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
背景技术:
2.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是燃油、煤、气锅炉专用设备,安装在锅炉烟口或烟道中,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而其他设备比如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烘干机以及窑炉等主要耗能都是通过烟气排放,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
3.烟气余热回收器一般体积较大,移动比较不便,而带有脚轮的回收器长时间使用脚轮承受压力大容易损坏,烟气管道在与回收器的进气管进行连接时需要使用固定圈和螺栓进行固定,长时间使用时螺栓容易生锈拆卸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解决了上述提到的问题。
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包括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和固定机构。
7.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两侧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两侧安装有支座。
8.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支架、第一螺纹杆、电机、第二螺纹杆和定位圈,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底部,所述底座相对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的一侧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一端安装有自锁滑轮,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两侧,所述第一螺纹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贯穿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表面,所述第二螺纹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螺距相同,所述电机设有若干个,所述电机分别固定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和所述第二螺纹杆传动连接,所述定位圈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圈分别螺纹套接在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上。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烟管一端插接在进气管内,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上的两个定位圈相对运动将进气管夹紧固定即可使用,当需要移动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时,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底座向下移动将支腿一端的自锁滑轮伸出支架下方将底座进行支撑,此时即可推动支架来移动装置,该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能够将烟管直接卡紧在进气管处,且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拆卸方便,装置本体有两种支撑方式,滑轮在移动时才放下进行支撑移动,不易损坏。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表面安装有轴承座,所述第一螺纹杆两端固
定在所述轴承座内。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轴承座提供螺纹杆的转动支点。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机一端安装有电机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架固定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支座表面。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机架用于固定电机。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进气管的直径。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防止烟管无法与进气管连接。
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圈表面安装有密封圈。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密封圈起到密封固定的作用。
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相对所述电机的一端安装有防滑垫。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防滑垫防止装置在地面晃动。
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腿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长度。
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支腿可以在支架支撑时,保持悬空。
2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一侧安装有把手。
2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把手用于移动和抬起支架。
2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顶部安装有过滤箱,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过滤箱连通。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过滤箱内部装有过滤层,用于过滤烟气。
2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滤箱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有过滤层。
2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过滤层用于将烟气进行过滤,可使用活性炭。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结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00-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10-进气管;111-支座;120-排气管;130-过滤箱;131-隔板;1311-过滤层;200-固定机构;210-底座;211-支腿;2111-自锁滑轮;220-支架;221-轴承座;222-防滑垫;223-把手;230-第一螺纹杆;240-电机;241-电机架;250-第二螺纹杆;251-第一杆体;252-第二杆体;260-定位圈;26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5.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
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实施例
43.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包括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和固定机构200,其中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固定在固定机构200表面。
44.请参阅图1、3和4,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两侧设有进气管110和排气管120,进气管110两侧安装有支座111,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顶部安装有过滤箱130,排气管120与过滤箱130连通,过滤箱130内安装有隔板131,隔板131上方设有过滤层1311。
45.请参阅图1、2和3,固定机构200包括底座210、支架220、第一螺纹杆230、电机240、第二螺纹杆250和定位圈260,底座210固定在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底部,底座210相对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的一侧安装有支腿211,支腿211一端安装有自锁滑轮2111,支腿211
长度小于第一螺纹杆230的长度,支架220设置在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两侧,支架220表面安装有轴承座221,支架220相对电机240的一端安装有防滑垫222,支架220一侧安装有把手223,第一螺纹杆230两端固定在轴承座221内,第一螺纹杆230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架220表面,第一螺纹杆230螺纹贯穿在底座210内,第二螺纹杆250两端转动连接在支座111表面,两个第二螺纹杆250之间的距离大于进气管110的直径,第二螺纹杆250包括第一杆体251和第二杆体252,第一杆体251和第二杆体252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螺距相同,电机240设有若干个,电机240分别固定在支座111和支架220表面,电机240一端安装有电机架241,电机240通过电机架241固定在支架220和支座111表面,电机240分别与第一螺纹杆230和第二螺纹杆250传动连接,定位圈260设有两个,两个定位圈260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一杆体251和第二杆体252上,定位圈260表面安装有密封圈261。
46.具体的,该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将烟管一端插接在进气管110内,电机240带动第二螺纹杆250转动,第二螺纹杆250上的两个定位圈260相对运动将进气管110夹紧固定即可使用,当需要移动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时,抬起支架220,电机240带动第一螺纹杆230转动,底座210向下移动将支腿211一端的自锁滑轮2111伸出支架220下方将底座210进行支撑,此时即可推动支架220来移动装置。
47.需要说明的是,电机240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48.电机24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4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两侧设有进气管(110)和排气管(120),所述进气管(110)两侧安装有支座(111);固定机构(200),所述固定机构(200)包括底座(210)、支架(220)、第一螺纹杆(230)、电机(240)、第二螺纹杆(250)和定位圈(260),所述底座(210)固定在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底部,所述底座(210)相对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的一侧安装有支腿(211),所述支腿(211)一端安装有自锁滑轮(2111),所述支架(220)设置在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两侧,所述第一螺纹杆(230)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220)表面,所述第一螺纹杆(230)螺纹贯穿在所述底座(210)内,所述第二螺纹杆(250)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111)表面,所述第二螺纹杆(250)包括第一杆体(251)和第二杆体(252),所述第一杆体(251)和所述第二杆体(252)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螺距相同,所述电机(240)设有若干个,所述电机(240)分别固定在所述支座(111)和所述支架(220)表面,所述电机(240)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杆(230)和所述第二螺纹杆(250)传动连接,所述定位圈(26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圈(260)分别螺纹套接在所述第一杆体(251)和所述第二杆体(25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20)表面安装有轴承座(221),所述第一螺纹杆(230)两端固定在所述轴承座(22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40)一端安装有电机架(241),所述电机(240)通过所述电机架(241)固定在所述支架(220)和所述支座(111)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25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进气管(110)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圈(260)表面安装有密封圈(26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20)相对所述电机(240)的一端安装有防滑垫(22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211)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螺纹杆(230)的长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20)一侧安装有把手(22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100)顶部安装有过滤箱(130),所述排气管(120)与所述过滤箱(130)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30)内安装有隔板(131),所述隔板(131)上方设有过滤层(131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属于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领域,该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包括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和固定机构,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器本体两侧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两侧安装有支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支架、第一螺纹杆、电机、第二螺纹杆和定位圈,所述电机分别固定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和所述第二螺纹杆传动连接,所述定位圈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圈分别螺纹套接在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上,该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控制器能够将烟管直接卡紧在进气管处,且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拆卸方便,装置本体有两种支撑方式,滑轮在移动时才放下进行支撑移动,不易损坏。坏。坏。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海 江振永 刘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材节能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