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0  9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喇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


    背景技术:

    2.喇叭又称扬声器,是一种十分常用的电声换能器件,扬声器的性能优劣对音质的影响很大,扬声器的种类繁多,而且价格相差很大,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而发出声音。
    3.目前市面上喇叭在使用中,由于设计的更新性,经常出现多组发声模块组合的扬声器喇叭设备,由于多组发声模块之间相隔过近,在设备使用时,产生声音共振,导致设备的音质降低,且极容易产生噪音,影响人员的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设计的更新性,经常出现多组发声模块组合的扬声器喇叭设备,由于多组发声模块之间相隔过近,在设备使用时,产生声音共振,导致设备的音质降低,且极容易产生噪音,影响人员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包括外部扩音机构、活动支架机构、调节支撑机构和蜂巢隔离机构,所述外部扩音机构的两侧连接有活动支架机构,所述外部扩音机构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支撑机构,所述外部扩音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蜂巢隔离机构;
    6.所述蜂巢隔离机构包括:
    7.扩音腔,其设置于所述外部扩音机构的四周内壁;
    8.发音膜片,其设置于所述扩音腔的内部;
    9.蜂巢管,其设置于所述发音膜片的四周外壁;
    10.结构架,其设置于所述蜂巢管的四周外壁。
    11.优选的,所述蜂巢管沿着扩音腔内部均匀分布,且结构架与蜂巢管、扩音腔之间为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外部扩音机构包括:
    13.外壳,其设置于所述蜂巢隔离机构的四周外壁;
    14.喇叭封圈,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侧外壁;
    15.喇叭口,其设置于所述喇叭封圈的四周内壁。
    16.优选的,所述喇叭封圈与喇叭口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喇叭封圈与外壳之间为螺纹连接。
    17.优选的,所述活动支架机构包括:
    18.底座,其设置于所述外部扩音机构的下方;
    19.底垫,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端外壁;
    20.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端两侧;
    21.旋转扣,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内部。
    22.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支撑架通过旋转扣与外部扩音机构构成旋转结构。
    23.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撑机构包括:
    24.承重架,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架机构的顶面一侧;
    25.调节架,其设置于所述承重架的四周内壁;
    26.固定架,其设置于所述调节架的顶端;
    27.定位栓,其设置于所述承重架的一侧内部。
    28.优选的,所述调节架与承重架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固定架与调节架之间为焊接连接。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在此喇叭的接合口采用喇叭封圈与外壳之间的螺纹连接,让使用者的拆卸和安装更加轻松,方便进行维修收纳,而与喇叭封圈之间固定连接的喇叭口可对喇叭内部装置进行保护,在使用此喇叭设备时,可经过活动支架机构对喇叭整体角度进行调整,方便操作者的使用,调节支撑机构可方便喇叭支撑角度的调节固定,蜂巢隔离机构将多块发音膜片进行隔离固定,避免出现位置过近振动空气产生摩擦影响喇叭音质的现象,提升此喇叭的使用质量。
    30.支撑架通过旋转扣与外部扩音机构构成旋转结构,在使用此喇叭设备时,可经过支撑架通过旋转扣与外部扩音机构构成的旋转结构,对喇叭整体角度进行调整,方便操作者的使用,增加灵活性,且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的支撑架可在使用过程中起到支撑的作用,而底座底端的底垫则具有防滑功能,防止设备使用时,位置偏移影响使用。
    31.调节架与承重架之间为活动连接,在通过活动支架机构完成对整体喇叭的调节的时候,经过调节架与承重架之间的活动连接,将调节架调节至合适位置,让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架贴合喇叭底端达到辅助支撑作用,再将定位栓插入至承重架与调节架的扩口内完成位置固定,完成整个喇叭支撑角度的调节固定。
    32.蜂巢管沿着扩音腔内部均匀分布,在扩音腔内部设置的发音膜片进行发声振动时,通过沿着扩音腔内部均匀分布的蜂巢管将多块发音膜片进行隔离固定,避免出现位置过近振动空气产生摩擦影响喇叭音质的现象,而与蜂巢管、扩音腔之间固定连接的结构架,可对蜂巢管的位置固定和起到对内部结构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支撑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外部扩音机构;101、外壳;102、喇叭封圈;103、喇叭口;2、活动支架机构;201、底座;202、底垫;203、支撑架;204、旋转扣;3、调节支撑机构;301、承重架;302、调节架;303、固定架;304、定位栓;4、蜂巢隔离机构;401、扩音腔;402、发音膜片;403、蜂巢管;404、结构架。
    具体实施方式
    37.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外部扩音机构1的两侧连接有活动支架机构2,外部扩音机构1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支撑机构3,外部扩音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蜂巢隔离机构4,外部扩音机构1包括:外壳101,其设置于蜂巢隔离机构4的四周外壁;喇叭封圈102,其设置于外壳101的一侧外壁;喇叭口103,其设置于喇叭封圈102的四周内壁,喇叭封圈102与喇叭口10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喇叭封圈102与外壳101之间为螺纹连接,在此喇叭的接合口采用喇叭封圈102与外壳101之间的螺纹连接,让使用者的拆卸和安装更加轻松,方便进行维修收纳,而与喇叭封圈102之间固定连接的喇叭口103可对喇叭内部装置进行保护,活动支架机构2包括:底座201,其设置于外部扩音机构1的下方;底垫202,其设置于底座201的底端外壁;支撑架203,其设置于底座201的顶端两侧;旋转扣204,其设置于支撑架203的顶端内部,支撑架203与底座20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支撑架203通过旋转扣204与外部扩音机构1构成旋转结构,在使用此喇叭设备时,可经过支撑架203通过旋转扣204与外部扩音机构1构成的旋转结构,对喇叭整体角度进行调整,方便操作者的使用,增加灵活性,且与底座201之间固定连接的支撑架203可在使用过程中起到支撑的作用,而底座201底端的底垫202则具有防滑功能,防止设备使用时,位置偏移影响使用。
    38.如图2所示,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调节支撑机构3包括:承重架301,其设置于活动支架机构2的顶面一侧;调节架302,其设置于承重架301的四周内壁;固定架303,其设置于调节架302的顶端;定位栓304,其设置于承重架301的一侧内部,调节架302与承重架30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固定架303与调节架302之间为焊接连接,在通过活动支架机构2完成对整体喇叭的调节的时候,经过调节架302与承重架301之间的活动连接,将调节架302调节至合适位置,让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架303贴合喇叭底端达到辅助支撑作用,再将定位栓304插入至承重架301与调节架302的扩口内完成位置固定,完成整个喇叭支撑角度的调节固定。
    39.如图3所示,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蜂巢隔离机构4包括:扩音腔401,其设置于外部扩音机构1的四周内壁;发音膜片402,其设置于扩音腔401的内部;蜂巢管403,其设置于发音膜片402的四周外壁;结构架404,其设置于蜂巢管403的四周外壁,蜂巢管403沿着扩音腔401内部均匀分布,且结构架404与蜂巢管403、扩音腔401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扩音腔401内部设置的发音膜片402进行发声振动时,通过沿着扩音腔401内部均匀分布的蜂巢管403将多块发音膜片402进行隔离固定,避免出现位置过近振动空气产生摩擦影响喇叭音质的现象,而与蜂巢管403、扩音腔401之间固定连接的结构架404,可对蜂巢管403的位置固定和起到对内部结构的保护作用。
    40.综上,该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在使用时,首先在此喇叭的接合口采用喇叭封圈102与外壳101之间的螺纹连接,让使用者的拆卸和安装更加轻松,方便进行维修收纳,而与喇叭封圈102之间固定连接的喇叭口103可对喇叭内部装置进行保护,在使用此喇叭设备时,可经过支撑架203通过旋转扣204与外部扩音机构1构成的旋转结构,对喇叭整体角度进行调整,方便操作者的使用,增加灵活性,且与底座201之间固定连接的支撑架203可在使用过程中起到支撑的作用,而底座201底端的底垫202则具有防滑功能,防止设备使用时,位置偏移影响使用,在通过活动支架机构2完成对整体喇叭的调节的时候,经过调节架302与承重架301之间的活动连接,将调节架302调节至合适位置,让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架303贴合
    喇叭底端达到辅助支撑作用,再将定位栓304插入至承重架301与调节架302的扩口内完成位置固定,完成整个喇叭支撑角度的调节固定,在扩音腔401内部设置的发音膜片402进行发声振动时,通过沿着扩音腔401内部均匀分布的蜂巢管403将多块发音膜片402进行隔离固定,避免出现位置过近振动空气产生摩擦影响喇叭音质的现象,而与蜂巢管403、扩音腔401之间固定连接的结构架404,可对蜂巢管403的位置固定和结构保护作用,完成整个设备的使用过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包括外部扩音机构(1)、活动支架机构(2)、调节支撑机构(3)和蜂巢隔离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扩音机构(1)的两侧连接有活动支架机构(2),所述外部扩音机构(1)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支撑机构(3),所述外部扩音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蜂巢隔离机构(4);所述蜂巢隔离机构(4)包括:扩音腔(401),其设置于所述外部扩音机构(1)的四周内壁;发音膜片(402),其设置于所述扩音腔(401)的内部;蜂巢管(403),其设置于所述发音膜片(402)的四周外壁;结构架(404),其设置于所述蜂巢管(403)的四周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管(403)沿着扩音腔(401)内部均匀分布,且结构架(404)与蜂巢管(403)、扩音腔(401)之间为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扩音机构(1)包括:外壳(101),其设置于所述蜂巢隔离机构(4)的四周外壁;喇叭封圈(102),其设置于所述外壳(101)的一侧外壁;喇叭口(103),其设置于所述喇叭封圈(102)的四周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封圈(102)与喇叭口(10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喇叭封圈(102)与外壳(101)之间为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机构(2)包括:底座(201),其设置于所述外部扩音机构(1)的下方;底垫(202),其设置于所述底座(201)的底端外壁;支撑架(203),其设置于所述底座(201)的顶端两侧;旋转扣(204),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03)的顶端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3)与底座(20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支撑架(203)通过旋转扣(204)与外部扩音机构(1)构成旋转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机构(3)包括:承重架(301),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架机构(2)的顶面一侧;调节架(302),其设置于所述承重架(301)的四周内壁;固定架(303),其设置于所述调节架(302)的顶端;定位栓(304),其设置于所述承重架(301)的一侧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302)与承重架(30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固定架(303)与调节架(302)之间为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包括外部扩音机构、活动支架机构、调节支撑机构和蜂巢隔离机构,所述外部扩音机构的两侧连接有活动支架机构,所述外部扩音机构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支撑机构,所述外部扩音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蜂巢隔离机构。该具有防共振结构的喇叭,在此喇叭的接合口采用喇叭封圈与外壳之间的螺纹连接,让使用者的拆卸和安装更加轻松,方便进行维修收纳,而与喇叭封圈之间固定连接的喇叭口可对喇叭内部装置进行保护,调节支撑机构可方便喇叭支撑角度的调节固定,蜂巢隔离机构将多块发音膜片进行隔离固定,避免出现位置过近振动空气产生摩擦影响喇叭音质的现象,提升此喇叭的使用质量。提升此喇叭的使用质量。提升此喇叭的使用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奥弘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8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