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接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9  10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旋转接头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光伏组件封装过程中,需要对相邻的电池片进行固定,以防止电池片相互搭接触碰而造成短路或损坏破片等不良。
    3.目前自动化设备一般采用粘贴透明胶带来固定电池片,其使用成卷的透明胶带,对胶带头进行牵引,并切割成定长,再进行贴附动作,以将电池片相互之间固定,并留有一定间隙。
    4.其中进行胶带贴附动作时,需要从胶带背面(无胶面)进行真空吸附,将胶带吸附在吸盘上,再将切割后定长的胶带粘贴到电池片上。同时吸盘本身还兼具胶带牵引的作用,具体采用多边形吸盘结构,多边形吸盘结构在朝着一个固定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吸盘始终提供吸附力牵引胶带头,达到胶带自动牵引放料的效果。
    5.多边形吸盘结构在旋转过程中,需要与旋转接头连接,来进行气体输送,从而产生真空吸附效果。
    6.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04804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动旋转接头及贴胶带装置,气动旋转接头包括气动转送部和转盘,气体传送部包括三个独立设置的气体传送区,在转盘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十二个气孔,在转动相对于气体传送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气体传送区可对应连通顺次设置的四个气孔。
    7.但是,上述专利中的气动旋转接头的气孔数量较多,结构较为复杂, 密封要求高,导致加工难度大,能耗和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接头机构,其能够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并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旋转接头机构,包括:
    11.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端面;
    12.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
    13.所述转动部内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二端面;
    14.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且呈弧形的延伸气道;
    15.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
    16.所述转动部在旋转过程中,所述通气孔能够依次与所述延伸气道和第二气道连通。
    17.进一步地,在工作状态下,所述转动部上分别形成有接入点、贴附点以及位于接入点与贴附点之间的吸附牵引区;所述延伸气道自所述接入点延伸至吸附牵引区,所述第二气道与贴附点相对。
    18.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个端面。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壁;且第一气道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固定部外侧壁的开口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气道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面。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道的位于第一端面的开口,与所述第二气道的位于第一端面的开口,两者呈180
    °
    相对设置。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2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延伸气道内侧的第一密封圈,以及位于所述延伸气道外侧的第二密封圈。
    2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固定部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有滚动支承组件;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推力轴承和压紧螺母,且所述推力轴承位于固定部与压紧螺母之间。
    25.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位于所述推力轴承与压紧螺母之间的弹性件。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延伸气道同时与多个通气孔连通,用于实现吸附牵引功能,第二气道用于实现贴附功能,则延伸气道与第二气道配合即可满足旋转接头的气体输送要求,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减少气道或者孔的数量,方便加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8.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旋转接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旋转接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30.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旋转接头机构的剖视图;
    31.图4为实施例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实施例中旋转接头机构与吸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33.图6为实施例中旋转接头机构与吸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34.图中:1、固定部;11、第一气道;12、延伸气道;13、第二气道;14、让位豁口;15、第一密封槽;16、第二密封槽;2、转动部;21、转轴;22、通气孔;31、第一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41、隔套;42、滚动轴承;51、推力轴承;52、弹性件;53、压紧螺母;61、接入点;62、吸附牵引区;63、贴附点;7、吸盘组件;8、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7.实施例:
    38.一种旋转接头机构,参照图1至图4,其包括固定部1和转动部2,固定部1包括第一端面,转动部2包括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转动部2内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通气孔22,通气孔22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二端面;固定部1内设置有第一气道11,第一气道11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一端面;第一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气道11连通、且呈弧形的延伸气道12;固定部1内设置有第二气道13,第二气道13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一端面;转动部2在旋转过程中,通气孔22能够依次与延伸气道12和第二气道13连通,即第二气道13的开口位于延伸气道12沿转动部2旋转方向的前端;本实施例中延伸气道12同时与多个通气孔22连通,用于实现吸附牵引功能,第二气道13用于实现贴附功能,则延伸气道12与第二气道13配合即可满足旋转接头的气体输送要求,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减少气道或者孔的数量,方便加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39.参照图1至图6,在工作状态下,转动部2上分别形成有接入点61、贴附点63以及位于接入点61与贴附点63之间的吸附牵引区62;本实施例中延伸气道12自接入点61延伸至吸附牵引区62,第二气道13与贴附点63相对;具体地,在工作状态下,转动部2连接有吸盘组件7,胶带8自接入点61开始被吸附在吸盘组件7上,绕过吸附牵引区62,在吸附牵引区62的末端被分切,分切后的胶带移动至贴附点63,胶带与吸盘组件7在贴附点63处分离,被贴附至电池片上;接入点61与贴附点63之间形成的与吸附牵引区62相对的区域为过渡区,位于过渡区内的通气孔22可以不通气;本实施例中延伸气道12自接入点61延伸至吸附牵引区62,则位于过渡区内的通气孔22不会通气,从而能够降低能耗和成本。
    40.参照图1至图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气孔22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转动部2的两个端面,从而方便加工通气孔22;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通气孔22的另一端开口设置于转动部2的径向周面,在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上设置有八个沿周向均布的通气孔22,在工作状态下,其中有四个通气孔22与延伸气道12连通,一个通气孔22与第二气道13连通;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通气孔2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作限制。
    41.参照图1至图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道11的一端开口位于固定部1的第一端面,第一气道11的另一端开口位于固定部1的外侧壁;优选地,第一气道11包括多个位于固定部1外侧壁的开口,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道11包括两个位于固定部1外侧壁的开口;将第一气道11的另一端开口设置于固定部1的外侧壁,是因为在固定部1的外侧壁方便布置多个开口,从而能够提高吸附效果;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气道11的另一端开口布置于固定部1的端面,在此不作限制。
    42.参照图1至图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气道13的一端开口位于固定部1的第一端面,第二气道13的另一端开口位于固定部1的另一端面,从而方便加工第二气道13;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气道13的另一端开口设置于固定部1的外侧壁,在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上位于第二气道13的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让位豁口14,从而方便安装气嘴。
    43.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道11的位于第一端面的开口,与第二气道13的位于第一端面的开口,两者呈180
    °
    相对设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道11与延伸气道12
    的连接处位于接入点61处,从而能够提高吸附牵引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气道11与延伸气道12的连接处也可以位于延伸气道12的其余位置,在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接入点61与贴附点63呈180
    °
    相对设置,从而便于对胶带8进行吸附牵引;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接入点61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在此不作限制。
    44.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具体地,密封组件包括位于延伸气道12内侧的第一密封圈31,以及位于延伸气道12外侧的第二密封圈32,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的第一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密封圈31配合的第一密封槽15,以及与第二密封圈32配合的第二密封槽16;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密封槽也可以开设于转动部2的第二端面上,而密封组件也可以采用其它密封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45.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穿过固定部1的转轴21,转轴21与固定部1之间设置有滚动支承组件,则转动部2可以相对于固定部1旋转;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滚动支承组件包括两个滚动轴承42,以及位于两个滚动轴承42之间的隔套41;转轴21上套设有推力轴承51和压紧螺母53,且推力轴承51位于固定部1与压紧螺母53之间;优选地,转轴21上套设有位于推力轴承51与压紧螺母53之间的弹性件52,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密封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2为碟簧,从而能够优化轴向尺寸;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弹性件52也可以为螺旋弹簧,在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与转动部2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来实现连通,则不需要在转轴21上开孔,从而能够简化结构,方便加工。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接头机构,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端面;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内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且呈弧形的延伸气道;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转动部在旋转过程中,所述通气孔能够依次与所述延伸气道和第二气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状态下,所述转动部上分别形成有接入点、贴附点以及位于接入点与贴附点之间的吸附牵引区;所述延伸气道自所述接入点延伸至吸附牵引区,所述第二气道与贴附点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个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一气道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固定部外侧壁的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气道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的位于第一端面的开口,与所述第二气道的位于第一端面的开口,两者呈180
    °
    相对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延伸气道内侧的第一密封圈,以及位于所述延伸气道外侧的第二密封圈。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固定部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有滚动支承组件;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推力轴承和压紧螺母,且所述推力轴承位于固定部与压紧螺母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位于所述推力轴承与压紧螺母之间的弹性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接头机构,其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端面;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转动部内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且呈弧形的延伸气道;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转动部在旋转过程中,所述通气孔能够依次与所述延伸气道和第二气道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并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 徐咏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鑫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6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