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水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0  15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止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止水钢板。


    背景技术:

    2.在地下室基础底板、外墙、顶板及消防水池等与水接触的结构施工中,因设计特点及施工原因导致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相接处会产生一条施工缝,当有水经过时,水流会通过该施工缝渗入结构内部,使得室内墙体、底板或者顶板出现渗漏水现象。
    3.常规施工过程中,往往通过在施工缝位置设置止水钢板防止渗漏水。止水钢板能够改变水的渗流方向和路径,通过延长水的渗透路线来起到阻水和防水的作用。传统的止水钢板一般宽度300mm,两端设置有30mm弯折段,居中设置在混凝土施工缝位置;当地下水从迎水面流经至止水钢板时,水流会沿着止水钢板迎水面一侧表面向上(下)流动至止水钢板弯折段,在水流或水压过大情况下,水流很可能从止水钢板弯折段边缘翻越至止水钢板背水面,进而从地下室结构内表面渗出,影响室内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止水钢板,通过在止水钢板迎水面两端和中间部分的翼板多次改变水流方向,并延长水流路径从而提高止水效果,降低混凝土施工缝渗水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止水钢板,包括:止水钢板本体,所述止水钢板本体的两端均倾斜设有第一止水翼板,所述止水钢板本体的迎水面一侧设有第二止水翼板,所述第二止水翼板设置为v形或y形。
    6.优选地,所述v形第二止水翼板的角度为锐角,且其开口朝向迎水面一侧。
    7.优选地,所述v形第二止水翼板的角度为30-45度。
    8.优选地,所述y形第二止水翼板由直钢板和半圆钢板焊接而成,且所述半圆钢板的开口朝向迎水面一侧。
    9.优选地,所述直钢板的宽度为20-30mm,所述半圆钢板的直径为30-50mm。
    10.优选地,所述第二止水翼板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止水钢板本体中心线的两侧,呈轴对称分布。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止水钢板本体的两端和中部设置止水翼板,可以有效延长地下水在施工缝处的渗透路径,从而提高止水效果;其中设置v形或y形的第二止水翼板可以多次对渗水的方向进行改变,同时很好地延长了水流渗透的过程,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横截面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水流渗透路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横截面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水流渗透路径示意图。
    16.其中,1、止水钢板本体;11、第一止水翼板;12、v形第二止水翼板;2、抗渗混凝土结构;3、水流渗透路径及方向;13、y形第二止水翼板;131、直钢板;132、半圆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8.实施例1
    19.图1为本实施例的止水钢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止水钢板,包括止水钢板本体1,止水钢板本体1的两端均倾斜设有第一止水翼板11,止水钢板本体1的迎水面一侧设有两个v形第二止水翼板12。
    20.其中,止水钢板本体1宽度300mm,厚度3mm,第一止水翼板11宽度30mm,厚度3mm,向迎水面一侧弯折30度。第二止水翼板12由一块钢板折叠成v形板,两个斜边长30mm,厚度3mm ,v形板的角度为35度,v形板的开口朝向迎水面一侧,v形板焊接至止水钢板本体1的迎水面一侧。第二止水翼板12设置两个,分别位于止水钢板本体1中心线的两侧,呈轴对称分布。
    21.本实施例的加工制作及安装步骤为:
    22.s1、在工厂裁切300mm宽、3mm厚钢板,两侧弯折30mm宽,角度为30度,形成止水钢板本体1;也可在市场直接采购止水钢板本体1。
    23.s2、在工厂裁切60mm宽、3mm厚钢板,对中弯折,形成内角为35度的v形第二止水翼板12。
    24.s3、将v形第二止水翼板12焊接在止水钢板本体1的迎水面一侧,v形开口垂直朝向混凝土结构迎水面,焊缝满焊,沿止水钢板本体1的中轴线两侧各焊接一个v形第二止水翼板12。
    25.s4、安装时将止水钢板居轴线中设置在抗渗混凝土结构2的施工缝处,第一止水翼板11和第二止水翼板12均朝向迎水面;将止水钢板用短钢筋支撑在抗渗混凝土结构2的两侧钢筋骨架上。
    26.s5、止水钢板本体1及其翼板全部采用现场对接焊接方式,焊缝需连续饱满,焊缝严禁出现质量缺陷。
    27.s6、先浇筑抗渗结构一侧混凝土,露出一半止水钢板;待先浇筑混凝土终凝后,对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清理,绑扎钢筋,支模浇筑剩余一侧抗渗结构混凝土。
    28.图2是本实施例的止水钢板的水流渗透路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通过在止水钢板本体1上设置第一止水翼板11与第二止水翼板12,水流经过两对第一止水翼板11、第二止水翼板12时多次改变了渗透方向,也延长了水流的渗透路径,增加了水流向室内渗透的难度,从而有效降低了抗渗混凝土结构2在施工缝处渗漏水隐患的发生频率。
    29.实施例2
    30.图3为本实施例的止水钢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止水钢板,包括止水钢板本体1,止水钢板本体1的两端均倾斜设有第一止水翼板11,止水钢板本体1迎水面一侧
    设有两个y形第二止水翼板13;
    31.其中,止水钢板本体1宽度300mm,厚度3mm,第一止水翼板11宽度30mm,厚度3mm,向迎水面一侧弯折30度。第二止水翼板13的横截面类似y形,由一块直钢板131和一块半圆钢板132焊接而成,半圆钢板的开口朝向迎水面,第二止水翼板13沿止水钢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焊接至止水钢板本体1的迎水面一侧;直钢板131宽度25mm,厚度3mm,垂直焊接至止水钢板本体1一侧,半圆钢板132直径为40mm,厚度3mm,居中焊接至直钢板131的上端。第二止水翼板13设置两个,分别位于止水钢板本体1中心线的两侧,呈轴对称分布。
    32.本实施例的加工制作及安装步骤为:
    33.s1、在工厂裁切300mm宽、3mm厚钢板,两侧弯折30mm宽,角度为30度,形成止水钢板本体1;也可在市场直接采购止水钢板本体1。
    34.s2、在工厂裁切25mm宽、3mm厚直钢板131,同时加工半圆钢板132,将半圆钢板132焊接至直钢板131端部,形成y形第二止水翼板13。
    35.s3、将y形第二止水翼板13对称焊接在止水钢板本体1的迎水面一侧,y形开口垂直朝向混凝土结构迎水面,焊缝满焊,y形第二止水翼板13与止水钢板本体1沿轴线对称设置。
    36.s4、安装时将止水钢板居轴线中设置在抗渗混凝土结构2的施工缝处,第一止水翼板11和第二止水翼板13均朝向迎水面。将止水钢板用短钢筋支撑在抗渗混凝土结构2的两侧钢筋骨架上。
    37.s5、止水钢板本体1及其翼板全部采用现场对接焊接方式,焊缝需连续饱满,焊缝严禁出现质量缺陷。
    38.s6、先浇筑抗渗结构一侧混凝土,露出一半止水钢板;待先浇筑混凝土终凝后,对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清理,绑扎钢筋,支模浇筑剩余一侧抗渗结构混凝土。
    39.图4是本实施例的水流渗透路径示意图,如图4所示,通过在止水钢板本体1上设置第一止水翼板11与第二止水翼板13,水流经过两对第一止水翼板11、第二止水翼板13时多次改变了渗透方向,也延长了水流的渗透路径,增加了水流向室内渗透的难度,从而有效降低了抗渗混凝土结构2在施工缝处渗漏水隐患的发生频率。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钢板本体,所述止水钢板本体的两端均倾斜设有第一止水翼板,所述止水钢板本体的迎水面一侧设有第二止水翼板,所述第二止水翼板设置为v形或y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翼板设置为v形时,角度为锐角,且其开口朝向迎水面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翼板设置为v形时,角度为30-45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翼板设置为y形时,由直钢板和半圆钢板焊接而成,且所述半圆钢板的开口朝向迎水面一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钢板的宽度为20-30mm,所述半圆钢板的直径为30-50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翼板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止水钢板本体中心线的两侧,呈轴对称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水钢板,包括:止水钢板本体,所述止水钢板本体的两端均倾斜设有第一止水翼板,所述止水钢板本体的迎水面一侧设有第二止水翼板,所述第二止水翼板设置为V形或Y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止水钢板本体的两端和中部设置止水翼板,可以有效延长地下水在施工缝处的渗透路径,从而提高止水效果;其中设置V形或Y形的第二止水翼板可以多次对渗水的方向进行改变,同时很好地延长了水流渗透的过程,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雷立 任宇亮 荆少松 全有维 付效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9950.html

    最新回复(0)