水管42和雾化喷头421将冷却水均匀喷洒至废丝表面,实现快速水冷,且通过雾化喷头421喷出的冷却水还能导流至水冷箱3中,待水冷箱3中的冷却水集聚至一定深度后,废丝可全部浸没在冷却水中,冷却效果更好。
    28.请参阅图3和图4,废丝夹持结构6包括用于与水冷箱3进行螺接的固定套架61、载杆62以及固定夹持组件63,固定套架61的顶端安装有手持杆611,固定套架61的底端连接有
    载杆62,固定夹持组件63沿垂直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三组,固定夹持组件63用于对废丝进行夹持和限位,且三组固定夹持组件63可对应三组尺寸不同的废丝,实用性更强。
    29.载杆62的一侧外壁上沿垂直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三组定位夹槽612,定位夹槽612的尺寸比为3:2:1,且每组定位夹槽612的内腔中均卡接有相对应的固定夹持组件63,定位夹槽612的内腔中还贯穿螺接有定位螺栓6121,每组固定夹持组件63可对应与之相同的定位夹槽612,在安装时可将固定夹持组件63卡入定位夹槽612中并利用定位螺栓6121进行固定,且也方便快速将固定夹持组件63拆卸下来清洗或检修。
    30.请参阅图5和图6,固定夹持组件63包括固定架631、上夹网板632、下夹网板633以及弹性件634,固定架63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夹槽6311,且固定架631的上下两端滑动设置有上夹网板632和下夹网板633,在安装废丝时,可将废丝穿入夹槽6311中,并利用上夹网板632和下夹网板633对废丝的上下两侧进行夹紧和限位,同时由于上夹网板632和下夹网板633为格网状,也不影响雾化喷头421对废丝表面的喷洒。
    31.上夹网板632和下夹网板633的两端均设置有凸件7,且凸件7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634,弹性件634用于提高上夹网板632和下夹网板633对废丝的夹紧力度,且可根据废丝的厚度适度改变上夹网板632和下夹网板633之间的距离。
    32.工作原理:在对废丝进行冷却前,可先将废丝固定在废丝夹持结构6内,避免在冷却时,废丝发生脱落,且再将固定好废丝的废丝夹持结构6向下插入水冷箱3中,并用螺栓固定,且抽水泵机4利用进水管41抽取冷却水槽5中的冷却水,同时通过出水管42和雾化喷头421将冷却水均匀喷洒至废丝表面,实现快速水冷,且通过雾化喷头421喷出的冷却水还能导流至水冷箱3中,进入水冷箱3中的冷却水在冷却完成且取出废丝夹持结构6后,可由水冷箱3导入至滤液箱2中,且利用一级滤网21进行一次过滤,且再向下排入至漏液腔室8中,期间经过二级滤网81进行二次过滤,最后过滤处理好的冷却水排入至集液箱11中进行存储,且泵机12可再将集液箱11中的冷却水排入至冷却水槽5中供下次冷却循环使用。
    33.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包括用于废丝加工的承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的上端面分别安装有滤液箱、水冷箱和抽水泵机,所述滤液箱和水冷箱的内腔相互连通,且滤液箱和水冷箱之间设置有一级滤网,所述承载台的一侧外壁上固设有冷却水槽,所述抽水泵机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伸入冷却水槽中,且抽水泵机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端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水冷箱的内腔中可拆卸安装有废丝夹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丝夹持结构包括用于与水冷箱配合连接的固定套架、载杆以及固定夹持组件,所述固定套架一端安装有手持杆,所述固定套架另一端连接有载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杆的一侧外壁上沿垂直方向上对应固定夹持组件设有定位夹槽,每组所述定位夹槽的内腔均与对应的固定夹持组件卡接,所述定位夹槽的内腔中还贯穿螺接有定位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架、上夹网板、下夹网板以及弹性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夹槽,且固定架的上下两端滑动设置有上夹网板和下夹网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网板和下夹网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凸件,且所述凸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的内腔中设置有漏液腔室,所述漏液腔室的进液端连通滤液箱且漏液腔室与滤液箱之间固设有二级滤网,且所述承载台的底面上分别安装有集液箱和泵机,所述集液箱的进液端连通漏液腔室,且集液箱的出液端连接泵机,所述泵机的出液端连接冷却水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机的外侧安装有长推杆,所述长推杆的一端伸入水冷箱中且长推杆的顶端安装有铲件,所述长推杆远离铲件的一端内侧设置有触碰压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锦纶废丝水冷装置,涉及锦纶尼龙废丝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废丝加工的承载台,滤液箱和水冷箱之间设置有一级滤网,抽水泵机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底端伸入冷却水槽中,且抽水泵机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底端安装有雾化喷头,水冷箱的内腔中可拆卸安装有废丝夹持结构。本申请所述系统在对废丝进行冷却前,可先将废丝固定在废丝夹持结构内,避免在冷却时,废丝发生脱落,通过出水管和雾化喷头将冷却水均匀喷洒至废丝表面,实现快速水冷,且通过雾化喷头喷出的冷却水还能导流至水冷箱中,待水冷箱中的冷却水集聚至一定深度后,废丝可全部浸没在冷却水中,冷却效果更好。冷却效果更好。冷却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郑祥盘 刘冰灵 付重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闽江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6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