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实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9  13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力学和耐腐蚀性能评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腐蚀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2.火车作为我国主要的运输工具,其运行环境复杂且货车用于运输煤、焦炭等腐蚀比较严重的货物。耐候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货车车体,外部复杂的环境因素,以及焊接残余应力或外部应力的共同作用使货车车体材料更易腐蚀,对整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巨大的潜在隐患。
    3.我国货车车体主要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服役,目前主要采用周期浸润腐蚀试验(一种模拟大气腐蚀的快速试验方法,使金属试样交替地浸入液态腐蚀介质和暴露在空气中)来进行干湿交替环境模拟实验,周期浸润腐蚀试验可以进行无应力/应力环境的实验,但这种实验反应的材料腐蚀性能与实际服役环境相差较大,其主要依靠样品的浸入和浸出来实现,从而导致无法实现动态应力环境下的实验,上述实验的缺点为:第一,无法模拟较接近的现场情况,以同时进行多种耦合因素的腐蚀实验;第二,随着溶液的蒸发,人工需要每天进行手动溶液补给,无法进行自动补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腐蚀实验设备,以实现自动补液,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满足多种耦合因素下的腐蚀实验。
    5.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腐蚀实验设备,包括样品存放装置、补料装置、第一应力加载装置、第二应力加载装置、电化学测试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及含有数据采集模块的控制器,其中: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内设置有中空腔,用于存放测试样品和腐蚀介质;所述电化学测试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测试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中空腔内的温度;所述第一应力加载装置和所述第二应力加载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测试样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应力加载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应力加载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端,以对所述测试样品进行拉伸及应力检测;所述补料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补料装置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以向所述中空腔内补充所述腐蚀介质。
    6.可选的,所述腐蚀介质为溶液和/或气体。
    7.可选的,所述腐蚀实验设备还包括废料收集装置,所述废料收集装置包括出料阀门、出料管路和废料收集箱,所述出料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所述出料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废料收集箱相连通,所述出料阀门连通安装在所述出料管路上,所述出料阀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8.可选的,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包括多个螺栓、液位传感器和限定出所述中空腔的釜体、上釜盖、下釜盖,所述上釜盖和所述下釜盖可拆卸地密封安装在所述釜体上的两开口
    端,所述上釜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下釜盖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螺栓、多个所述通孔及多个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一一对应,当多个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多个所述通孔及多个所述安装孔口后,多个所述螺栓位于所述釜体的外侧,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且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9.可选的,所述补料装置包括进液阀门、进液管路、蠕动泵、存储箱以及气瓶、进气管路、启闭阀门,所述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所述进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存储箱相连通,所述溶液存放在所述存储箱内,所述进液阀门连通安装在所述进液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蠕动泵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气体存放在所述气瓶内,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瓶相连通,所述启闭阀门连通安装在所述进气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10.可选的,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中空腔内的热电偶和升温圈,所述升温圈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中空腔内的温度升高,所述热电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以检测所述中空腔内的温度。
    11.可选的,所述电化学测试装置包括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及所述测试样品,所述参比电极、所述辅助电极及所述测试样品构成三电极体系,所述参比电极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参比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辅助电极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辅助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测试样品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测试样品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应力加载装置包括第一拉伸轴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拉伸轴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测试样品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以检测所述第一拉伸轴的拉伸距离;所述第二应力加载装置包括第二拉伸轴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拉伸轴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测试样品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以检测所述第二拉伸轴的拉伸距离。
    13.可选的,所述腐蚀实验设备还包括固定框架,所述样品存放装置、所述补料装置、所述第一应力加载装置、所述第二应力加载装置、所述电化学测试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及所述控制器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框架上。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腐蚀实验设备包括样品存放装置、补料装置、第一应力加载装置、第二应力加载装置、电化学测试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及含有数据采集模块的控制器,通过将测试样品安装在中空腔内,向中空腔内加入腐蚀介质,以使测试样品被腐蚀介质浸润,当中空腔内有溶液存在时,对测试样品进行电化学腐蚀实验;通过控制器对应变速率参数进行设置,以对测试样品进行应力腐蚀实验;上述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装置保证了实验过程中所需的实验温度,通过液位传感器和补料装置对中空腔内的液位进行检测,进而能够定量且自动地向中空腔内补充腐蚀介质,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实现了在干湿交替的腐蚀环境下对测试样品进行腐蚀实验,同时根据实验需要可选择地进行电化学实验和/或应力腐蚀实验,满足了多种耦合因素下的腐蚀实验。
    附图说明
    15.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腐蚀实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腐蚀实验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样品存放装置;2:补料装置;3:第一应力加载装置;4:第二应力加载装置;5:电化学测试装置;6:温度控制装置;7:控制器;8:废料收集装置;9:固定框架;
    20.11:中空腔;12:螺栓;13:釜体;14:上釜盖;15:下釜盖;
    21.21:进液阀门;22:进液管路;23:蠕动泵;24:存储箱;
    22.31:第一拉伸轴;
    23.41:第二拉伸轴;
    24.51:参比电极;52:辅助电极;53:测试样品;
    25.61:热电偶;62:升温圈;
    26.81:出料阀门;82:出料管路;83:废料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腐蚀实验设备,包括样品存放装置1、补料装置2、第一应力加载装置3、第二应力加载装置4、电化学测试装置5、温度控制装置6及含有数据采集模块的控制器7,其中:样品存放装置1内设置有中空腔11,用于存放测试样品53和腐蚀介质;电化学测试装置5与控制器7电连接,用于检测测试样品53的电化学性能;温度控制装置6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用于检测中空腔11内的温度;第一应力加载装置3和第二应力加载装置4均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测试样品5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应力加载装置3安装在第一端,第二应力加载装置4安装在第二端,以对测试样品53进行拉伸及应力检测;补料装置2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补料装置2与中空腔11相连通,以向中空腔11内补充腐蚀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当进行电化学腐蚀实验时,腐蚀介质里含有溶液。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腐蚀实验设备包括样品存放装置1、补料装置2、第一应力加载装置3、第二应力加载装置4、电化学测试装置5、温度控制装置6及含有数据采集模块的控制器7,通过将测试样品53安装在中空腔 11内,向中空腔11内加入腐蚀介质,以使测试样品53被腐蚀介质浸润,当中空腔11内有溶液存在时,对测试样品53进行电化学腐蚀实验;通过控制器7对应变速率参数进行设置,以对测试样品53进行应力腐蚀实验;上述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装置6保证了实验过程中所需的实验温度,通过液位传感器和补料装置2对中空腔11内的液位进行检测,进而能够定量且自动地向中空腔11内补充腐蚀介质,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实现了在干湿交替的腐蚀环境下对测试样品53进行腐蚀实验,同时根据实验需要可选择地进行电化学实验和/或应力腐蚀实验,满足了多种耦合因素下的腐蚀实验。
    3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腐蚀介质为溶液和/或气体,即腐蚀介质既可以为溶液或气体,也可以为溶液和气体的组合,从而使腐蚀实验设备能适用于多种腐蚀介质,可以实现不同浓度环境下的液、气介质腐蚀实验,提高了腐蚀实验设备的适用性。
    31.如图1所示,腐蚀实验设备还包括废料收集装置8,废料收集装置8 包括出料阀门
    81、出料管路82和废料收集箱83,出料管路82的一端与中空腔11相连通,出料管路82的另一端与废料收集箱83相连通,出料阀门81连通安装在出料管路82上,出料阀门81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避免了废料排到环境中,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腐蚀实验设备的环保性,并且控制器7控制废料收集装置8及时地将中空腔11 内的废料排出中空腔11,提高了腐蚀实验设备的使用方便性。
    32.如图1和图2所示,样品存放装置1包括多个螺栓12、液位传感器和限定出中空腔11的釜体13、上釜盖14、下釜盖15,上釜盖14和下釜盖15可拆卸地密封安装在釜体13上的两开口端,上釜盖1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下釜盖15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螺栓12、多个通孔及多个安装孔的数量一一对应,当多个螺栓12依次穿过多个通孔及多个安装孔口后,多个螺栓12位于釜体13的外侧,液位传感器安装在中空腔11内,且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釜体13可以为透明材料制成的;螺栓12包括配套的螺母。本实施例中,上釜盖14和下釜盖15可拆卸地密封安装在釜体13上,可便于将测试样品53或实验开始时的腐蚀介质从釜体13上的开口端放入中空腔11内,提高了腐蚀实验设备的使用方便性;另外,螺栓12安装完成后位于釜体13的外侧,便于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腐蚀实验设备的操作方便性。
    33.如图1所示,补料装置2包括进液阀门21、进液管路22、蠕动泵23、存储箱24以及气瓶、进气管路、启闭阀门,进液管路22的一端与中空腔 11相连通,进液管路22的另一端与存储箱24相连通,溶液存放在存储箱 24内,进液阀门21连通安装在进液管路22上,且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蠕动泵23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气体存放在气瓶内,进气管路的一端与中空腔11相连通,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气瓶相连通,启闭阀门连通安装在进气管路上,且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当腐蚀介质为溶液时,可通过进液阀门21、进液管路22、蠕动泵23、存储箱24对中空腔 11进行自动补液;当腐蚀介质为气体时,可通过气瓶、进气管路、启闭阀门对中空腔11进行自动补气;当腐蚀介质为溶液和气体的混合物时,可通过进液阀门21、进液管路22、蠕动泵23、存储箱24以及气瓶、进气管路、启闭阀门同时向中空腔11进行自动补充腐蚀介质,实现了自动补液,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34.如图1所示,温度控制装置6包括安装于中空腔11内的热电偶61和升温圈62,升温圈62与控制器7电连接,以使中空腔11内的温度升高,热电偶61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以检测中空腔11内的温度。本实施例中,升温圈62可对中空腔11内的温度进行加热,热电偶61可实时监测中空腔11内的温度,当中空腔11内的温度达不到实验要求时,控制器7控制升温圈62对中空腔11进行升温,提高了腐蚀实验设备的实验可靠性以及使用方便性。
    35.如图1所示,电化学测试装置5包括参比电极51、辅助电极52及测试样品53,参比电极51、辅助电极52及测试样品53构成三电极体系,参比电极51的一端安装在中空腔11内,参比电极51的另一端与控制器7 电连接;辅助电极52的一端安装在中空腔11内,辅助电极52的另一端与控制器7电连接;测试样品53的一端安装在中空腔11内,测试样品53 的另一端与控制器7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电化学腐蚀实验需要在腐蚀介质里含有溶液的环境下进行。本实施例中,三电极体系可同时实现对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和控制,控制器7通过监测到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对被腐蚀的测试样品53进行电化学腐蚀实验,提高了腐蚀实验设备的使用方便性。
    36.如图1所示,第一应力加载装置3包括第一拉伸轴31和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一拉伸轴31可伸缩地安装在测试样品53的第一端,第一位移传感器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以检测第
    一拉伸轴31的拉伸距离;第二应力加载装置4包括第二拉伸轴41和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二拉伸轴41可伸缩地安装在测试样品53的第二端,第二位移传感器与控制器7通信连接,以检测第二拉伸轴41的拉伸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测试样品53为拉伸断裂后的示意图;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第一拉伸轴31只对测试样品53的第一端进行拉伸,或使用第二拉伸轴41只对测试样品53的第二端进行拉伸,或同时使用第一拉伸轴31和第二拉伸轴41分别对测试样品5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进行拉伸。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测试样品53 进行拉伸,从而进行测试样品53的应力腐蚀实验。
    37.如图1,腐蚀实验设备还包括固定框架9,样品存放装置1、补料装置 2、第一应力加载装置3、第二应力加载装置4、电化学测试装置5、温度控制装置6及控制器7均安装于固定框架9上。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将样品存放装置1、补料装置2、第一应力加载装置3、第二应力加载装置4、电化学测试装置5、温度控制装置6及控制器7均安装在固定框架9上后,提高了腐蚀实验设备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固定框架9将腐蚀实验设备固定安装在地面或其它固定物品上,进一步地提高了腐蚀实验设备的结构稳定性。
    38.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采用腐蚀实验设备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对测试样品53进行自动加液电化学腐蚀实验,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尺寸为10
    ×
    10
    ×
    3mm的测试样品53,使用120#至800#砂纸逐级打磨,之后用去离子水和酒精清洗测试样品53的表面,并冷风吹干,备用。然后,将测试样品53安装在釜体13中,根据《铁路用耐候钢周期浸润腐蚀试验方法》实验要求加入0.01mol/l nahso3(亚硫酸氢钠),同时把补给的溶液 (0.02mol/l)加入到存储箱24中,将编好的程序导入控制器7中,对加液的时间和加液量进行控制,其中,测试样品53同时作为电化学测试装置5中的三电极体系的工作电极,并将三电极体系的参比电极51和辅助电极52通过上釜盖14安装到样品存放装置1中,并固定在上釜盖14上 (pt电极作为辅助电极52,饱和甘汞电极(sce)作为参比电极51);最后,通过含有数据采集模块的控制器7对电化学实验参数,如测试时间、扫描电位等参数进行设置,测试开始后先进行开路电位测试20min,电位稳定后,进行极化曲线测试,起始电位为-0.3v(相对于开路电位),终止电位为 0.6v(相对于开路电位),扫描速度为0.33mv/s,交流阻抗测试频率范围为 0.01~105hz,扰动电位为5mv。上述试验过程中补给的溶液通过蠕动泵 23将溶液定量加入到釜体13中,实现了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的电化学腐蚀试验。需要说明的是:电化学腐蚀实验需要有溶液存在的环境下进行,间歇测试。实验完成后,打开出料阀门81,将废液/气排除并处理。通过数据采集、控制器7获得干湿交替环境下测试样品53的电化学曲线,包括开路电位测试曲线、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nyquist图等,从而通过数据处理获得开路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自腐蚀电位等参数,进而可以对测试样品53后续进行在多因素耦合环境下的电化学耐腐蚀性能进行评价。
    39.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采用腐蚀实验设备对测试样品53进行液体环境下的应力腐蚀实验,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待测试样品53尺寸根据gb/t 15970.7-2017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7部分:慢应变速率试验进行准备,将待测样品安装在中空腔11内,同时将测试样品5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拉伸轴31与第二拉伸轴41上;然后,通过数据采集、控制器7对应变速率进行设置(通常取值为10-3/s-10-7/s),将实验要求的0.01mol/l nahso3溶液加入到中空腔11内,同时把需要补给的溶液0.02mol/l加入到补料装置2中,将编好的程序导入控制器7中,对加液的时间和加液量进行控制;最后,参数设置
    完成后开始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补给的溶液通过蠕动泵23将溶液定时定量加入到中空腔11 内,实验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控制器7存入并导出。实验完成后,打开出料阀门81,将废液/气排除并处理。通过数据采集、控制器7获得应力应变曲线等,进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测试样品53的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等参数,即对测试样品53进行液体环境下的应力腐蚀实验。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腐蚀实验设备包括样品存放装置1、补料装置2、第一应力加载装置3、第二应力加载装置4、电化学测试装置5、温度控制装置6及含有数据采集模块的控制器7,通过将测试样品53安装在中空腔 11内,向中空腔11内加入腐蚀介质,以使测试样品53被腐蚀介质浸润,当中空腔11内有溶液存在时,对测试样品53进行电化学腐蚀实验;通过控制器7对应变速率参数进行设置,以对测试样品53进行应力腐蚀实验;上述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装置6保证了实验过程中所需的实验温度,通过液位传感器和补料装置2对中空腔11内的液位进行检测,进而能够定量且自动地向中空腔11内补充腐蚀介质,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实现了在干湿交替的腐蚀环境下对测试样品53进行腐蚀实验,同时根据实验需要可选择地进行电化学实验和/或应力腐蚀实验,满足了多种耦合因素下的腐蚀实验。
    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腐蚀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存放装置、补料装置、第一应力加载装置、第二应力加载装置、电化学测试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及含有数据采集模块的控制器,其中: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内设置有中空腔,用于存放测试样品和腐蚀介质;所述电化学测试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测试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中空腔内的温度;所述第一应力加载装置和所述第二应力加载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测试样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应力加载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应力加载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端,以对所述测试样品进行拉伸及应力检测;所述补料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补料装置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以向所述中空腔内补充所述腐蚀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腐蚀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介质为溶液和/或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腐蚀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实验设备还包括废料收集装置,所述废料收集装置包括出料阀门、出料管路和废料收集箱,所述出料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所述出料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废料收集箱相连通,所述出料阀门连通安装在所述出料管路上,所述出料阀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腐蚀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包括多个螺栓、液位传感器和限定出所述中空腔的釜体、上釜盖、下釜盖,所述上釜盖和所述下釜盖可拆卸地密封安装在所述釜体上的两开口端,所述上釜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下釜盖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螺栓、多个所述通孔及多个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一一对应,当多个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多个所述通孔及多个所述安装孔口后,多个所述螺栓位于所述釜体的外侧,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且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腐蚀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料装置包括进液阀门、进液管路、蠕动泵、存储箱以及气瓶、进气管路、启闭阀门,所述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所述进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存储箱相连通,所述溶液存放在所述存储箱内,所述进液阀门连通安装在所述进液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蠕动泵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气体存放在所述气瓶内,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瓶相连通,所述启闭阀门连通安装在所述进气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腐蚀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中空腔内的热电偶和升温圈,所述升温圈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中空腔内的温度升高,所述热电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以检测所述中空腔内的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腐蚀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测试装置包括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及所述测试样品,所述参比电极、所述辅助电极及所述测试样品构成三电极体系,所述参比电极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参比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辅助电极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辅助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测试样品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测试样品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腐蚀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力加载装置包括第一拉伸轴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拉伸轴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测试样品的第一端,所述
    第一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以检测所述第一拉伸轴的拉伸距离;所述第二应力加载装置包括第二拉伸轴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拉伸轴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测试样品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以检测所述第二拉伸轴的拉伸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腐蚀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实验设备还包括固定框架,所述样品存放装置、所述补料装置、所述第一应力加载装置、所述第二应力加载装置、所述电化学测试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及所述控制器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框架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腐蚀实验设备,包括样品存放装置、补料装置、第一应力加载装置、第二应力加载装置、电化学测试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及控制器,样品存放装置内设置有中空腔,用于存放测试样品和腐蚀介质;电化学测试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测试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温度控制装置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中空腔内的温度;第一应力加载装置和第二应力加载装置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对测试样品进行拉伸及应力检测;补料装置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补料装置与中空腔相连通,以向中空腔内补充腐蚀介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腐蚀实验设备,实现了自动补液,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满足了多种耦合因素下的腐蚀实验。足了多种耦合因素下的腐蚀实验。足了多种耦合因素下的腐蚀实验。


    技术研发人员:尹鸿祥 吴斯 张恒 吴毅 张关震 李翔 张斌 张弘 丛韬 张澎湃 王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6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